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12-15 11:55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玉溪市高原现代农业

陶 候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为了充分利用好云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经济,云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国内外学者已对现代农业发展做了相关研究。蒋和平[1]指出,我国在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应该走稳定小农、发展大农并举的新路。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上,李航[2]根据中国不同地域的农业资源优势,总结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3种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省份间差异明显,不同省份需结合地区特点走不同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已有学者对四川省[3]、浙江省[4]、海南省[5]、唐山市[6]等现代农业进行研究,而涉及云南省玉溪市的高原特色农业研究较少。

玉溪市位于滇中腹地,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烤烟、蔬菜、花卉、水果、生物药、畜禽等六大重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迅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云南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提升的必由之路[7],也是玉溪市实现产业增值,实现农民收入增收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玉溪市农业质量和农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融合发展。鉴于此,根据玉溪市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开资料,从政府政策、区位优势、农业产量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梳理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玉溪市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加快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支持

2012年,云南省第9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同年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六大内容。2015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云南省进一步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要求不断加强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玉溪市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先后出台《加快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和《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结合玉溪市优势,积极探索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鼓励发展绿色水果、花卉和生物药原料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台政策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019年1月,《玉溪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实施,规划中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强化产业发展6个新支撑之一。

1.2 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玉溪市气候多样,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种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平坝河谷地区泥土肥沃,适宜耕种。此外,玉溪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中心城区距离省会仅88 km。市内多条国际性交通要道从中穿过,昆河、昆曼高速公路和泛亚铁路东线、中线等区域性国际大通道在玉溪交汇。玉溪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要节点。强大的区位优势为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1.3 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业增值加快

近年来,玉溪市通过多项改革措施落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26.2亿元增至2018年的151.29亿元,增速持续4年稳居云南省首位。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亿元,其中,高原特色农业增加值123.4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一产业增加149.5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2.9百分点,高于全省0.1百分点。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2019年玉溪市粮食产量为60.37万t,同比增长0.4%;烤烟产量为8.16万t,同比增长2.1%;油料产量为4.13万t,同比增长15%;蔬菜产量为278.9万t,同比增长4.1%。

1.4 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近年来,玉溪市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出一批有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和龙头企业。玉溪市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截至2018年底,玉溪市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2户,如元江县的云南元江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元江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和元江言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水平、提高玉溪农产品的附加值及带动农民就业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家庭农场是农村重要的经营主体之一,玉溪市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18年底,玉溪市已发展家庭农场1 091个,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系统的家庭农场890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4 711.73 hm2。

截至2020年6月底,玉溪市已成功培育云南名牌农产品27个和云南省著名商标25个。全市有31个农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证书。猫哆哩、滇雪等品牌成为云南食品工业的产品代表,云秀花卉等8个产品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品。通海蔬菜、华宁柑橘、新平柑桔、澄江蓝莓、元江芒果、红塔区小香葱、易门食用菌等已成为区域公用品牌,成为玉溪市特色农业的重要名片。如仅新平县打造褚橙柑橘1个品牌就带动了新平柑橘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产品远销国内外。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

玉溪市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平原少,导致耕地较为分散。农户承包的土地较为零碎,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的程度较低,耕地集中化水平较低。截至2018年底,全市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932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12.54万户,仅占全市承包农户的26.79%。此外,玉溪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土地规模小、地形崎岖,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等阻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土地规模小和地形不平整导致机械效率低、作业费用高,难以发挥农业机械化高效率的优势。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有着传统的小农思想,更倾向于自己手动劳作,不愿花钱租用大型机械进行耕种,此外,由于农村农业劳动力多为年龄较大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不会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种。

2.2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

虽然玉溪市近几年积极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但从整体水平看,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并不强。一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仅玉溪烟厂产值超 100亿元,年产值 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2家,8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设备老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8]。二是家庭农场规模较小,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缺乏资金支持和现代农业管理知识,土地流转不畅,产品结构较单一。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较低,合作社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有的合作社即使有规章制度,也不照章办事,仍按熟人社会的人情面子办事。部分合作社甚至存在“有名无实”的情况。四是协会服务能力较弱,部分行业协会的工作主要停留在会议层面,较少在实践中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推进区域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服务能力不足。

2.3 规模养殖业遭遇新挑战

新环境下,玉溪市规模养殖业面临环境保护、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等带来的多重挑战。近些年,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习总书记号召人们保护青山绿水。玉溪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对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的三湖径流区进行环境保护,并且对东风水库、飞井水库等水源进行保护,增加了玉溪市畜禽规模养殖业的环保压力。政府对河流和水路进行环境保护,使澄江、江川、通海、红塔区等县区规模养殖户大幅减少。此外,受2019年非洲猪瘟影响,国家全面启动生猪省际、市际调运禁令,玉溪市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呈下降趋势。

2.4 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完善

玉溪市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暂不完善,仅少部分大型企业实现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产业链,大部分小型企业和农民的销售能力依然较弱,农业产业链较短。

从品牌建构看,玉溪市特色农业虽已涌现出一些知名品牌,但数量不多,大部分农产品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即使是少有的大品牌,其影响力也较弱。如玉溪农产品代表——新平褚橙,其影响力仍比不上赣南脐橙和四川爱媛等。

从仓储能力看,玉溪市仓储设施不完善,而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对保鲜要求较高。目前,玉溪市大部分企业使用的仍是传统的冷藏保鲜设备,现代化的、具有保鲜功能的气调库较少。而前者储备能力较弱,对产品的品质也有一定的损坏。

从销售平台看,目前玉溪市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大的电商平台,缺乏专门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2.5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虽然玉溪市农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全市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玉溪市农业科研人员总数较少,自主核心技术成果少、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普查显示:受过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农业经营人员占31%,农民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灌溉技术为例,2018年,玉溪市粮食播种面积28.56万hm2,而耕地灌溉面积仅7.4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只能依靠自然降雨,不利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3 发展对策

3.1 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土地流转要规范化,以签订书面合同协议为准,明确土地流转的租期和租金,保护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合法利益。按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与思路,健全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依法进行,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使用,现代农业与科技密不可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农村能下田”。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机的意识。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要做好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

3.2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多元力量参与农业发展

玉溪市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营主体的参与。建议分层次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培训新型职业化农民,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农村新乡贤的作用。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业合作社规章制度。深入开展高标准农业合作社创建行动,组建一批运行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的合作社。三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相关部门要完善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必要的财政扶持并给予政策倾斜,落实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四是加大家庭农场的培训力度。规范家庭农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形成规范要求,大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辐射能力强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并推进家庭农场信息化管理。

3.3 推动养殖业结构调整,强化禽畜业安全监管

针对规模养殖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要推进养殖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大对养殖业企业和养殖户转型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小家畜禽。其次,养殖户要加大对养殖的技术投入,引入一些先进的设备对动物产生的废物进行无公害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持动物生存空间的环境卫生,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养殖场,严格对养殖场进行消杀工作,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率。然后,政府需要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以新改建的标准化养殖场为示范,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的发展。建立健全畜禽业的监管、检测和服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提升玉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

3.4 着力打造品牌集群,发展互联网+农业

打造品牌集群,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发展互联网+农业。打造品牌集群,在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机制和体制。着力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的玉溪农业品牌体系。企业要做到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运营,尤其要注重后期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在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前提下,还需要创新营销手段,击中消费者痛点,讲好品牌故事。

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更换升级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设备,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冷链配送站,完善农产品跨省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发挥玉溪市的地理区位优势,力图在玉溪市打造全云南省最大的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找准优势,调整贸易结构,以蔬菜和水果等产品为依托,推动玉溪农产品跨国销售[9]。

发展互联网+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推进部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立全市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发展完善农业物联网体系。

3.5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健全农业科技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健全农业科技体系。一是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激情,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奖励,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入第三方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换。二是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培育万户科技示范主体,提升万名农技人员能力素质。三是健全产业科技体系,促进高校、农业科研所和企业合作,培育和吸引优秀农业人才到玉溪就业。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各重点产业为重点,遵循“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原则,健全产业技术体系。

4 结语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现代农业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模式。玉溪市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目前,玉溪市特色农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各方力量积极投入其中,促进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再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猜你喜欢
玉溪市高原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云南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在玉溪市精彩开幕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玉溪市总工会:开展下乡扶贫义诊活动
玉溪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主题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