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意识的“外出”到有意义的“行走”

2020-12-14 16:36罗燕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课程

【摘要】园本课程建设应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教育特色。我园在传统“远足”活动的基础上,将幼儿“行走”活动确立为园本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外出”,实现教学场域的变化;通过建构教学模式,促使课程实施规范有序;通过工具资源开发,支撑幼儿学习;通过资源的个性化运用,促进课程的优化与提升。在“行走”课程的生成与演进中,我园逐步实现了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园本课程;“行走”课程;生成与演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11-0042-03

【作者简介】罗燕(1981-),女,江苏靖江人,南京市鼓楼区一中心幼儿园园长,小学一级教师,南京市青联委员,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园一直致力于体育领域教育改革研究工作,是南京市最早的体育特色园所之一,并逐渐形成了“健康·乐动”的办园理念。为了实现园所高质量发展,为幼儿提供高品质的学习生活条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结合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以“行走”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一、“行走”的缘由:课程建设的愿景表达

作为南京市最早的体育特色园所之一,我们认为,园本课程建设理所当然要以体育运动为基础,更好地体现“健康·乐动”的办园理念。自“十三五”以来,我们从体育特色活动的研究转向园本综合性、活动性的育人课程的构建,探索“行走”课程的建设。选题之初,我们反复斟酌: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尽管我们期望“行走”课程能够体现我园的体育特色,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幼儿园教育不仅要追求幼儿体育的健康发展,还应注重五大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才是“行走”课程的生命力所在。二是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受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启发,我们强调“行走”课程应和现实生活、当下社会紧密相连。我们期望,“行走”课程不仅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相统一,突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学习。三是关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期望“行走”课程能够成为联结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纽带,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量,我们在传统的每月一次“远足”活动的基础上,将幼儿“行走”活动确立为园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围绕“健康·乐动”办园理念,着手设计活动方案,迈出“行走”的第一步。

二、“行走”的起步:教学场域的时空变化

“行走”活动倡导要“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行走”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教师拓宽视野,不再拘泥于狭小的活动室空间“做”课程。如认识春天,教师会让幼儿直接观看图片上的花草;认识秋天,教师就把菊花搬到班上,让幼儿一起围着观赏;了解交通规则,教师会在室内模拟一个马路的情境……而“行走”活动开展之后,教师带着幼儿走出教室,去种植园地、草地和公园感受春天的温暖和秋天的清凉;带着幼儿来到马路边,一起数红绿灯、走斑马线、看交通标志……

当然,很多教师一开始无法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外出“行走”活动,也会有疑问:“出去就是随便玩玩”“有这功夫不如坐在教室里学首歌”“孩子出去就野了”。所以,当园所要求各班教师每周必须带领班上幼儿外出行走半天,多数教师也就是带着孩子出园逛逛。附近的石头城公园往往是首选之地,每次出门前教师花半小时讲解安全要求,花15分钟整队,再花半小时走到公园,接下来就是找块草地玩玩游戏,吃吃喝喝,游览景色,然后就整队回园了。这样的“行走”活动,教师和幼儿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走出去,回来后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教师既不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不关注行走目的地的资源内容,纯粹是为了行走而行走,“行走”成了无意识的“外出”。

针对“行走”课程实施中的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带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明晰“行走”课程的育人目标和内涵价值;另一方面,我们组织教师讨论“行走”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完善具体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环节,补充和开发相关活动资源,让教师明白走向室外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移动,更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行为的优化。

三、“行走”的发展:课程实施的规范有序

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杜威、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不断丰富和拓展“行走”课程的内容:一是要结合幼儿当下的生活,重视“行走”课程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的联系,“将幼儿已有经验作为‘行走课程的起点,将幼儿经验的重组或改造作为‘行走课程的归宿”[1];二是要转变成人视角的课程设计,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为了让教师更加明晰“行走”课程内容,我们设计了“行走”活动计划模板。该模板由行走主题、资源准备、幼儿关键经验、幼儿活动过程、教师提问、活动分析、下一步计划等内容组成。例如,在中班“窨井盖的故事”活动中,教师计划带领幼儿观察小区里各种各样的窨井盖及其标志(行走主题),那么教师需要提前分析资源,如了解小区窨井盖的分布情况、哪些适合近距离观察、哪些可能引发讨论(资源准备)、幼儿对窨井盖有什么经验等(幼儿关键经验),然后基于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规划下一步计划,从而促进幼儿经验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随着计划模板的广泛应用,我们逐渐形成了“谈话—行走—绘画”三段式的“行走”课程教学模式,即教师组织幼儿在行走前开展谈话活动,了解幼儿经验,引出第二天行走的话题;行走回来后让幼儿画一画。

由于教师受到计划模板的影响,观念上难免会出现固化,尽管每天行走活动的内容并不重复,但是落实在具体的“行走”课程实施中,“行走”课程往往呈现活动形式、实施路径和幼儿学习方式单一化的现象,“行走”课程建设亟待在实施环节上有所突破。

四、“行走”的深入:课程工具的支撑优化

幼儿园课程实施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满足幼儿需要的过程。在课程实施中要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不仅要求教师有自主实施课程的空间,还要求教师掌握一些必备工具资源,及时为幼儿提供学习“支架”。针对我园“行走”课程实施单一化的问题,我们开发了以下三个工具资源。

(一)行走地图——教师与幼儿共同使用的资源

行走地图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课程实施的进度,将师幼去过的地方、感兴趣的内容、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活动过程通过幼儿和教师的记录共同呈现在班级环境中;另一种是呈现课程发展的脉络,教师预设、幼儿参与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三个情景发展线索。三个情境脉络可以用图标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呈现课程变化、行走过程以及幼儿的经验。

(二)课程日志本——教师使用的资源

确定行走主题后,教师不再拘泥于一般的备课模式,而是改为使用课程日志本。教师可以每天在课程日志本上记录活动预设、资源筛选、儿童行为、环境创设等内容。课程日志本是教师在“行走”课程实施中的工作笔记,有利于教师进行观察、调整、概括和反思,是教师课程实施经验的资源库。

(三)行走日志本——幼儿使用的资源

行走日志本包括行走活动后幼儿记录自己的所看所想,也包括家长帮助孩子将行走活动后想说的话记录下来。对于幼儿来说,行走日志本是他们成长的记录,对于家长来说,通过行走日志本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点,也了解了幼儿园“行走”活动的内容,有助于家园合作共育。

五、“行走”的深化:预设资源的个性运用

为了推进“行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在优化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强调教师对预设资源的个性运用,在为幼儿的学习创设良好环境和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灵活运用预设资源,为幼儿学习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从而使“行走”课程成为幼儿整体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实践载体。

一方面,我們基于“健康·乐动”课程理念,丰富小中大班“行走”活动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我们对“行走”课程深化过程中的资源选择和运用进行深入研讨,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个性化。例如,大班幼儿在花园里寻找叶子时,一幼儿发现了一条蚯蚓,进而引发了幼儿对蚯蚓的一系列疑问,“蚯蚓爬起来怎么一扭一扭的”“蚯蚓要喝水吗”“蚯蚓两边好像都是它的头”。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做出选择,“是让幼儿回来继续观察叶子,还是鼓励他们观察蚯蚓?”对此,我们认为,教师需要在把握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预设资源,记录叶子或者记录蚯蚓都是为了激发和保持儿童对自然生物的好奇心与兴趣,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为此,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同观察、讨论蚯蚓,并鼓励他们记录蚯蚓的外形特征和动作。

在“行走”课程中,幼儿增长了见识,认识了世界,收获了有益的经验;教师倾听、理解、接纳儿童,用儿童的视角设计课程,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支架”,帮助幼儿明确学习的方向,细心观察、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将儿童放在“行走”课程建设的中心。我园“行走”课程真正诠释了“行走”的意义和价值,“行走”课程不再只是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成为幼儿知识和经验的建构过程,更是教师和幼儿生命成长中的共同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桂辉.课程与经验的关系解析——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及教育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6(21):43-47.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健康·乐动理念下幼儿‘行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项目编号:D/2016/02/387)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罗燕,2586303357@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