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

2020-12-14 07:19张旭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数学

张旭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指导中,“一刀切”、“填鸭式”教学模式得到普遍应用,教学者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足,没有把学生作为有独立性的个体,不关注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转变,以提高教学服务水平,本研究尝试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养成方法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提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对教师依赖性非常强,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获得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与新时期的基础教育理念相违背,也不符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基于此,我们应该树立教学反思意识,全面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思考过程。

1.合作学习,提供独立思考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给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轻松融入教学活动中来,与教师和同学构建和谐关系,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过程,发展了自身的合作意识与独立学习能力,这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础[1]。为了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学空间,设疑引导是重要方法之一,设疑是点燃学生兴趣、营造交流互动氛围的重要方式,利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分享和交流能力发展。然而,部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探究的充足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掌握设计数学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如果这样的情况得不到有效改善,那么这不仅不利于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还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设计数学问题。以《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沟通能力等情况,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阳光组、清风组、碧水组”等几个小组。其次,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某地6月18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并为学生设计如下数学问题:1.每隔几个小时测量一次气温?2.几点的时候气温是最高的?几点的时候气温是最低的?3.气温升的最快的是几点到几点?气温降的最快的时候是几点到几点呢?4.你能从中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哪些优点?再次,各个小组的学生就这些数学问题进行探讨。有的学生说:“每隔3个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有的学生说:“13时气温最高,19时气温最低。”还有的学生说……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学生脱离教师“掌控”,成为课堂主体,独立思考空间也更加广阔。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局限于教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引导,切实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水平。小学数学家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发现生活化问题和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他们的独立思考兴趣更充足、空间更广阔,是独立思考习惯养成的过程。例如,在“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可以模拟“去菜市场买菜”的生活情境:“假设西红柿1千克4元,小明买了2千克,便是4×2=8元。猪肉标价500克9元,小明买了1千克猪肉,花了多少钱?”根据所学知识1千克=1000克,再加上以往所学的乘法知识500×2=1000,则买1千克猪肉是9×2=18元。

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问题,教师若是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所隐藏的数学问题,并思考问题、分析分析、解决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有效措施。

3.媒体教学,助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教学方式对教学有效性也具有很大影响,基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意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强化辅助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圆形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一样长,问哪个图形面积大?如果圆形的直径和正方形的对角线一样长,问哪个图形面积大?”这两种问法是两个知识点,教师仅靠语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在电脑上画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不变,改变圆的大小,将圆和正方形套在一起,通过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可以直观了解知识原理,在观看动态演示过程中开展自主思考。

4.质疑情境,驱动独立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能力提升情况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动设置思维障碍,利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究数学问题,树立质疑精神,养成质疑习惯,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3]。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數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独立思考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结束语: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学生在不经过别人帮助的情况下,通过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学好数学,单靠教师教导是行不通的,要学生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解决,这样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扩展,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胜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8,22(75):86.

[2]李晓青.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20(02):207-208.

[3]高友润.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6):76-77.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学数学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谈独立思考
努力做独立思考的智者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