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2020-12-14 03:42殷沙漫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9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农村

殷沙漫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稳步增长,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乡村生态状况每况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实践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愈加恶化的事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生态振兴提升到新高度。现阶段,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陷入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村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等方面的困境,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尤为重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重点指出、关注“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尤其是在农村生态方面,明确指出“生态宜居是关键”,并力求“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农村生态文明的成效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更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凝心聚力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急需考量的大事。在倡导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面临的生态困境予以深刻分析和积极应对。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正文中“生态”一词就出现42次,更为重要的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由此可见党中央和国家对生态的重视程度之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一章中明确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一)乡村振兴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2月,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重点提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进一步说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将乡村振兴工作放在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这不仅是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既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另一方面,又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为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中,明确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自改革開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乡村振兴”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而提出的新战略,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被提升到重视的新高度。因为农村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便是绿水青山,经济开发有赖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乡村若要振兴,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二)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变化,从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到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控制,再到依存与和谐共生共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正走向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基本立足点,其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首先,狭义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核心,切实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治理环境,实施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从而使自然生态再生产与经济社会再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广义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关系,建立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物质、精神、制度诸方面活动的总和,指人们为构建和实现生态文明不懈奋斗的社会实践的动态过程。

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而文明成果的积累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这种状况使得人类文明的持续性面临威胁,也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处于发展列车末端的农村正以大步流星的速度赶超工业化和现代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以牺牲环境来发展各类产业的农村数不胜数。可见我国农业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农药、化肥等外部投入品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循环不起来,加上城市与工矿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农村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任重道远。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全面实行乡村振兴要求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建等诸多方面进行统筹建设与协调推进,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海南调研视察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当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对乡村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振兴行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突出任务。但在具体的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中,违背乡村发展规律、不遵循乡村客观事实,盲目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村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急需解决。

(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高能耗、高消费的工业文明,是一种高成本的文明,最显著特征就是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正以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发展,随之而来的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难以支撑现有发展模式的问题愈发突出,农业化学的严重污染和城市工业化所转移的污染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首先体现在过量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给农村土壤带来污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人口增长带来巨大的粮食需求,部分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后造成了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其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三农”工作的有效落实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大增加,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建有垃圾站的农村较少,大多农村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在生活社区周边,造成了“脏乱差”的生活垃圾堆积现象。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村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尤其是企业的引进,但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企业多为重污染产业,而生态保护意识本就薄弱的农村在面对企业带来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时,显得无能为力,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态危机,也危害了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严峻

生态退化是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或失衡状态,表现为对自然或人为干扰的较低抗性、较弱的缓冲能力以及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逐渐演变为另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低水平状态的过程。当下很多地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无法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方面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退化日益严重,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地面积日益增大。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农田平均受旱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由于对河流上、下游用水的不合理采用及缺乏统筹调度,断流、争水经常发生,导致土地旱化加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损。

当下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大肆兴起,但其在有效带动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因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在一些農村地区进行的生态旅游活动对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原来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使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加剧,一旦当地生态退化问题严峻,旅游就变得不可持续。旅游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生态的双重影响要求旅游活动本身必须考虑当地环境承载力,在积极进行农村生态保护的同时减少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早已成为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实施农村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但作为农村的主人,广大农民对绿色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并不是很理解,对于如何绿色进行生产劳作更加不知晓。由于农村地区地处相对较偏僻、交通不便的郊区和山区,相较城区居民,乡村老百姓的教育知识水平较低,对所处乡村环境的认知不够,生态保护意识较为淡薄。

面对经济发展的利益诱惑和各类生态问题时,长期以来小农思想是深重束缚,使得广大农民为了提高自身生活水平,从自然生态中进行开发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物质利益,然而在自然生态开发中,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开发后不顾生态的恢复性保护,造成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多次破坏,打破了原有的绿色资源底线,走上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甚至不治理”的道路。乡村环境是乡村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果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居民都对自身环境保护不知情、不自觉的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必将缓慢且艰难前行。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基础的农村社会,如果不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便难以改善。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生态扶贫助推农村生态振兴,不断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自觉意识。

(一)处理好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面对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乡村振兴首先在环境问题上需要把握得当,以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金山银山的做法是盲目的。协调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的关系,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大多数地方在进行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容易走偏,为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振兴,将乡村全盘打造成现代化和工业化,而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分追求原始状态,认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不能动,这样的乡村振兴是不理想的。因此,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政府部门和基层干部需要对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有深刻的了解,在具体实践中深入探索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和价值,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城市后花园,而不是促进城市发展的牺牲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也足以说明了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道理。

(二)以生态扶贫助推农村生态振兴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为实现共同富裕,针对当下脱贫攻坚战的实践需要和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扶贫思想,其核心要义是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走绿色、生态、科学发展之路,以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

我国版图上绝大部分的疆域都是高原和山地,对于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贫困乡村而言,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应是齐头并进、同等重要的,侧重于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当下乡村振兴的号角在全国各地吹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在生态系统脆弱环节的农村地区应以生态扶贫助推农村生态振兴,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自觉意识

农村农民由于不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在面临农村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生态危机时,仍然束手无策。这一方面基于农民自身教育知识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并且在农村人民的思想观念中没有树立环保意识,再加上生产生活观念还相对较为落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不能从长远视角正确认识。

为此,地方乡镇、行政村的基层干部应起到带头作用,认真贯彻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率先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定时定点地为农村居民宣讲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绝不能做当地生态破坏的决策者和引路人。尤其是在招商引资等活动中,要拒绝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的生产企业,引导村民绿色发展理念,在引导和共商共计中培植村民的生态文化自觉意识,让生态文明思想在农村地区扎牢、扎实。

四、结语

農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和落实,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既要大力进行产业振兴,还需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予以高度重视,不能以牺牲生态代价来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牢固树立和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贯彻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用绿色发展指引乡村振兴,让乡村有乡愁,让游子愿意归家建设故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尚道文.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8.

[3]周健民,沈仁芳.土壤学大辞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0.

[4]张晓.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5-7.

[5]叶奇奇.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周济,沈国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8]许英凤,侯西安.习近平生态扶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5):1-6.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农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