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大洼区盐碱耕地利用和改良情况概述

2020-12-13 04:33郭向东
北方水稻 2020年6期
关键词:耕层盐碱化肥

郭向东

(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辽宁 盘锦 124200)

1 大洼区耕地基本情况

盘锦市大洼区地处渤海湾中部, 辽河三角洲腹地,所辖区域全部为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而形成的滨海平原,全区土地总面积18.20 万hm2, 其中耕地面积约7.07 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9%,水稻种植面积5.36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5.8%。 水稻土是大洼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近几年来,大洼区水稻平均产量在675 kg/667 m2左右,年产稻米50 多万t。

2008 年, 辽宁省农委委托沈阳农业大学对大洼区做过耕地地力评价, 当时全区耕地总面积约为8.27 万hm2,耕地等级一共分为5 个,其中一、二等耕地面积约为4.2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0.8%,地力较好;三等耕地面积约为4.00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8.4%,地力属中下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四、 五等耕地面积约为0.07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8%,土质贫瘠、土层薄、盐分重,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从整个地力评价标准上看,大洼区耕地地力水平处于中等。 经过多年耕种,目前大洼区水稻种植区域内大部分耕地均得到有效改良和利用,但在农业生产多种客观因素及土壤障碍因子的作用下,耕地退化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淡水资源匮乏导致的土地盐碱程度提高。大洼区土壤酸碱度为6.8~8.6,属于弱碱性,对部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具明显抑制作用。二是大洼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7.7~26.0 g/kg,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可知,大洼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四级水平,属中下等。 三是水稻耕层土壤厚度变浅,平均耕层厚度在15~25 cm。 四是地处辽河平原出口,上游地区随水而来的大量重金属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对部分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 盐碱耕地治理措施

多年来,大洼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盐碱土耕地进行改良,主要做法有4 个方面。

2.1 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耕地保护项目

自2005 年以来,大洼区连续14 a 应用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 通过发布水稻生产配方施肥数据,确保土壤养分平衡,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同时,结合辽宁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通过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升耕地的基础地力水平,达到培肥地力、提升耕地等级的目的。

2.2 积极宣传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工艺

多年来,大洼区一直采用新机具、新技术进行合理耕作,提高和改善了耕层土壤性状,实现了保水保肥的目的。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农机现场演示会等多种方式,动员农民通过深翻、埋茬等措施增加农田秸秆还田面积和还田量,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同时还积极推广激光平地等先进技术平整土地,使土壤盐分水平分布均匀,避免形成地表盐层。

2.3 不断改良水稻品种,精心选育优质稻种

大洼区通过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抗旱耐盐碱的优质水稻品种,如盐丰系列、盘育系列、锦稻系列等。这些水稻品种都比较成熟,在地表积盐、土壤养分含量中等的地块进行种植,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大洼区水稻产量不断提高。

2.4 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自2009 年以来,大洼区积极对上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累计近10 亿元,按照“夯实基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共建设高标准农田超过2 万hm2。 建成后的耕地,基本形成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治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 大洼区在治理盐碱耕地方面,取得部分成效。

3.1 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

针对大洼区耕地质量退化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和改良, 全区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30 年前的1.83%提高到现在的2.08%,从统计结果上看,增长幅度比较明显。

3.2 耕地质量和供肥能力较稳定

水稻耕层厚度变化稳定,保水保肥情况较好,虽然没有耕层厚度的相关数据,但多年来水稻持续高产,结合气候等因素, 大洼区水稻平均产量比10 年前增加100 kg/667 m2左右,这充分说明耕地质量和供肥能力比较稳定。

3.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化肥利用率提升

近年来通过辽宁省有机质提升项目、高效控量施肥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的实施, 目前大洼区耕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8%以上,水稻生产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化肥利用率达到40%。

4 持续开展盐碱耕地利用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大洼区盐碱耕地治理的实际情况, 应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护制度体系,持续开展盐碱耕地利用工作。

4.1 加大治理力度,强化组织领导

要向主管部门汇报耕地保护工作, 引起领导重视,及时、高效落实各项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土肥、农机、环保、水利、技术推广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解决耕地保护等相关工作问题,把耕地质量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4.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微信平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一步解决农民盲目施肥问题,促进大洼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防止耕地退化和污染,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实施田间水利工程项目

积极对上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努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利工程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田间配套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项目中多列入增施有机肥、深翻、秸秆还田等项目,从而有效提升耕地质量,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提高耕地质量综合管理水平。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将耕地质量保护和耕地环境改善所必须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耕地保护投入,加强宣传,扩大商品有机肥应用补贴规模,通过政策手段,促进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减少化肥使用量。

4.4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

通过推广水稻“精简施肥”技术、缓控释肥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措施,达到“化肥使用量减少,耕地质量提升”的目的。

猜你喜欢
耕层盐碱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棉花在盐碱胁迫下代谢产物及通路的分析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