以苏区精神涵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12-11 09:17曾献辉陈昕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献辉 陈昕

关键词苏区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作为国家人才培育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坚实后备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指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苏区精神表述。不难看出,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一、以苏区精神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层面

校园文化活动是核心价值观“灌输”与大学生联系及认知的平台,是把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串联起来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学校育人任务的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价值、传递着思维和实践着理想,是大学生有效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只有融入贯穿于校园日常活动中,才能切实可行地指导、规范他们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因为通过潜移默化中传播核心价值理念,才会避免昙花一现的观念依附,才是社会意识形态稳定和高校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为此,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在校参与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全身心的参与和被“灌输”,增强了解、认同,将其先进思想融入大学生血液,才能更有效地在将来成为具备修身立德、为人处世、建功立业素质的人才。

(二)学校理想信念的高度

理想信念是精神状态、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苏区人民能在困难重重的革命年代不畏艰险的与敌人斗争取得胜利正印了我国革命领袖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肩负着弘扬特定主流价值理想使命的大学生,将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紧密结合,开展大学生“三观”及“四信”教育,组织参观“一苏大会”会址、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集中学习有《红色中华》《红星》《反对本本主义》等革命报刊能帮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接受和自觉养成,推动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对共产主义信念,立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加深其从内心信仰引导到真正实现及实践。

(三)学生行为规范意识方面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下,对苏区精神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程度的认同,能有效融入向上的情感态度,能自觉甄别和消除干扰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大学生从内心开始接受其帮助,增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有利疏导,深刻红色精神的内涵,成为红色基因的传人。

二、从苏区精神内涵激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良文化传统的主要内容包含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和自强不息等方面。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下,有着众多意义深刻的精神力量交错聚集,其中一股以苏区精神为代表的客家优良传统文化尤为耀眼,在某种意义上,其深刻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甚至开辟了新路径。

此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苏区精神就为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中的一个“关键少数”。

(一)坚持不忘溯源,加强苏区精神的传承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苏区精神是在当初特殊的时期和环境下形成的,它的伟大及深刻离不开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积淀,它的历史烙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超越,具有独特意义。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上应找到准入点,一方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蕴进行挖掘和内涵理解;另一方面立足时代发展加以延伸阐发,赋予其新时期内涵,让大学生在传承苏区精神时能自觉践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我们还应将其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在进课堂和入头脑的教育形式中不断创新,进而保持精神记忆,实现对其的深刻领会和真切认同。

(二)弘扬价值精髓,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养成

弘扬苏区精神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精髓,它的文化基因、积淀、血脉、精神标识以及价值系统,具有非凡生命力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已然成为“90后”的天下,和平时代的客觀条件使得他们在进取耐劳、艰苦奋斗等方面有所欠缺,加上如今价值多元化观念并存的社会,他们无论在行为规范及实践养成上都意志薄弱。实践出真知则要求我们应广泛开展例如有基础文明修养、党团主题宣讲、爱国纪念日和经典礼仪系列活动等,让大学生在参与中去体会青年的成长需要远大的目标,明白现在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不仅能激发其领悟到苏区精神体现出的历史地位,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与苏区革命前辈的思想信仰发生反应,而且能从苏区革命前辈的行为模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苏区精神精髓价值所在,更好的被大学生自觉养成、践行和实践运用。

三、借苏区精神转换创新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苏区精神显示了苏区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它是中国革命的宣言书,只有进一步深挖价值和汲取精华,滋养出其时代意蕴,这样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优秀的广为流传的革命精神就是宝贵的思想资源,也是行之有效的载体,我们所倡导的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等就是很好的体现。

(一)立足开放包容,创新形式彰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向往价值理念的世界性要素。苏区精神所体现的坚信党的领导、坚信事业必胜的革命乐观精神本身就有开放包容的特质,既强调价值理念的特殊性与民族性,又有兼收并蓄的寓意。要实现苏区精神的创造性转换,必须继续发扬其“海纳百川”的脚怀。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将文化渗透、交流和融合现实语境成功推动苏区精神创新。诸如可建立高校苏区精神学习实践教育基地,拓宽了苏区精神实践融入,实现常态化的践行模式。还能选拔优秀学生党员骨干成立“苏区精神宣讲团”,开展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巡演和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考察等重走红军路活动,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内心深悟、促进苏区精神在校内外的广泛传播、扩散,增强认同和感知。

(二)利用“网微”平台,舍陈出新推动转换

当代大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和校园BBS等微媒体进行交流,“微时代”正成为传播思想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阵地。这些网络新型工具的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宣扬是十分有益的。在“微”字上着力,将苏区精神转换为“微功夫”和“微阵地”能更透彻的系统理解。

一方面,假如高校能因地制宜,建设好类似苏区革命精神教育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等,以此加强对其思想精华的阐发,使之与当代文化交相辉映,势必能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有欺骗性和误导性等特征,应注重正面舆论引导和传播。例如可将苏区精神体现出文化特色、中国风格来提升大学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归属感,转换成由“内生于心,外显于形”的苏区精神践行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真正的出到细处及落到实处。

处在新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多元价值观的新局面,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特点,积极借助民族精神来践行其导向历史意义深远。

(三)营造浓厚氛围,红色文化耀光芒

苏区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加强其舆论环境和搭建良好校园平台有利于融入思政等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能在整个红色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下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及重要意义。此外,舆论环境的形成与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三观”的引导和塑造也至关重要。如果能通过在校园学习期间的教学课程思政和课余时间的第二課堂校园文化活动等,也能促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苏区精神内涵,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培育效果十分显著并产生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