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选择与应用

2020-12-13 01:52杨晓乐
纺织报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服饰舞台

杨晓乐

(长治学院 教育系,山西 长治 046000)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服饰与舞蹈动作、舞蹈形式一样,都有强烈的艺术美感,色彩运用不仅展现了舞蹈的内涵,更体现了地域的特色,尤其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服饰来说,色彩的运用更突出了传统风尚和文化习俗。因此,对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进行研究,需要结合民族民间地域文化进行分析。

1 民族民间舞蹈服饰色彩设计的作用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们的认知里,其本身并不具备艺术特质,不过当颜色与其他事物相结合时,色彩便被赋予了艺术性。在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色彩设计带来的艺术美感是多方面的。良好的色彩设计能够为民族民间舞蹈服饰增色,同时也能突出舞蹈演出效果。

1.1 视觉美

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设计能够给人视觉上的艺术美感,这是首要且最为突出的艺术魅力。人们在观看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时,最直接的感官便是视觉。在观看舞蹈表演时,舞姿如何、动作是否规范,观众是无法一眼看出的,能够第一时间明晰的只有舞蹈服饰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1]。在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色彩的基本功能就是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展现出强烈的吸引力,让人第一时间注意到舞蹈服饰的美,拉近观众与舞台舞蹈表演的距离。

色彩设计是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除了舞蹈服饰的形式设计外,认知水平最高的便是服饰的色彩。实际上,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设计,并不只是单纯地靠衣物装饰效果带来视觉美感,舞台上的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的动作都会让舞蹈服饰上的色彩变得更加具有视觉上的艺术美感,更容易触动观众的视觉神经,增强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力。

1.2 情感美

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色彩设计也是情感表达的手段,在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色彩设计同样具有情感表达作用。色彩本身是不具备情感内涵的,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不同的色彩被人们习惯性地赋予了特殊的情感内涵,比如冷、暖色的区分。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的色彩设计同样具有情感元素,让人在看到舞蹈服饰的色彩时,能够模糊地感受到舞蹈的情感表达。比如舞蹈服饰大体为暖色调,就会让人感到积极向上、充满希望,让观众们对舞蹈有一个先行性的情感认知,认为该舞蹈是积极、欢快的。在后续的舞蹈表演中,观众的这种先行情感认知或许会得到印证,也或许会受到反驳。不论结果如何,都会提高观众对舞蹈表演的关注度[2],提升舞蹈表演的舞台魅力。

1.3 塑造舞台人物的个性美

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是一门形体艺术,舞台人物的形象特征无法用语言表述。一般情况下,舞蹈表演中的人物形象是要靠演员的肢体动作展现的。不过,总有部分人物个性无法通过动作来展现,而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上的色彩设计,恰恰为舞台人物的形象塑造起到了辅助作用。例如在舞剧表演中,金黄色的舞蹈服饰,让人一眼看出该人物非富即贵;土灰色的舞蹈服饰,让观众觉得该人物为贫民阶层等。因此,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上的色彩设计让人物形象更加具有指向性,使得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力度更加强烈,让观众更能感受到舞台人物的个性美,最终让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更具艺术感染力。

2 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

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无不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所以,要对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选择进行研究,就需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对民族民间舞蹈服装的颜色展开有序的分类。

2.1 单一色彩

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单一色彩的运用原理是较为复杂的,单一的色彩通常包含丰富的功能。首先,单一色彩让舞蹈表演变得低调、“不起眼”。在部分民族民间舞蹈中,为了衬托舞蹈表演的中心角色,一众配角的衣物都要尽量低调,避免配角的表演压过主角(领舞),让舞蹈表演失去中心。因此,配角的服饰为单色的现象较为常见[3]。其次,单一色彩让舞蹈表演变得纯粹且富有典雅气息,更加符合表演的主题。比如舞蹈《竹林深入》是集体舞,没有主配角,因此全员皆身着单一的竹绿色服饰,让舞蹈表演更加符合“竹林”艺术背景,让观众在视觉上看到竹林的“青绿色”,带给观众独特的感官体验。实际上,单一的色彩运用在现代民族民间舞蹈服饰设计中愈发流行,原因在于舞蹈服饰面料的更迭。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单一的舞蹈服饰色彩在灯光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例如穿着白色服饰的舞蹈演员,没有灯光时的服饰色彩为黑色、在紫色灯光下为粉红色、在白炽灯下为淡黄色等。所以,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上的单一色彩包含的设计思想并不单一,具有明显的艺术魅力。

2.2 多色彩

多色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服饰是最为常见的,不同于单一色彩,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上多色彩的选择与运用往往是设计师设计思想的直观表达[4]。多色彩的运用具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整体上的多色彩,另一个是个体上的多色彩。整体上的多色彩是指以参演人员整体为视角,内部个体之间所穿的服饰彩色不相同,例如大型团舞,一半演员穿红,一半演员穿黑。整体上的多色彩运用往往会产生色彩对比效果,例如正色与反色、黑色与白色、冷色与暖色等,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让表演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故事情节更加清晰,让舞蹈表演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刻。此外,这些色彩的对比和碰撞会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黛玉葬花》,林黛玉的冷色调服饰与周围凤姐、宝钗等一众人物的暖色服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此时林黛玉心境的凄冷悲凉。个体上的多色彩运用就是指一个舞蹈演员身上的服饰具有多种色彩,这种多色彩运用可以让该演员具有更加浓厚的个人表演魅力,比如绚丽多彩的服饰会显得更加热情激昂。总之,多色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服饰在表现舞台人物性格方面往往具有更大作用。

3 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选择与应用思路

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色彩呈现是服装设计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想要让色彩在舞蹈表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选择与应用上就需要注意契合原则。

3.1 色彩与人物的契合

色彩与人物要相互契合,这是舞蹈服饰色彩选择最为基本的要求。因为在舞蹈表演中服饰就是为了展现人物,让人物动作更加具有艺术性,不合理的色彩选择显然无法满足表现人物的需求[5]。比如,通过色彩的选择与应用凸显女性舞者的身体曲线,让女性人物更加具有阴柔美;又或者是凸显男性舞者的肌肉,让男性人物更加具有阳刚美。此外,特殊的色彩设计可以遮掩体型缺陷,例如肥胖者可以穿深色服饰,穿黄、粉、白这类色彩的服饰就会显胖,消瘦者则与之相反。当然,部分舞蹈剧会对反面人物形象进行丑化,那么也可以用合适的色彩进行衬托。

3.2 色彩与民族的契合

在对舞蹈服饰的色彩进行选择与应用时,还要注意与民族的契合,也就是要注重民族色彩。民族色彩与传统意义上的色彩并不相同,民族色彩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积淀与展现,不同民族的民族色彩也不相同,但是每种民族色彩都凸显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6]。比如苗舞《鼓声咚咚》,该舞演绎的主题是苗家青年之间的恋情,整体的气氛是欢快而又热烈的。该舞的服饰为苗族玫瑰红裙装,玫瑰红色彩可以表现男女之间的热恋,舞者头上为苗族特有的银质首饰,更是对苗族民族风格的展现。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触犯民族对色彩的禁忌。比如,回族人民讲究简朴、整洁,平时生活中不衣艳色,那么在为回族舞蹈设计服饰时,就要避免艳丽色彩的选择与运用。

3.3 色彩与舞台的契合

舞蹈服饰色彩的选择与应用还要与表演的舞台相契合。舞台的灯光、布景都会对服饰的色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服饰时,需要处理好服饰色彩与舞台的关系。比如,表演环境是在室内或者夜晚的户外,舞台现场灯源较多,那么舞蹈服饰色彩设计就要避免选择大面积的白色,以免出现色变问题;倘若舞台背景为黄色,那么也要避免使用大面积的黄色,可以选择与之对应的冷色调来形成对比,借此突出表演者。协调好服饰色彩与舞台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让舞蹈服饰更具表现力,提升舞蹈艺术效果,让舞蹈表演更具吸引力,最终获得观众更高的评价。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服饰舞台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