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2-14 15:19刘晓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刘晓静

(赤峰市妇产医院麻醉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技术逐渐成熟,随之剖宫产率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但手术麻醉对于产妇和新生儿均会产生一定影响,麻醉时要选择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的药物,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产妇的不良反应症状[1]。本次研究将200例产妇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200例产妇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年龄从21~37岁,平均(28.45±2.16)岁;初产妇58例,经产妇42例。对照组中:年龄区间为20~37岁,平均(28.41±2.12)岁;初产妇57例,经产妇43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取左侧位,将头部抬高15°~20°,将0.5%10 ml罗哌卡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066,119.2 mg)溶于1 ml 10%葡萄糖溶液,行穿刺麻醉。

观察组:取左侧位,将头部抬高15°~20°,将0.5%10 ml罗哌卡因、10 μ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2 ml:100 μg)溶于1 ml 10%葡萄糖溶液,行穿刺麻醉。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①计量指标:统计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

②计数指标:统计两组产妇的恶心呕吐、寒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③评估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的疼痛程度越严重[2]。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例数/百分率,检验方法为x2;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若统计值P<0.05,则说明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和VAS评分

①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观察组为(8.23±1.25)min,对照组为(11.24±1.36)min,t=16.295,P=0.000<0.05,有显著差异。

②比较两组的镇痛维持时间:观察组为(5.36±1.08)h,对照组为(3.25±0.45)d,t=18.034,P=0.000<0.05,有显著差异。

③比较两组的VAS评分:观察组为(4.22±0.56)分,对照组为(6.28±1.21)分,t=15.450,P=0.000<0.05,有显著差异。

2.2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中: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中:恶心呕吐4例,寒战3例,皮肤瘙痒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经统计学处理,x2=5.674,P=0.017<0.05,有显著差异。

3 讨 论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率越来越高,对麻醉药物的选择和麻醉药物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产妇是一个特殊的手术群体,其各方面身体机能处于特殊状态,且在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因此要更加慎重。目前临床上常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药物包括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芬太尼等,不同用药方案的选择与手术效果息息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单用罗哌卡因麻醉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相比,复合麻醉的总体优势更加突出,麻醉有效性体现在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长、疼痛程度更轻;麻醉安全性体现在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罗哌卡因是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可对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起到抑制性作用,阻碍钙离子交换,并对神经传导形成阻滞,避免产妇的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受到损伤[3]。在用罗帕卡因的基础上增加舒芬太尼,用药后药物浓度会快速达到高峰,起效时间更短,并且舒芬太尼更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镇痛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中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