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家庭中的代沟

2020-12-15 11:47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颂
保健医苑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代沟代际赞美

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颂

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辈,是两代人或三代人,代与代之间常有一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称其为代沟。

所谓代沟,指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两种不同的生活乐趣、生活方式,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追求。代沟差异甚至还可能包括穿着打扮、待人接物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等。

家庭是代沟的主战场,通常讲代沟,也多是针对家庭中两代或三代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准确地说,子女一辈除了在家庭中与父母有“代”的关系外,在工作场所与某些同事也在年龄上相距20~30岁,构成不同的“代”,所以代沟的存在不足为奇,也并非只发生在家庭之中。但是发生于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往往表现得最为尖锐,最为激烈,最为直白,生活中破口大骂者有之,冲东掼西者有之,不理不睬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寻死觅活者有之……这不仅因为家庭是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得以最直接、最具体、最充分展示的场所,更是因为父母与儿女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使得子女能够毫无顾忌地反抗,不像在单位里对领导和同事、在外对朋友和邻居,以及对陌生人那样,可以表现出一定的容忍克制,注意分寸,讲究礼节。在我的心理咨询经历中,不止一位年轻人这样问过我:“为什么别人都说我的父母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而在我的事情上却一点也听不进我的想法呢?”父母与子女在家庭冲突中都表现得不同寻常。

在家庭中,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代沟矛盾经常是全方位的,大到考学、交友、就业、择偶这些人生大事,小到诸如吃饭、穿衣、抹桌、洗碗、接送孙子、看电视以及出门是走路还是坐车、是坐公交车还是坐出租汽车这类生活小事。这些事情本身也许有明确是非,也许可是可非,但无论是在父母还是在儿女心中,在矛盾爆发的即时即刻似乎都包含着不可不辩的是非曲直,存在着不可妥协的原则,而事情的“真理”永远只在自己这一边,唯有自己是正确的,对方一定错了。因此,一旦存在分歧,双方都会投入超出事情本身十倍、百倍的心理能量去争去吵,为捍卫自己的正确性而战斗。所以,一般情况下,代沟冲突的激烈程度较强。但由于事情过于微小,或者由于亲情关系给予个体的“去面具化”,家庭中代沟的争执经常无果而终,不了了之。如一位老人,女儿执意要嫁给一个年长她20多岁、没有固定工作且有过婚史的男子,老人坚决反对,家中为此事一吵再吵,闹得天翻地覆,反目为仇。事隔两年,女儿带着小外孙一家三口重新走进家门,面对“生米煮成熟饭”,老人也只能无奈接受。

频繁剧烈的家庭代际冲突会给家庭关系带来一定伤害,而这种伤害可谓是“一箭双雕”,既伤害父母,也伤害儿女,结果是两败俱伤,无一幸免。只是在程度上,老年人受到的伤害远甚于青年人,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与老年人冲突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或者是满心欢喜迎进门的媳妇或女婿,骨肉之情使老年人很难接受他们和孩子之间在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上的距离。我们的一份调查显示,促使老年人选择与儿女分开居住的原因之一,就是逃避与子女及媳妇、女婿之间的矛盾,求得一份宁静,足以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冲突对老年人的伤害之深。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识到,代沟的本质并非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两代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不一样,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必然不相同,社会发展越快,代沟差异越显著,代沟是社会发展状态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所以,不能一味地指责代沟,要看到代沟其实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带来家庭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另一方面是社会进步,需要我们去赞美。我国著名国学家季羡林先生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是“我赞美代沟”,他的文章中说,倘若有人问我对代沟抱有什么态度,我的回答是“坚决拥护,竭诚赞美”。他说,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代沟,青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样,人类的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代沟标志着变化,标志着进步,标志着人类在前进,因此,只要社会在前行,就是有代沟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代沟还需要赞美的原因。

基于此,当老年人面对与儿女之间的代沟矛盾时,不要光顾着生气,也要看到其中的进步价值,放平心态,开放心胸,找寻儿女身上的时代优点,向儿女学习。

猜你喜欢
代沟代际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80、90、00后,年度代沟调查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神回复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