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奶业合作分析

2020-12-15 13:45孙经纶郭燕枝
中国乳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奶业乳制品中俄

文/孙经纶 郭燕枝 彭 华

(1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近年来,中国奶业保持快速发展。2018年,全国奶类产量3 075.0 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34.3 千克,比2000年增长了3.1倍。但从人均消费量来看,2018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水平的1/3,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0[1]。中国乳业发展道路上有两个艰巨的问题,一是受奶牛存栏量增速缓慢的制约,中国牛奶产量增速持续放缓,原料奶紧缺问题突出,2008—2016年,牛奶产量年增长率仅为0.16%;二是中国乳制品市场贸易逆差持续加大,中国乳制品安全性和质量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中国需要一方面继续提高原料奶产量;另一方面也要放眼全球,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拓宽原料奶渠道,交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邻国,俄罗斯自然禀赋优越,尤其是其远东地区,土地广阔,水资源充足,具有较强的农产品生产能力[2]。因此,挖掘中俄两国奶业合作潜力并深度合作,对于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俄罗斯的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生产情况[3],因此本文通过梳理俄罗斯奶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并展望其前景,为未来制定支持政策,促进中俄双发奶业发展提供参考。

1 俄罗斯奶业基本情况

1.1 奶牛养殖业

俄罗斯的奶牛养殖业主要呈现两方面的特征。其一,养殖数量逐年缩减,单产增加。俄罗斯的奶牛存栏量从2000年的1 270.0 万头下降到2018年的790.0 万头,但由于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奶牛品种的改良使得奶牛单产快速提高,从2000年2 341 千克/头增长至2018年4 492 千克/头[4]。因此,虽然奶牛存栏量下降,但是俄罗斯的牛奶年产量相对稳定,近年来变化幅度不大(表1)。

其二,俄罗斯的牛奶生产趋于集中。一方面从养殖户类型上看,俄罗斯国由牧场生产的牛奶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逐渐上升,从2000年的47.30%上升至2018年的53.10%,私有牧场的生产占比逐年降低,从2000年的50.90%下降至2018年的38.70%(表2);另一方面,根据俄罗斯奶业研究中心数据,俄罗斯产量排名前50(TOP50)的牧场所生产牛奶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逐年提高,从2015年的8.30%、2016年的8.60%、2017年的9.40%上升至2018年的21.17%。

表1 俄罗斯奶牛养殖业变化情况

表2 不同类型养殖户生产牛奶所占比例 单位:%

表3 2018 年俄罗斯奶牛养殖与生产分布概况

1.2 奶业区域布局

俄罗斯的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中央区、伏尔加河沿岸区和西伯利亚区。上述三大主产区的奶牛存栏量占俄罗斯全国奶牛总存栏量的73.60%(表3)。主要原因是,三大主产区分别位于伏尔加河、鄂毕河与叶尼塞河流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与广阔的适宜耕种的土地,气候温和,草场资源丰富,奶牛饲养成本低且牛奶品质优良。

俄罗斯的乳制品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央区的沃罗涅日地区、列宁格勒州;伏尔加河沿岸区的伏尔加格勒州;西伯利亚区的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疆等地区。乳制品主要生产区域与奶牛养殖区域大致重合。

1.3 乳制品加工业

俄罗斯国内存在两种乳品企业:一种是以美国百事公司和法国达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另一种是以马尔威斯(МОЛВЕСТ)公司、柯莫斯(КОМОС)公司、人民财富(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公司、优势(ДОМИНАНТ)公司为代表的本土企业。这些企业基本拥有鲜奶、酸奶、黄油、干酪、奶粉和乳清等完整的产品组合,具备完备的生产线和品种齐全的生产能力。近年来,百事公司和达能公司不断收购俄罗斯国内的本土企业,在规模和加工能力上远远超过其他企业,2017年乳制品产量占比分别达到了8.30%和8.15%(图1)。

表4 俄罗斯主要乳制品种类及产量 单位:万吨

图1 俄罗斯国内主要乳品企业的乳制品产量占比

2017年俄罗斯乳品企业共加工牛奶超过1 800.0 万吨,主要乳制品种类包括生鲜奶、奶类饮料和酸奶、奶油、黄油、奶酪、炼乳及奶粉(全脂奶粉与脱脂奶粉)。据国际乳品联合会(IDF)2018年度简报,2015—2017年,俄罗斯奶粉产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4)。

1.4 乳制品消费情况

俄罗斯的乳制品消费情况从总体上看呈进口为主,零星出口的态势,这与俄罗斯居民对乳制品的饮食偏好和其国内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吻合,有学者认为俄罗斯的潜在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190.0~250.0千克[5]。

俄罗斯乳制品消费主要为生鲜奶,酸奶以及奶酪,其中奶粉以脱脂奶粉为主(表5)。受消费者口味变化、新产品的研发及风味、包装更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水平差异较大。2017年,生鲜奶、奶酪、黄油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38.8 千克、4.6 千克、2.5 千克。酸奶在俄罗斯居民的乳制品消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17年,人均消费量达20.6 千克。

1.5 奶业贸易

长期以来,俄罗斯乳制品贸易呈逆差状态,在2013年之前,由于进口额快速增长,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从2009年的11.03 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峰值41.13 亿美元;2013年之后持续下降,2017—2018年进口额有小幅度增长,2018年,俄罗斯乳制品贸易逆差额为20.41 亿美元。

1.5.1 出口方面

俄罗斯出口的乳制品主要为酸奶、生鲜奶和奶酪(表6、表7),2018年的出口量分别为6.94 万吨、3.35 万吨和2.36 万吨。从出口额上看,近年来酸奶、奶酪所占的出口额比重逐渐增高。总体来看,自2010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展开贸易制裁后,俄罗斯的乳制品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大幅萎缩[6,7],从2012年开始逐渐回增,各种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已经达到了2009年的水平。乳制品主要出口国为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国家。

表5 2017 年俄罗斯乳制品生产与消费量情况

表6 俄罗斯乳制品出口量情况 单位:万吨

表7 俄罗斯乳制品出口额情况 单位:万美元

表8 俄罗斯乳制品进口量情况 单位:万吨

表9 俄罗斯乳制品出口额情况 单位:万美元

1.5.2 进口方面

俄罗斯的乳制品进口主要为生鲜奶、奶酪、奶粉(表8、表9),2018年的进口量分别为26.07 万吨、26.68 万吨和16.68 万吨。从进口额上看,除去贸易额最高的奶酪外,其他几种制品的进口额较为接近。俄罗斯乳制品进口贸易规模远大于出口贸易规模,除生鲜奶和酸奶等初级乳制品外,奶酪、奶粉等加工程度较高的乳制品消费严重依赖进口。

从进出口国家数量来看,2009—2018年,俄罗斯乳制品出口国数量逐渐增多,进口国在2014年达到高峰后逐年下降,主要为白俄罗斯、乌克兰、荷兰、瑞士、阿根廷等国家(图2)。2014年之后,俄罗斯乳制品的进口集中度大幅增加,进口量前5名的国家的占比从2014年的65.8%上升至2018年的88.1%,进口量前10名的国家的占比从2014年的82.6%上升至2018年的95.4%。相比之下,出口量前5和前10名的国家占比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图3)。

2 中国与俄罗斯奶业合作现状

中俄两国作为近邻,国家间的贸易交往频繁,但一直以能源、矿产和工业制品为主,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比重在2013年一度降至3.98%[8]。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俄两国的奶业各方面交流合作不断增强。

图2 2009—2018 年俄罗斯乳制品进出口国家数量

2.1 乳制品贸易

1999—2018年,中俄之间乳制品贸易大部分年份呈逆差及单边贸易状态,且不连续(图4)。2014年之后受欧盟对俄贸易制裁影响,俄罗斯积极开拓中国乳制品市场,中国对俄乳制品进口量逐年增加,并在2018年乳制品进口额达到除2000年的又一高峰值97.9 万美元,但2019年由于未进口原料大包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虽然乳清进口量大幅增加,但单价较低,导致对俄罗斯乳制品进口额大幅下降。

图3 2009—2018 年俄罗斯乳制品进口地和出口地排名前5 和前10 占比情况

2.2 行业交流

21世纪初,中俄两国的行业交流主要是中方人员去俄罗斯学习奶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甚紧密。而近年来,两国乳业交流日趋频繁。2018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5·29世界肠道健康日主题峰会”,是历史上中俄两国营养学会首次开展的官方学术交流活动,对进一步加强中俄营养健康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乳业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换,加速中俄乳制品行业发展和双边贸易进程,为两国乳品贸易互通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与支持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9年初中国企业还参展了在莫斯科CROCUS展览中心举行的“俄罗斯国际乳业和肉业展览会”。

图4 中国进口俄罗斯乳制品贸易逆差情况

2.3 企业投资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乳制品贸易很少,奶业合作刚刚起步。2015年10月12日,中国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鼎牧业)董事长孙国强在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框架下与俄罗斯边疆区副州长纳哈耶夫举行工作会谈时表示,中鼎牧业拟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与俄乳品企业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共同建设中俄乳业综合体,打造中俄乳业示范区。通过4 年运营,2019年,中鼎牧业在俄拥有土地3 万公顷、规模化牧场1 座、铁路货运站1 座,搭建了境内外贸易互通的物流平台,日生产500 吨乳制品加工厂1 座,形成了农业、牧业、乳业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成为中俄农牧业合作的典范。

另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5月26日,首批俄罗斯乳制品通过绥芬河口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9],中俄两国乳制品贸易从此迈上新的台阶。

2.4 政府合作

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政策背景下,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关系高水平向前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结合两国优势资源,加大双边贸易、提升经济效益是边境国家共同的目标。中俄总理2018年11月会晤期间,中国海关总署与俄罗斯联邦动植物卫生监督局签署了《中俄两国相互供应冷冻禽肉和乳制品卫生要求议定书》,标志着中俄两国禽肉和乳制品贸易拉开序幕。2018年2月,中俄两国正式启动奶牛出口、牛奶进口、大宗原料大包粉进出口的贸易合作项目。历时半年的双向考察与研讨,2018年8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检验检疫局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兽医植物卫生监督局草签了《中国奶牛出口、俄罗斯牛奶进口贸易协定》。此协议的签署突破了中国奶牛在俄罗斯养殖、鲜奶回运境内加工的政策限制。

3 中俄奶业合作的态势分析(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俄罗斯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前景和竞争力。其一,俄罗斯土地辽阔,平原密布,耕地面积几乎与中国相当;其二,农业基础扎实,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其三,农业安全保障程度高,化肥使用量极少,单位面积仅为中国的1/10。

当前俄罗斯奶类自给率为85.10%,中国自给率为71.10%。预计2025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将达到6 500.00 万吨,在2017年的基础上需要增加2 800.00 多万吨的乳制品供应量。未来中俄可以继续加强合作,俄远东吸引投资和出口支持署投资部主任瓦列里·杜布罗夫斯基认为[10],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农业用地约800 万公顷,适宜畜牧或种植玉米、小麦、土豆等农作物,但截至2018 年只开发了2/3。俄方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中方拥有广阔的市场,双方的合作无疑是互利共赢的。

俄方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牛奶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俄罗斯是世界上对农业生产监管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农业种植实施欧盟标准,对农药、肥料的使用量、类别都有严格限定,在俄方进行奶牛养殖,具有食品安全质量的保证,能够给中国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乳制品。

中方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奶牛养殖技术和乳制品加工技术成熟,生产效率高,能够与俄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完美契合,是实现两国优势互补、产业增值的重要渠道。逐步将种植、养殖向海外转移,以缓解应对国内土地成本高、养殖成本高及环保压力大的局面,从而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

3.2 劣势(Weakness)

俄罗斯专家马斯洛夫表示,当前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运输成本过高,大幅度压缩了利润空间[11]。因此,中俄双方奶业合作尚存在一定风险。

此外,中俄双方企业缺乏相互了解,俄罗斯乳品企业不知道如何开发中国市场,中国乳品企业也大多缺乏与俄方合作经验,要形成长久可持续的双方合作关系,还需付出努力。

3.3 机会(Opportunity)

近年来,中俄双方最高领导人频繁会晤并达成中俄双方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扩大能源、农业、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合作的共识,为中俄双方共同推进奶业合作建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近年来俄罗斯禁止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食品政策的施行,必然会刺激和促进其国内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也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发展本国奶业需要进行充分务实的国际合作[12],所以中国和俄罗斯奶业合作具有较大的潜力。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方面就奶牛输送至俄方的检疫要求已达成一致,中国奶牛运到俄罗斯饲养不存在障碍。

3.4 威胁(Threats)

中俄奶业合作将会对中国的奶牛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冲击。低廉的土地成本,造就俄罗斯奶牛养殖较低的饲料成本,其生鲜乳价格远低于中国。2018年,中国生鲜乳价格为3.5 元/千克,俄罗斯则只有2.4 元/千克,鲜奶的进口会拉低国内生鲜乳价格,对国内养殖场(户)的利益造成冲击。另外,在双方签署协议后,两国间的畜产品尤其是活牛交易增加,动物疫病隐患增加,双方的防疫工作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产品贸易中的关键因素,一旦出现问题,中俄双方乳业合作将会遭受沉重的打击。

3.5 合作建议

第一,俄罗斯地广人稀,饲草料资源丰富,初步测算,今后5~10 年,具备中方到俄投资养殖50~100 万头奶牛的条件。中俄双方应在奶牛养殖为基础的条件下,将奶业合作领域前后拓展到饲草料种植、乳制品加工与销售等环节。以中国企业为主体,在俄方成立独资、合资公司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两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引导、支持、服务等保障工作。

第二,考虑到俄罗斯的高端乳制品消费对外依赖程度较为严重,而中国对优质奶源存在较大需求,中俄双方可以在俄方奶源地就地投资建厂的形式进行乳制品生产原料与生产加工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就地生产可以减少原料奶运输成本,缩短乳制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该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将合作领域拓展到基建、物流等其他领域。

第三,目前中俄合作存在着与当地政府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导致投资过程运作时间长、后期成本费用较高。此外,当地贷款和融资困难,养殖机械设备购置和维修服务体系不健全,当地雇工成本较高,中国劳务输出难度较大。因此,政府层面应对赴俄罗斯投资的乳品企业给予对外投资贷款资金、农机具购买出口、劳动力输出等方面政策支持。

第四,随着今后中俄双方奶业合作的推进,两国间的畜产品交易量增加,动物疫病隐患也随之增加,两国的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双方应当尽快建立完备的动物疫病预警系统与应急处置预案,防患于未然,稳步推进两国奶业合作。

猜你喜欢
奶业乳制品中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第六届(2015)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