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草原畜牧业的生态智慧

2020-12-14 04:08刘义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0期

刘义

摘 要:传统草畜牧业的生态智慧是一种公共道德资源,符合我国提倡的循环、绿色发展理念。传统草畜牧业历经时代的发展,形成了生态与传统草畜牧业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基于此,本文将详细阐述传统草畜牧业生态智慧的重要内容,望予以借鉴。

关键词:传统草原畜牧业;生态智慧;生态结构

传统草畜牧业的生态智慧是在长期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地方性知识,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被修正和完善并传递到下一代当中。蒙古族游牧人总结了传统草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并立足于草原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关系由此形成了一种完善的游牧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和应用实际上是对游牧环境的应对,同时也是传统草畜牧业生态智慧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1.传统草原畜牧业的生态智慧架构

蒙古族人们时代生长于草原当中,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统领者也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者,蒙古族始终坚持的游牧传统,因此他们历代从事的事业也可被称之为草原畜牧业,这是牧区内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传统草畜牧业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牧民在而定的区域内将游牧活动转化为经济收益的一种重要方式,借助牲畜之间的自然繁衍进行生存[1]。

蒙古族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主要架构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牧人、草原以及牲畜,三者缺一不可,究其根本原因,蒙古族人民选择传统草畜牧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蒙古族人民为了应对环境,根据气候、水源以及草地等自然因素选择更为适宜的流动性畜牧方式。除此之外,蒙古族牧人在生产中不仅要通过放牧获得重要的生产资源和经济收益,还要驯养其他动物作为辅助生产工具,以此提升对恶劣环境以及生态资源的抵御能力。因此传统草畜牧业中涉及到了生物需、动物学以及环境学等众多学科体系。

2.传统草原畜牧业的生态智慧具体内容

2.1经验知识

蒙古族牧人在经年累月的游牧生活中掌握了一套完善的生态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是植物的辨别与利用;其二是草场资源等级的分类;其三是生态过程变迁的认知和应对。上述内容是蒙古族牧人对该地区气候、植物以及土壤等因素的产生的各方面的综合性的知识,在实际放牧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灵活根据本地区植被的分布情况等对牲畜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保障牲畜组合的合理性与完善性,并为牲畜提供更为恰当的营养。

2.2实践体系

实践体系是蒙古族游牧人在长久的放牧和管理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生态智慧,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在游牧活动中由经验累积而形成的生态智慧;另外一方面是在使用生产工具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态智慧。游牧活动是蒙古族游牧人在时间、地形以及气候等综合条件因素下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生产活动,并能够结合具体的生产活动进行灵活调整和修订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游牧制度是蒙古族游牧人在历代放牧活动中形成的生态智慧的重要体现。而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和经营最为基本的便是结合放牧经验选择更适宜的放牧场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草原战略管理知识从本质上来讲实际上就是对蒙古牧人生存环境中蕴含的不确定性的抵御以及调整方法,这是决定蒙古族游牧人临水而居生活习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2]。临水而居本身便蕴含着较强的流动性,同时也是草原畜牧业管理的忠心策略,让畜牧群根据时节进行相应的流动,以牧场为中心进行转场的一种放牧形式。牲畜的流动可能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其一是当地区季节性气候模式因素的影响;其二是资源获取方式因素的影响;其三是为了避免季节性疾病的影响;其四是处于政治以及经济性因素的考虑。一般情况下,草原生产的规律是经过牲畜采食后,将牲畜迁移至其他放牧场进行饲养,给本地区的草原充足休养生息的时间。基于此,牲畜的流动是对现有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蒙古族游牧人会根据不同牧场的放牧时间对放牧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制定最为恰当的放牧方向进行轮牧,针对那些环境相对脆弱以及遭受牲畜破坏频率较为频繁的牧场应当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进行休养,直至牧场达到放牧标准[3]。

2.3社会资本和价值观层次

社会资本和价值观层次实际上指的就是“牧人、草原以及牲畜”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以此产生的牧区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与当地区的草原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具有资本属性,其属性主要来源于当地区的社会结构功能。社会资本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特点的物品,因此必须对个人能够获得社会地位的能力进行密切关注和重视,也就是说由个人对社会资本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利用,以此决定社会网络的最大功效。科尔曼学者曾明确提出社会资本的行动人员为社会结构特征提供了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重要生产价值,也就是说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行动人员可以获取的或者已经获得的重要资源,这种社会结构特征除了包含义务以及基本的期望之外,还隐含了完善的制度内容以及信息渠道等有效内容。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可以与他们共享的社会资源,能够为顺利进入社会结构的每一个人提供需要的条件,并构建完善的网络关系,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形成一种互利互惠以及相互信任和协作的重要关系。普特南曾明确提出,社会资本也可以看做是社会组织的一种重要的、显著的特点,实际上指的就是社会组织中包含的信任与规范性特点,这些特点在相互作用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工作效率,并从国家层次以及社会层次去看待问题,去研究社会资本问题,其最为主要的功能也就是里游泳公共物品对社会中的秩序进行修正和调整。社会资本本质上能够大幅度提升社会网络的形成速度,其自身便含有社会性特点,其最终的结果便是集体性活动[4]。

社会资本性质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领域内各项活动的自治体系,其中社会中资本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是工作原则;其二是参与者建立的网络;其三是参与者使用的行为规范等等,林南曾明确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可以从社会网络中进行寻找,也就是能够被行动者获取并被他们所支配和利用的能够有效应用于社会网络的各项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们若想达到无限使用社会资本的主要目的首先要做的便是对社会资本进行不断的投资,如此才能获得令行动者满意的经济回报。社会资本的价值本质上取决于该地区内能够分享和获得的规范和价值,也就是说更取决于牺牲掉某个人的利益以此获得更大范围的经济利益的愿望,其最终共享的价值能够让行动者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协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蒙古族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生态智慧的游牧型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最适应本地环境、气候以及土壤的生态智慧管理,因此,只有不断适应、不断创造,将其与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有效融合,才能促进曹草原畜牧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越,庄金玉.再论传统草原畜牧业的生态智慧:价值澄清与平衡反思[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9):5-9,22.

[2]杨扬,王伟峰,郭有.草原生态景观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为例[J].林业科技,2015,40(4):55-59.

[3]舒心心.蒙古族傳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3):29-33.

[4]宋向阳,卫智军,郑淑华, 等.不同干扰方式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特征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8,27(8):1405-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