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14 03:54艾水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课业寄宿生适应性

艾水生

学校适应性就是学生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能满足自己需要和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教育实践表明,虽然农村撤点并校后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化、最优化,但由于寄宿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容易出现忧郁、焦虑、自卑、人际关系紧张等学校 适应不良问题,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本文拟通过对450名农村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问题的问卷调查,为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性心理依据。

一、 农村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的现状

我们从山西省晋中、太原等地农村寄宿制初中随机抽取45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寄宿生学校适应性主要表现在课业适应与人际关系适应方面。从调查结果看,走读生的课业维度得分高于寄宿生,双方差异极其显著(t=4.139,pO.05)。这可能 是因为无论是走读生还是寄宿生,面对的都是中学时代要求必须遵守的比较严格的各种规章制度,都面I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猛醒,有共同的自我调节需求。因此,相对而言,学校常规与自我接纳方面的适应与初中生是否寄宿关系并不太大。

(2)不同性别的寄宿生存在学校适应性差异。调查表明,除同学关系维度外(t=0.514,p>O.05),男寄宿生学校适应性总分及课业、常规、师生关系和自我接纳 因子分均高于女寄宿生(t=3.828、t=3.027、t=4.097、t=3.196、t=2.896),双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二、提高农村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的教育对策

寄宿生能否适应学校生活,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因此,要解决农村初中寄宿生的 学校适应问题,提高其学校适应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寄宿生学习、生活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学校除了为寄宿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外,面对寄宿生各种适应不良问题,还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寄宿生的学业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要给寄宿生更多的关怀和科学的指导。对出现适应不良问题的寄宿生要采用个别咨询或 团体辅导的形式解决其适应问题,使他们拥有充实有效的学校生活。

(2)家长要改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独立性与生活 自理 能力。许多寄宿生的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家庭的不良教育有关。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放纵或压制,可能使儿童形成任性、自私、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使其人际关系发展方面障碍重重。因此,父母必须改变过去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养育。此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许多孩子在家备受溺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当他们人校住宿后自然感觉难以适应。为此,家长必须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人格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在上初中后能迅速适应学校寄宿的生活。

(3)寄宿生要不断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寄宿生面临比走读生更复杂多變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如果不能科学认知和理智面对,就可能比走读生体验更多的心理挫折感,从而产生各种学校适应不良的问题。为此,寄宿生要勇于投身到新的生活实践中去,要通过自身努力,逐渐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稳定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 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更好地适应寄宿的学校生活。

总之,提高农村初中寄宿生的学校适应性,直接关系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中西部农村正在进行的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西省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晋规办字(2011)8号;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问题及心理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12275。](作者单 :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责任编辑吴磊 )

猜你喜欢
课业寄宿生适应性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游乐园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研究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