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2020-12-14 07:19张莹许婕卢丽明林漫婷刘云浥尘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效率制度

张莹 许婕 卢丽明 林漫婷 刘云浥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垃圾的总量也在与日俱增,而校园垃圾也变成了不容忽视的课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高校实行垃圾分类的改进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希望通过加大垃圾分类设施投入、健全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等策略来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策略以及便利大家的生活,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校;垃圾分类;效率;制度;策略

引言:我国地域辽阔,但资源却比较紧张!保护资源,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必然是垃圾处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垃圾的分类及相关建议。

一、高校垃圾分类难的背景与现象

“垃圾分类”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从国家战略部署上还是从生活上,“垃圾分类”始终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到的话题。其实,“垃圾分类”政策与目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形势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总数多,所以全国生活垃圾日生产量规模极大,且还会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这加剧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习总书记的这一理念顺应我国社会目前发展的形势,并且可以有效地坚定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导向、加快促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从而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

而在高校中,垃圾分类难的现象更是一个突出的话题。校园垃圾不仅影响着校园环境的美观,还引起了大量资源浪费的现象。虽然现在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具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意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垃圾分类的落实仍然存在很多阻碍。例如:很多人对垃圾类别都还模糊不清;掌握区分各类垃圾的人们,却面临着储存等方面的困扰。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对高校实行垃圾分类的改进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我们知道,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具备一定知识能力,且环保意识及执行力较强,是未来时代的引领者。因此,在高校推行垃圾分类能对社会的垃圾分类回收起到一定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然而,现阶段高校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缺乏宣传、覆盖面不广、硬件设施缺乏等问题。据此,本项目对该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二、高校垃圾分类难的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虽对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社会化、市场化等方面开始新的尝试,并且在许多高校内已经实施,但是总体来说成效不高。单从群众需求的满意程度方面来看,虽然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能够更好的推进分类的实施以及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还有15%左右的同学表示满足程度一般,5%左右表示目前还没什么感觉。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同学是支持垃圾分类的,只不过对垃圾分类的成效产生了较大的疑问。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垃圾分类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放正确率低、后续垃圾管理不足

一方面,不同区域主要产生的垃圾类别不同。例如:在饭堂和宿舍产生的餐厨和生活垃圾较多;在教学楼产生的垃圾则以废纸、塑料为主。[2]如果不针对性地设置垃圾桶,很可能导致垃圾乱投放现象。加之大多数高校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也没有到位,没有向大家普及好四大类垃圾的区别,同学们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还处在一个模糊的阶段。

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大力推进垃圾分类,但在垃圾的后期回收、焚烧、资源化垃圾等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未能及时跟上。并且还有出现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分类分别运输,这也就直接导致垃圾分类变得“无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家对垃圾分类政策的积极性。

(二)硬件设施不足

高校垃圾分类效率低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垃圾分类投入资金少、硬件设施不足。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分类垃圾桶,但是存在垃圾桶上没有明显的识别分类标志的情况,导致多数师生即使想分类投放,都“无从下手”,甚至现在还有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一桶式垃圾桶,将多种垃圾混合在一起,这不仅降低了垃圾回收率,还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高校中的分类垃圾桶数量普遍不多,没有较大程度地普及到每一个需要垃圾桶的地方,普遍缺少分类精密、大容量的垃圾桶。

(三)垃圾分类激励制度不健全

由于刚刚开始推行垃圾分類政策,大家都还没有养成及时分类垃圾的习惯,如果只通过鼓励、宣传和倡导,完全依靠大家的环保意识以及道德水平,是很难确保完全落实好垃圾分类政策的。针对这一情况,目前高校基本都缺少完善的垃圾分类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家普遍缺乏对垃圾的进行有序分类投放的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合理的奖励能够促进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因此,垃圾分类激励制度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垃圾分类的落实度。

(四)垃圾分类缺少监督和管理

在我国,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垃圾分类投放行为并不具备很强的约束力。在管理“无”法可依的情况下,高校对垃圾分类的管理还缺乏长远性和整体性,普遍缺乏具体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案,没能将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建构成一个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让高校同学们认为即使不进行垃圾分类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这也是垃圾分类在高校实施起来很难产生实质性的效果的原因之一。

三、高校垃圾分类难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高校垃圾分类主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在高校加大宣传力度方面,树立高校师生自身需要进行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广大师生能够了解和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将校园公共路段分类垃圾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第一,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宣传栏和海报等不定期地推出关于垃圾分类话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在新生入学前的录取通知书上附带校园垃圾分类宣传页面、与学生组织或者社团进行合作、策划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大家了解到对分类回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同时拓展对各类垃圾的分类知识;第二,开展以垃圾分类回收为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述介绍,通过数据及专业知识等以最直接的方式推广垃圾分类政策;第三,组织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如志愿活动等,由大家亲身体验垃圾分拣和处理流程等,加深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意识。

为了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增强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开始,强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主动参与”的责任意识,使其将垃圾分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与形,从而营造良好环境保护氛围。

(二)改进硬件设施

在校园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地点摆放不同的垃圾分类设施,标识明显的分类情况,以便大家理解和分类。废弃家电、家具等大型垃圾设立专门的收集点,适时向宿舍发放垃圾分类箱,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积极性,从源头减少特殊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根据校园不同地点的不同特点,在饭堂和宿舍附近设置垃圾桶可以以厨余分类垃圾桶为主,在教学楼附近以可回收垃圾分类垃圾桶为主。同时加大分类垃圾箱的密度,尽量实现在校园内人流量大处数百米之内都“有箱可投”。

在各高校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引进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放置于宿舍楼下。将互联网与物联网充分融合,通过智能识别、感知等通信感知技术,对投放的垃圾进行自动识别分类,即摒弃传统单方面人工处理方式,采取信息智能化与人工相结合,解决当下回收分类难的问题,从而达到高效的垃圾分类回收效果,避免回收种类过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三)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高校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管理条例来管理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保证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精准地进行。比如:设立专门的垃圾处理点,对各类垃圾进行集中储存和处理,同时有效监督学生行为。建立奖惩的制度,对于高校各宿舍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与评比,给表现突出的宿舍予以一定的荣誉奖励,而对于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宿舍予以一定的扣分处罚。通过落实管理制度,从而促使大家遵守管理条例,保障高校对垃圾分类进行的管理。

另外,依靠现代科技的优势,将智能化手段融合于管理制度中。比如,推行垃圾分类APP的使用、发挥微信小程序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科普和查询作用等;同时,学校还可以企业合作,共同促进实施志愿者服务、师生合作投放垃圾、志愿者线上线下收集废品等,旨在简化垃圾投放流程,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四)加强高校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后勤队伍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与宿舍管理处、后勤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与合作,加強清洁后勤队伍的建设,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后及时对收集的垃圾进行集中分类处理,以避免长时间存放滋生细菌,散发出恶臭味。

另外,也可以大力发展垃圾分类后勤队伍建设,比如建立校园垃圾分类组织或者社团,通过给予志愿时长、给予第二课堂时长、设立奖励奖金等形式积极激励促进学生踊跃参与,形成专门的垃圾分类协助组织或社团,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垃圾分类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建立健全师生与校园后勤部门相互评价机制

建立一种师生与校园后勤部门双向评价机制,使双方可以有效地相互配合。其中,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评价都是透明公开的,做到能够追查评价人,避免恶意假评。任何一方只要违反相关条例并且受到投诉,情况属实的,都应得到相应的惩处,并需要进一步作出改进措施。同时,任何一方获得另一方连续好评的,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相互评价机制,使双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促进双方查缺补漏,积极改进。从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尽量避免出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后勤人员的怠工行为。

四、结语

总的来说,当下的垃圾处理技术逐渐增强到能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垃圾分类更应该变成每个人举手之劳的事。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决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废品的回收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资源再利用。高校拥有庞大的高素质师生队伍,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应当积极宣传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垃圾分类尽一份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积极树立环保意识,积极相应过奖相关政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新华社,2017.

[2] 刘芬、李瑞杰、韩瑞霞.高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优化及其可行性分析——以西南大学为例[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8);94.

[3] 陈景亮.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可行性和推广措施[J].湖北农机化,2019,24:80-81.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效率制度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某些单位的制度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跟踪导练(一)2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