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20-12-14 04:21潘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3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潘明华

【摘要】在现今教学理论要求之下,问题能力的培养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有问题学生才能思考,有问题学生才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完成注意力,记忆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方案,还要亲自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鼓励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联系生活,注重评价四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在不断的数学学习中完善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53-02

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也成为现今教学的一个重点,此时,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往往不是单一的问题答案,而是更为广阔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要切实进行有效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如果我们在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此时的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只有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他们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我们要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并结合年龄特征,设计教学情境中的各类问题,提供给学生具有生动性的、可操作性的、开放性的、现实意义的信息,引导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地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彻底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提问,在不断提问过程中培养其问题意识,同时,教师也需改变观念认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积极鼓励,培养学生问题热情

通过适时的问题提出,教师可以最大程度地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此思维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更为系统,从而在单位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解疑,不断发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信,从而完善其数学学习的信心[1]。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节时,在课堂开始之时,教师首先用了这样一个常用的教学片段——用一张卡纸遮住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只露出其一个角,让学生判断该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问题提出之后,这时,大部分学生也会蜂拥回答,一些学生认为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它是等腰三角形,学生众说纷纭,不能得出一致的结果!接着教师再次追问为什么该三角形一定不是直角三角形呢?学生此时也会陷入思考,原来有一角为直角的三角形才叫作直角三角形,而该三角形明显不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提问,学生也会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燃起更多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再积极鼓励,即使学生未回答出问题,教师也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对于问题探索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

“数学问题”的不断产生推动着小学生数学思维飞速的向前发展,使得小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现实生活中,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问题热情。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容易切割的食物:马铃薯、胡萝卜、白萝卜等,在家长的帮助下削成圆柱体,测量出其底面半径的长度。在课堂上提问:如何求出圆柱体的体积呢?追问: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计算公式,想一想,我们能否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再去求它的体积?将转化思维的问题注入学生脑海,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利用手中的模型分组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学生在图形的转化中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尽管学生切拼的图形不是标准的长方体,但能从问题入手找到解决办法,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接着,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对比原圆柱体和切拼的长方体,找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周长、高与切拼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很轻松地总结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样,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再动手操作,最后让学生总结计算公式,这样做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问题热情的同时,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上,教师也要将适当的思考空间给予学生,不要将知识全盘托出,应留出一些适当的探究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不断追问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质疑程度加以引导,设置一些独特的问题障碍,从而激发学生认识冲突,燃起学生探索的不竭动力,而这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彻底激活,当学生无疑可生时,教师也要给予点拨,引领学生走入问题内部,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尽情展示自我,充分发表意见,完成自我认知的展示。

二、培养问题意识,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而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得到更为积极的发展。在平时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有意地设置一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此操作过程中共同探讨,探索问题的内部所在,而在探索过程中,教师也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属于自己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展示过程中,实现教学与参与的共同融合,而在该过程中,教师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中探索到问题根源,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

此时,教师需记住提出问题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此时,教师最为重要的一个探究难题还是让学生学会创造问题,在创造问题过程中通过同学互助,师生互助逐渐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由此教师也需在具体教学实例中挖掘教材根据生活实际适当设计,注重学生内部的发展,让学生乐于参与,爱上数学。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这一节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具体计算公式,让学生在此學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触类旁通,教师首先布置了这样一个实践操作活动——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细铁丝,并将该铁丝折成一个形状规律的长方形,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将铁丝展开,用直尺量出该铁丝的总长度,如此一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具体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将完整的长方形计算公式罗列于黑板之上,学生此时通过动手也能够对该知识有着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而这也达到了问题教学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极为紧密的,在生活内部有着许多有趣的事情都包含着极为浓厚的数学知识,由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抓住此重点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真正让数学活起来,这样数学就有更强的生命力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与创造,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新知。这时,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好教材内部的活性素材,挖掘生活内部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也会用不一样的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发现周围有价值的数学事物。

例如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就可以用家庭电量估算,住房贷款分期,商品降价与打折等多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景参与过程中了解问题,并不断以此解决问题,做出规划,完成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他们也会以更为全面的思维去体味生活,体味数学。例如在教学完《增长率》这一教学内容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如下一个贴近生活的任务——此时,教师要求每位同学将超市内部的打折食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计算出来,并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分析超市近期的打折规律,在这样一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活动之下,学生也乐于参与并会着重调查,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更为清楚地了解到了數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这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如在教学物体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布置了课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发放的预习单上做好记录,进行小组活动,找到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并计算出该长方盒的体积,在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主动参与,过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测量教室内部的长宽高,并让学生担任一回装修工计算在墙内贴地砖,一共要买多少块?通过这样一种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操作,学生也能更为全面地了解该方面的数学知识。

四、合理评价,树立良好的评价体系

在问题思维引导下的数学教学也应进一步地完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不断完善的评价要求之下增强信心,加强其数学规律的不断认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数学时也往往不注重评价,在他们看来,教师才是数学教学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只需接受知识就好。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信念也会受到阻碍,这时学生也很难在课堂上取得进步,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讲,此时的他们本就丧失了学习的大部分信心,如果教师再不合理鼓励,积极评价,那么,该学生也会在不断的数学学习里丧失大部分的乐趣[3]。

此时,教师就该树立完善公正的评价体系,在学生提问过后,教师也应合理运用——如这个问题提得真不错,能从该方面思考问题的确很了不得等激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增强自信,过后,在合理评价体系的要求之下,学生也会主动完成作业,完成相关知识的认真整理,需注意的是,此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应注重公平公正,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合理评价的体系之下完成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不断的问题提问中增强学习自信。

总结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详细的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必须要以自身为出发点,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全员积极参与,适时指点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同时,教师也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适当鼓励,让学生完成全面成长,就这样,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才会更具活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才会更强。日积月累,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厚积而薄发,真正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登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4).

[2]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17.

[3]李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7(48):117.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