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2020-12-14 04:08王晓华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0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发展路径

王晓华

摘 要:随着近年来“文旅”形式及“体验经济”的不断发展,本文将基于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的视角,对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此促进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在未来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路径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随之迎來了自身的蓬勃发展。据国家旅游部门的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的全国旅游总GDP收入就达到了10.94亿之多,全年的旅游产业平均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1】,这足以说明我国国民的生活由原来的保障基础生活,渐渐开始转向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富足与享受。因此,站在现阶段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视角下,重新审视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首先,从现阶段的文创商品化与文旅融合组织模式来看,虽然其在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项目中,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但是我国的众多研究学者也在丰富理论与实践方法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良好研究成果。陕西袁家村的旅游发展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实例。将这些研究结果与实践方法进行汇总之后,可以将其以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的角度划分为:体验内容、资源依托、动力机制、投资主体、经营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等。

其次,从文创商品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来看,还可以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组织模式划分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导、以混合成长为主导,这三种模式。而每一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将决定不同的社会资本经济发展。例如: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中,政府所关注的通常在于传统文化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中,则会更加重视于地区、组备、行业等方面的需求完善性;最后在以混合成长为主导的模式中,则可以实现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平衡。

二、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路径

(一)选择正确的媒介平台载体

日本著名的依田熹家在其著作中曾强调说:“很多人都认为“文化”和“传播”,其实是两种东西,但是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却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好像更像是同一个范畴中的内容。所以我想,“文化”其实是“传播”的同义词,在实质性的表述维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同质性与同结构性【2】。”

通过上述研究观点,则可以明白在很多现代的研究领域中,从文化到传播的一种商品化营销过程,这也是当今现代社会与新媒时代时代的特征内涵。因此,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下,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则需要认识到自身文化与时代传播的内在关系。将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进行提炼,并且通过多种不同的媒介平台载体,进行文化品牌的推广与宣传,例如:当前作具影响力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传播手段,以此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媒体而言,这些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平台载体更加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势,用户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到自身更感兴趣或者是更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还能通过极为简单的操作过程,实现信息的传播、转发以及共享等过程,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为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牌影响力提供了传播发展契机。

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不管是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是信息传播的时效、习惯等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形式改变。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也使得人们的网络体系认知,变得更多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也逐渐从“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发布者”,这一过程中,新媒体也逐渐去除了信息传播与发布之间的人为因素。因此,很多的用户则可以通过新媒体媒介平台载体,更主动、更自由的去了解某一文化景点或其背后内涵。由此可见,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非遗文化品牌营销,则可以借助于当前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实现自身地区的文旅传播形式,从而实现自身的品牌营销推广活动。

(二)强化文旅品牌传播效应

知名国家一级演员张国立在《非凡匠心》中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在博物馆,更多的而是藏匿于众多的传统物件之中【3】。”这也正是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在未来发展所具备的巨大潜力。随着我国社会意识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当今的生活中除了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外,也在更多的生活方面上注重于追求自身精神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非凡匠心》、《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主流媒体相关综艺节目的大力宣传,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文化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现阶段中,以体验式为主的新型精神文化模式也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日益兴起。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传统文化”为主的新型文化品牌影视化传播模式,也成为了时下的最受热议与追捧的新型旅游形态热潮。在这样的需求转变过程中,我国国内的很多地区也逐渐兴起了以传统文化形式为主的文化旅游形式。

加之现今,《亲爱的客栈》、《向往的生活》、《青春旅社》、《民宿里的中国》等相关综艺节目的大力宣传,我国的文旅以及自然纯净的田园生活,也逐渐使得当今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亚健康”等生活状态下的国民感觉到心神向往。很多的民宿以及相应的综艺旅游景点也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国民打卡“胜地”。

在这样的文化旅游过程中,游客在充分感受田园美好生活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书香气息的真切形象。深度构建“文化民宿”新型旅游体验模式,为人们打造令人流连忘返的文化旅游“桃园圣地”,这样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也成为了注定会成为未来“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三)推动文化的商品化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更多超越物质本质的文化因素也逐渐成为了近年来人们广泛选择的新型消费选择。国民思想意识与精神世界内涵的不断提升,也使得更多国民开始逐渐接受了“虚拟价值”的存在。例如:传统的武夷山旅游商品化中,始终都是以自然风景和茶叶作为主要的旅游消费形式。但是随着文化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武夷山也结合自身的物质资源,衍生出了国内最早的露天茶文化歌舞剧《印象大红袍》。通过这样的新形式,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商品化经济模式。由此可见,在发展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则应重视到“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掘当地民族文化中的文化性因子与商品化特性,从而在实现文化传播推广的同时,实现当地更大的经济价值,以此促进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也应该重视到自身的文化品牌影视化传播过程,并且在充分结合自身传统文化特性之后,通过更直观、广泛的传播方式,不断拓宽自身与外界的交流与关联。不断呈现出自身更多的文创商品化及其文旅价值,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此增加文化品牌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宏宇. 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 梅州日报,2020-09-13(005).

[2]刘水静,魏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起源、内涵与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4-9.

[3]徐倩.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艺术科技,2019,32(05):162+210.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发展路径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过度商品化引发的生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