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70例报告

2020-12-14 15:19张秋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扁桃体炎扁桃体血常规

张秋菊

(滦平县中医院儿科,河北 承德 068250)

急性扁桃体炎在儿科中的发病率较高,患儿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化脓性病变,患者疼痛显著,吞咽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其健康。多数患儿临床中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本次研究抽取我院7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凉膈散加减应用在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7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研究组患儿年龄平均(5.5±1.3)岁,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患儿病程平均(2.2±0.4)天,单纯急性扁桃体炎者2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者13例;对照组患儿年龄平均(5.6±1.2)岁,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病程平均(2.4±0.3)天,单纯急性扁桃体炎者2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者12例。患儿无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均符合急性扁桃体炎诊断;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头孢曲松治疗,根据患儿病情、体重调整药物使用剂量,20~80 mg/kg头孢曲松加入100~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7天。

干预组:患儿予以凉膈散加减治疗。方剂组成:大黄3 g;栀子、黄芩、玄参、桔梗各10 g;薄荷、淡竹叶、蝉蜕、甘草各6 g;连翘15 g;方剂水煎服,取汁100~200 ml,每日早晚隔一次,治疗时间为7天。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治疗后扁桃体肿胀、疼痛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评估患儿治疗效果。同时对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调查。

1.4 评估指标[2]

痊愈:患儿治疗后扁桃体肿胀消失、疼痛消失,能够正常饮水、进食,血常规检验未见异常;改善:患儿治疗后扁桃体肿胀程度减轻、疼痛程度减轻,可以少量饮水、进食,血常规检验基本正常;无效:患儿治疗后扁桃体疼痛显著、肿胀显著,血常规检验结果异常。评估有效率=痊愈率+改善率。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x2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差异。

2 结 果

2.1 疗效评估

研究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34/35)97.1%,对照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26/35)74.3%,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有3 例恶心、呕吐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研究组患儿有1例腹泻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P>0.05,x2值为1.23。

3 讨 论

急性扁桃体炎患儿多存在扁桃体化脓表现,扁桃体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容易存储细菌,且细菌、病毒会经过腺体窝周围的粘膜、血管扩散到其他部位,患儿存在全身性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和生活,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要尽早开展治,避免患儿病情恶性发展[3]。西医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患儿临床中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抗生素耐药性不断提升,导致其治疗效果下降。中医在近年来临床中应用率不断提升,且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4-5]。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乳蛾”范畴,本病病因为风热邪毒入肺经或患儿肺胃积热复感外邪引发邪毒上攻而至,肺胃邪毒灼于咽喉、肉腐成脓。本病的治疗当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为主。凉膈散以连翘、黄芩、玄参、薄荷、栀子、淡竹叶等药物为主,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改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病情。结果可见,研究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1%,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儿各项体征改善程度更为理想。此外,研究组患儿有1例腹泻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证明凉膈散不仅能够针对本病进行治疗,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扁桃体炎扁桃体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秋冬换季,小心扁桃体炎来报到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