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在产科手术后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分析

2020-12-15 10:48江培颜胡伟胡林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芬太尼产科平均值

江培颜 胡伟 胡林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經临床调查发现术后疼痛能够促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肠功能,最终导致平滑肌张力下降及括约肌张力增高,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术后实施良好镇痛十分重要,有利于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且让产妇尽早下床活动[1];我院为了探讨多模式镇痛在产科手术后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价值,选取1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8年04月至2019年02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A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40例),B组给予PCIA镇痛(40例),C组给予PCEA镇痛(40例),D组给予TAP+PCIA镇痛(40例)。

A组年龄范围20-31岁,年龄平均值(24.12±0.74)岁;孕周范围37-41周,孕周平均值(38.12±1.45)周。B组年龄范围21-32岁,年龄平均值(24.18±0.79)岁;孕周范围37-42周,孕周平均值(38.18±1.49)周。C组年龄范围21-33岁,年龄平均值(24.16±0.75)岁;孕周范围38-42周,孕周平均值(38.20±1.51)周。D组年龄范围19-32岁,年龄平均值(24.09±0.79)岁;孕周范围36-42周,孕周平均值(38.08±1.41)周。

四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A组方法--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B组方法--给予PCIA镇痛,采用舒芬太尼100毫克+地佐辛10毫克+盐酸昂丹司琼16毫克+0.9%生理盐水共100毫升,负荷5微克舒芬太尼静脉缓慢滴注,维持3毫升,单次1毫升,锁时15分钟。C组方法--给予PCEA镇痛,采用0.2%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50微克加+0.9%生理盐水共100毫升,负荷10毫升,维持3毫升,单次1毫升,锁时15分钟。D组方法--给予PCIA+TAP镇痛,手术后行双侧TAP阻滞,使用0.2%盐酸罗哌卡因左右各15毫升,静脉接PCIA泵 ,舒芬太尼100毫克+地佐辛10毫克+盐酸昂丹司琼16毫克+0.9%生理盐水共100毫升,负荷5微克舒芬太尼静脉缓慢滴注,维持3毫升,单次1毫升,锁时15分钟。

四组患者在术后12小时随访镇痛效果,24小时随访,72小时随访,观察患者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评估四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疼痛评分。

疼痛评分选择VAS量表评估,总分值为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6.00软件对本文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百分比)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对比价值。

2 结果

2.1 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出院时间

下床时间,与A组比较,C、D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B、C组比较,D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A、B、C、D组之间相比无差异,P>0.05。而出院时间比较,与B、C、D组均低于A组,P<0.05,与B 、C组比较, D组的时间也低于B组,P>0.05。

3 讨论

曾有学者研究表明:手术后实施有效镇痛有利于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通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进一步促进受检人员早日康复的目的,尤其是剖宫产产妇;该手术在临床上具有手术切口大等特点,加上受伤口疼痛及宫缩痛等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产妇早期下床活动,继而间接增加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同时也是影响产科快速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在术后对产妇实施有效镇痛十分必要,且选择合适镇痛方法,即以安全、疗效显著为主[2]。传统的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但术后的肢体麻木持续时间长,给患者造成长时间的不适,肢体的麻木无力,影响了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同时增加了静脉血栓的风险,不利于患者的安全,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易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舒适性。为了提高我院术后镇痛质量,减少术后麻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满意度,近年来引进了新的药物和设备,在传统的术后镇痛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开展了多模式镇痛的探索,研究发现,目前我科在产科临床上选择多模式镇痛用于缓解术后疼痛,即是术后镇痛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通过阻断疼痛从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起到减轻疼痛程度的作用,从而获得最佳镇痛疗效[3]。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看出D组的疼痛评分低于A、B、C组,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说明产科手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有利于减轻应激反应,且间接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对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

总而言之。多模式镇痛用于产科手术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减轻疼痛程度,并且还能避免应激反应的出现,对促进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聂晗笑, 张瑞芹.多模式镇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 19(9):1120-1124.

崔林, 邱忠志, 孙波, 等.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加速康复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8, 52(05):54-56+59.

胡荣, 翁延宏, 刘爱彬.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在结肠、直肠肿瘤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01):65-68.

猜你喜欢
芬太尼产科平均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巧用1mol物质作标准 快速确定混合物组成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