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下的金融专业与产业互动发展模式

2020-12-14 03:42张炳达范海燕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9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张炳达 范海燕

摘要:产学研融合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融合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它不仅可以推动教育机构向特色鲜明、高质高效办学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型应用型金融专业技能人才,而且能助力金融产业转型升级、金融企业竞争力增强,并服务区域经济实现良性融合互动。高职金融专业在产学研融合方面普遍存在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足、金融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教育机构的参与深度不够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建立产学研融合的长效机制,推动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高职金融专业与金融产业的互动发展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教育机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 产学研融合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融通、校企协同、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金融时代,金融已形成一个庞大体系,无处不在。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金融学涉及的范畴、分支和内容都非常宽泛,有银行、货币、证券、保险、资本市场、衍生证券、投资理财、国际收支、财政管理、贸易金融、地产金融、外汇管理、风险管理等。金融学类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投资理财、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专业(本文统称金融专业)。

一、金融业产学研融合的内涵与必要性

产学研融合是产业与教育两个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主要指院校与行业企业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以协同育人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种教育经济活动。 产学研融合的核心是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产业界的能动作用,打开政策、教育、产业之间的组织壁垒,形成全过程良性互动与合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带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新经济蓬勃发展。我国金融产业的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信托等业务相互交叉渗透,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始从掌握某一单一技能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而随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以及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金融从业人员是具有现代金融理论、解决金融产业中的流程设计、投资理财规划的专业型人才,还需要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并能够向金融市场销售推广金融产品的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现代金融组织对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日新月异的新要求。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创新性、实践性需求日渐渗透融入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这就迫切要求教育机构开门办学,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将教育内容向社会延伸,高职金融专业教育能融入金融产业体系,通过产学研融合模式,培育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金融专业技能人才。为此,教育机构在培养金融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切合市场脉搏,通过重构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职业技能要求,同时也具备跨界发展能力,能够成长为高素质综合类人才,服务于快速创新变革下的国家和社会。总之,产学研融合即是教育机构金融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金融业产学研融合存在的现实瓶颈

教育机构一般由各级地方政府管辖,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主要办学宗旨,强调对接地方产业。 产学研融合不是仅强调单方面利用企业资源提升金融专业教学水平,而是要求金融专业也需要融入金融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发展。

目前,金融科技发展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北上广深地区,该区域各大城市在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各城市群内的金融聚集区拥有众多教育资源,包括普通高校和教育机构等,这些教育机构在与金融企业建立合作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目前教育机构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步伐,出现了金融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

(一)地方政府对产学研融合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中央政府在战略层面不断倡导、推动 产学研融合,但是各地方政府对产学研融合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政府虽然拥有着政策、信息、法律、经济等各种资源,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对于学校和金融行业的法律、政策层面的指导,具体的产学研融合的指导措施没有落实;没有将金融高校人才培养与整个经济发展全局统筹考虑,没有充分调动金融企业的积极性。从宏观上看,各地方政府没有将产学研融合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财政预算支持,没有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从微观上看,由于金融企业开展产学研融合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涉及一定量的经费投入,如果前期考察调研不全面,或者和金融教育机构沟通协调出现问题,那么金融企业和金融教育机构双方可能会出现扯皮纠纷,会影响教育机构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对金融企业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目前地方政府很少有相关政策来消除金融企业参与金融教育机构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成本与风险等顾虑,促进产学研融合的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制定,因此,还没有充分调动金融企业参与产学研融合的积极性。

(二)金融企业参与产学研融合的动力不足

产学研融合实质上是一场牵涉多方利益主体的跨系统合作,其运行效果取决于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各参与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无论对于金融企业还是金融教育机构, 产学研融合是需要建立在双方共同受益的基础之上。教育机构为了提升就业率,寻求与企业单位合作育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对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高涨。而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由于利润与风险问题,对于与教育机构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教育机构基于其公益性一般更加注重教育的基礎性与理论性,而金融企业的关注点是实用性与眼前利益,双方在产学研融合过程中存在利益不对等的问题,也缺乏政府、高校、企业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一些针对传统技术型职业的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学徒制等,并不适用于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因为金融行业受政策、经济环境等影响显著,有着自身行业特点,许多金融企业会涉及大量的资本运作,行业部门有一定风险性和独特性,对人力资源技能的要求随经济技术发展波动也较大,除了实践操作,基本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很多教育机构办学水平不够,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培养的学生可替代性太强,往往只是单方面索取企业的帮助,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服务,从而无法根本改变产学研融合中教育机构“一头热”的尴尬现实。由于金融企业身处瞬息万变的金融领域,金融机构通常不愿意轻易承诺能保就业,且教育机构对企业的研发与技术的支持力度也有限,教育机构与某一个金融企业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就比较难以建立。

(三)教育机构对产学研融合的参与深度不够

在当前的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将金融企业的参与视为教学过程的补充。这使得金融企业参与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进而无法有效提升产学研融合的深度。当前不少教育机构金融专业办学过程中,依然闭门造车,没有服务金融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识,即使开展了校企合作,其出发点和主要形式依然是利用企业资源、以及实训基地,把校企合作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更严重的是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并没有实际的具体操作。如很多合作项目只是教育机构在金融企业里挂一个实习基地的牌子,只是带学生来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企业,并没有任何实习或者实训的具体内容。

有一些金融行业的专家被金融院校聘为兼职教授,但是他们很少会参与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更是基本不参与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更新。没有从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双重能力的角度,深入到金融专业与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互动发展层次,来培养金融人才,难以提升金融专业发展层次和人才培养水平,也无法助力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构建金融专业与金融产业的互动发展模式

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有着深度合作的基础,也具备相互促进的条件。通过金融专业主动融入金融产业实现专业转型升级,提升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实现金融专业对金融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推动力;通过金融专业的高质、有效服务,提升金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动力,从而提升金融企业主动服务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与金融院校开展联合教学或组建职教集团,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共同经营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等盈利性项目。因此教育机构金融专业与当地金融产业的产学研融合具有深厚的实践土壤,基于金融专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可以构建金融产业与金融专业互动发展模式。

(一)产业带动专业发展路径

1.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共建金融专业

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冲击下,金融行业产业结构的重建和升级不断加速,建立在传统金融学框架下的金融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教育机构对相关金融专业的设置和对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做出相应改变。即应根据金融行业需求科学地设置专业、系统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系统论证应设立哪些新专业,对相应理论和实践课程转型升级等。许多教育机构都在积极筹建一些新专业,如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但金融专业的建设需要企业和高校共同培育、协同发展。教育机构应关注市场需求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通过与金融企业的深度合作,调整专业布局,使用新技术赋能专业新活力,建设专业示范性实习基地,以新兴金融岗位需求为导向,共同打造创新课程,通过预测企业的用人需求、动态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更新专业和课程设置,突出高职金融专业应用型的特点,使得企业带动专业共同发展。

2. 依托多层次的行业平台,构筑多元化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教育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也包括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学科竞赛活动等。依据教育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应构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开放式实训平台、研发能力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在推进“ 产学研融合”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要对接企业的生产需求和研发需求,依托多层次的行业平台,构筑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考虑金融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根据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购置方面,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来规划建设场地和购买相关软件、设备。

3. 引进行业专家,丰富金融教学中的理论知识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强,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此,金融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的内容安排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吸纳新理论,果断摒弃不适用的旧理论,并且积极引进国外金融理论来扩充我们现有的金融理论体系。经济的全球化导致金融组织的国际业务日益增多,金融组织与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在金融新理论引进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国际法律、法规及國际惯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教育机构可以邀请金融企业的行业专家、相关技术人员到高校兼职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实践课程,成为学生就业方面的导师,或直接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专业技能培养,讲解业务流程,助力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根据日常的训练逐渐形成岗位体验库和职业技能评估报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专业推动产业发展路径

1. 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产学研融合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行业需求,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真正与市场接轨。为此,教育机构和金融企业应共同努力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比率。强化对金融专业学生现代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金融素质,高校和相关金融机构应大力开展合作,积极引导学生在金融领域进行实习和就业,同时教育机构努力提高在偏远地区招生规模,鼓励学生在学成之后进入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确保学校生源的同时,也确保企业未来对人才的储备需要。

2. 提升教育机构金融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教育机构依托专业优势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人才需求出发,通过为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有效的社会服务,提升自身影响力,并进一步促进学校和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金融专业可结合学生就业、实习以及科研三个方面,解决金融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金融专业主动融入产业,提升金融专业社会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实现金融专业对金融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推动力;通过金融专业的有效服务,赢得金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青睐,从而提升金融企业主动融入职业教育的意识。以产学研融合平台为依托,打造社会服务平台,有序推进与政府、企业开展的职业培训合作;鼓励师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重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产学研融合而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的全面重构。这种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高职金融专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助力金融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产学研共赢的目标。

1. 明确教育机构的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教育机构与其他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目标上的区别,本科院校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进行国际领先的高精尖项目研发,而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此,应该提升高职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综合能力,如主要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教育机构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金融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且使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仅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2. 结合金融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改革专业技能结构

仅掌握传统的金融借贷、证券期货、保险理赔等基本业务技能的高职金融专业本专科生,不能满足当代金融产业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金融产业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这就需要教育机构金融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升级的新要求。经过调查和深入研讨,以及对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金融行业所需职业知识,大体可分为理财方向、柜台业务方向、信用卡方向、外汇业务方向、房地产金融方向等。应根据每个板块的不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如根据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这一普遍需求,应及时增加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网络支付、网络征信技术、金融产品营销、网络保险、实用口才等技能课程;对传统的金融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概论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减少传统的、枯燥的理论课程内容,增加金融产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业务技能课程。

3.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改革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金融专业涉及方向多,教育机构师资有限,为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校企双方可以依托互联网建立或利用已有在线教学平台,实现远程教学和顶岗实习的动态管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的学分可以得到认证。金融专业理论课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数理分析较多,高职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进入角色。而借助于网络平台,将线上资源融入到线下理论课堂中,即线上和线下资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校教师可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并尝试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改革传统的不能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践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

四、推进金融业产学研融合的对策思考

(一)增加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央政府在产学研融合的国家战略层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在政策支持和参与程度上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地方政府应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产学研融合系列活动的开展,使金融高校和金融行业共同发展。在宏观上,地方政府应该将产学研融合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使产学研融合对经济发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微观上,地方政府应为金融企业和金融教育机构牵线搭桥,并积极解决在产学研融合中产生的资质鉴定、争议仲裁等问题,对产学研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另外,为推进金融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应对参与产学研融合的金融企业给予一些权益和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在投资和税收上的一些优惠政策等。

(二)坚持共赢原则,实施责任共担

产学研融合系统不仅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其边界已经拓展到城市,即构建产学研融合型城市。对于其构成要素而言,企业、政府、学校、行业等涉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组织,因此,为了使整个产学研融合系统有序顺畅的发展,各主体之间应建立多元化融合方式。地方政府应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共同组建产学研融合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

教育机构必须打破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定势,落实开放合作育人理念,架构学校发展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来构建 产学研融合长效机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得以匹配,推进一体化育人。

高职教育要提高适应市场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适切性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教育机构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转换,使其真正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重要策源地,增强教育机构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在此过程中既要制定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又要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機制,方能营造健康持续、 产学研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气象。

(三)加强金融高校与金融企业的深度融合

金融高校应该依据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积极探寻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由最初的以建立实习基地为代表的合作模式,逐步发展为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深层次产学研互动模式,与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

以市场设专业,以岗位设课程,按照具体岗位要求设计实践教学,培养出符合金融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由金融专业教师和金融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修订,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所占总教学的学时比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学生去金融机构进行半年以上的实习,由行业专家和有一定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的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师生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解决对策,并带着问题回课堂学习、研究,助力金融企业解决现实问题。

实现金融行业与金融专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既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前提条件,改变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局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可进入金融企业调研或是体验相关金融岗位的工作,熟悉该行业的操作流程,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制定并实施不同培养、培训方案,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扩大,提高职业教育层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教育机构和企业合作,实施产学研融合的金融产业与金融专业互动发展模式是一条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途径。

(作者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发展探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金融专业创新人才教育的作用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