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中所见的纹样

2020-12-14 07:22吕健周坤
旅游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旧藏孔府云纹

吕健 周坤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是指山东曲阜衍圣公府所藏传世服装中的明代部分,在历经三百余年的封存后被发现,现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涵盖了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及礼服、吉服、便服等男女服饰种类,它丰富的款式、精美的图案纹样、精湛的技艺,是明代服饰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拟对孔府旧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进行介绍。

动物纹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中出现最多的动物纹饰是蟒。明代,蟒纹是仅次于龙纹的一种高等级纹样,皇帝经常将装饰着蟒纹的衣物、匹料赏赐给文武大臣及外国国王、部落首领等,而带有蟒纹的皇帝赐服就成为级别最高的赐服。明代也把赐服中的蟒纹用在出席时令节日、寿诞、筵宴、婚礼等吉庆场合时所穿的吉服上。衍圣公所穿的蓝地妆花纱蟒衣、墨绿地妆花纱蟒衣、茶色织金蟒妆花纱道袍及衍圣公夫人所穿的香色罗绣过肩蟒女长衫、桃红纱地彩绣云蟒裙、茶色绸平金团蟒袍等服饰上带有各式蟒纹。

明代龙纹地位尊崇,除皇帝诸王外,一般人不得使用。洪武二十四年,朝廷下令:“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蟒纹。蟒,《尔雅》释义:“蟒,王蛇。”据《尔雅》所言,蟒原本应为大蛇,但结合传世、出土的明代蟒服实物及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发展到明代,蟒有足、有角,极类龙,但比龙少一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载:“蟒衣如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蟒与龙的主要区别在爪,龙为五爪,蟒则只有四爪。

孔府旧藏蟒衣中蟒的姿态有行蟒、升蟒、过肩蟒、团蟒等。行蟒,昂首竖尾,作行走之态,一般多对称使用,左右各一,多见于袍服的袖襕及膝襕等部位。头部朝上,奔腾飞舞,呈升起的之态,为升蟒。蟒的头部安排在前胸或后背处,身体绕过左右两肩,为过肩蟒。以圆形或团形構架呈现的蟒纹称团蟒。

与蟒相似的是飞鱼和斗牛。飞鱼从古印度神话中的摩羯演变而来,其头部似龙,两足,四爪,有双翼,鱼尾,有腹鳍一对。明中后期,飞鱼纹的使用逐渐泛滥,其等级象征功能退化,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的吉祥图案。飞鱼纹的形象发生变化,形态近似蟒纹,四足(腹鳍消失),双翼或有或无,尾部保留“鱼尾”特征。《明史·舆服三》文武常服条记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谕阁臣夏言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言对曰:‘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张瓒穿的就是蟒形飞鱼服。

斗牛原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后亦成为象龙的瑞兽。明周祈《名义考》云:“斗牛似龙而觩角。” 觩角即角作曲貌,可见,斗牛的角与龙、蟒的角不同,是一种整体类龙的想象动物。明代斗牛形象不一,如王锡爵墓出土的赐服,其上的斗牛纹双角向下弯曲,但斗牛的尾部没有采用分叉翻卷的鱼尾,而是采用刺状尾鳍。所以双角是鉴别斗牛纹的最重要的特征。

常服,是文武官员在日常上朝和坐衙视事等场合穿着的服饰,包括乌纱帽、圆领等。圆领袍的前胸、后背处饰方形“彩绣花样”,用飞禽、走兽图案来区分文官与武官的品级,这类“花样”通常被称为胸背或补子,文官“补子”采用禽的图案,武官“补子”采用兽的图案。明代 “补子”的产生深受中国用鸟兽象征官员等级和蒙元时期用方形图案装饰胸背的影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孔府旧藏衍圣公大红色暗花纱缀绣云鹤方补袍,前胸和后背各缀一块方形补子,补子上绣一单鹤,站立在潮水礁石上呈仰望姿态。鹤自古被视为羽族之长,有“一品鸟”之称,象征一品当朝。带有仙鹤纹的圆领袍是文官一品官服,也显示出衍圣公作为文官之首的地位。另外,鹤的形象也暗含君子寓意,《埤雅·释鸟》中说:“盖鹤体洁白,举则高至,鸣则远闻,性又善警,行必依洲屿,止必集林木,故《诗》《易》以为君子言行之象。”以鹤来隐喻穿着者道德品行要如君子一般,洁身自好。

凤纹也是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凤和龙一样都是人想象出来的动物形象,在中国传统纹饰中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楚墓的凤鸟纹,唐代出现的对凤、凤穿花纹等。明代的凤纹在唐宋凤纹的基础上,继承元代凤鸟的造型,头似锦鸡,颈部细而长,凤麟身躯,展翅并有呈锯齿状的长条凤尾,伴以云纹或穿梭花间。孔府旧藏服饰中,有四件衣服上装饰着凤纹,其中两件女性礼服、一件女短衫、一件裙。

明赭红色暗花缎缀绣鸾凤圆补女袍,为贵族妇女礼服。圆领、大襟右衽、宽袖收口,左右开裾并纳褶,下摆前短后长。前胸后背各缀一彩绣流云鸾凤圆补。女袍面料为暗花缎。流云鸾凤圆补,以各色丝线绣制而成,针法主要有齐针、抢针、抢鳞针等。鸾与凤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尾部:尾羽呈锯齿状的为凤,呈卷草状的为鸾。

绿色织金凤纱女袍胸背两肩处的装饰区域内织有团窠双凤纹样,周围暗织杂宝、灯笼、如意云头等纹饰。双凤颈部纤细,尾部呈飘带状,织金团窠双凤在绿色的袍服上显得熠熠生辉。

明代凤纹多出现在贵族女性的服饰中,具有尊贵的象征,同时也蕴含了人们追求尊荣华贵,祈求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云纹

“祥云献瑞”,是中国吉祥文化赋予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云”的象征意识,不论是传世还是出土的明代纺织品,云纹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云纹可以单独作为主题纹样,也可以搭配龙、凤、蟒、飞鱼、斗牛、麒麟、鹤等各种纹样出现。云纹形式多样,有飘逸条状的云纹,有如意云头与云尾组合的云纹,有小卷云纹,还有层层相叠的如意形云纹。明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如意云头组合成的四合如意云纹,在明代社会追求如意吉祥的氛围下,而成为代表形状。

四合如意云纹,以一个单体如意形为基本元素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斗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四合如意形,上下左右还附带四条云尾,这样的云纹造型逐渐定型,发展为四平八稳的一朵朵四合如意云纹,这种云纹在史料中被称为“骨朵云”。四合如意云纹的排列组合方式多样,有单朵四合如意云纹散点交错排列;也有四合如意云纹与杂宝纹(如古钱、方胜、犀角、金锭、火珠、珊瑚枝等)的组合排列,杂宝分布在四合如意云纹组合排列的空间中。

花卉植物纹

花卉植物是明代丝绸匹料中常见的装饰纹样,除了取其形象的美感外,还注重这些题材的象征含义。常见的花卉形式主要有折枝和缠枝两种。折枝花为单枝花卉,是截取植物花头、枝叶组成的图案纹样;缠枝花,是植物枝茎呈藤蔓状,以波浪状、回旋状或螺旋状扭转缠绕,并配叶、花朵等元素,以花朵表现主题,茎叶作为陪衬纹样。

常见的花卉植物题材有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兰花、石榴花、蜀葵、芙蓉等。牡丹,有着“花中之王”、“富贵花”的美誉;莲花,不仅是文学家笔下的君子,也是佛教的吉祥代表花卉;梅花,是坚强、清高的象征,常用来比拟人清高的品质;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

孔府旧藏服饰中的折枝花取材多样,既可作为辅纹搭配主题纹饰周围,也可作为主纹与其它纹样如鸟类等组合布满整件服饰。山东博物馆藏的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裙的地纹是折枝梅花,裙襕用红、绿、草绿、蓝、黄、黑等彩色丝线绣四季花卉、假山立石和鸾凤禽鸟,花卉就采用折枝花的形式,只是枝茎依托生長在山石之上。

几何纹 

常见的几何纹样有回纹、卍字纹、六角龟背纹、双钱纹等。回纹作为中国典型的几何传统纹样之一,因其构成形式回环反复,延绵不断,人们赋予了回纹连绵延续、吉祥永长的寓意。蓝色缠枝四季花卉织金妆花缎裙裙襕中一共有三条二方连续的回纹,这三条回纹以不间断的线条一气呵成,其简洁的造型、规整的轮廓框架更是增强了裙襕处纹样的视觉张力,使人的目光聚焦于此。

卍纹本为梵文,唐武则天时被采用为汉字,谓之“吉祥万德之所集”。卍纹经常与其他的纹样组合,如与寿组合有万寿、长寿的寓意;与如意等组合,象征万事如意。古代以卍字代表无限之意,在工艺装饰中将卍字向四方连续重复排列,连接成几何纹样,叫“卍字不断头”,寓意富贵不断头。孔子博物馆藏的月白色暗花纱比甲地纹就是以四合如意云纹与卍字纹组合,象征万事如意。孔子博物馆藏的另一件墨绿色暗花纱单裙的裙襕处有长条状的万字不断头纹暗纹,连续不断的卍字纹组合形式虽然繁复但也展现了线条均匀、平整洁净的艺术美感。

当然除了上述纹样,还有一些其他纹样,如:杂宝纹,这是一种常见的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盛行于明清。其纹样中选取的宝物非常多,如犀角、银锭、宝珠、方胜、如意、珊瑚、画卷、书籍、双钱、灵芝、祥云等。由于此纹样在选择宝物时没有一定的规则,故称为杂宝纹。

山东博物馆藏绿色织金凤纱女袍衣料暗纹及底摆桔色镶缘暗纹是以折枝花和杂宝纹排列组合,杂宝纹散落于折枝花周围,所选的杂宝有象牙、金锭、方胜、银锭、如意、犀角、宝珠、双钱等。

孔府旧藏服饰中涉及到的纹样题材包罗万象,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气象纹样、几何纹样及其他纹样等几大类。从图案题材上看,在吸收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凝练和升华,将那些原本平常的自然事物,通过精心设计,使之披上了人文精神的面纱,产生了更高境界的美学意蕴,成为了意义更深远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图案造型上看,从高等级纹样如蟒、飞鱼、鸾凤等,到普遍流行纹样如云纹、缠枝花纹等,没有绝对的造型标准,但在细节方面往往有所突破,既遵循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又达到了寓意和意境的和谐美;明代服饰纹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特征,这些吉祥图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也是物质生活的折射,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猜你喜欢
旧藏孔府云纹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一方盆池解莲语 清宫旧藏荷花盆景
皇帝的「照相簿」 清宫旧藏历代帝王肖像画
浅析现代设计中云纹图案的运用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吉祥云纹与现代家居软装饰纺织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