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

2020-12-15 10:52陈丽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

陈丽丽

摘  要:幼儿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这个时期实施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对知识的认知,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培养其创造力。音乐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分支,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对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提出了促进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知;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61-02

音乐来源于不同音符所组成的节奏,只有通过不同音符的变动才能形成不同的节奏,使人在对其进行感知时,能够被发出的悦耳且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可见,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重视节奏感知培养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在教学中使幼儿通过自身掌握的节奏感知,对音乐有深入的理解,在逐步了解音乐之后,能够有效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知,从而达到高效音乐教学的目的。

1.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仅只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理解,增强幼儿教学的综合性。对于艺术教学,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幼儿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进行掌握,并能够从中感知其充满的活力、情感以及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通过相关的实践表明,节奏能够在音乐表达中唤起人们的各种情感体验,幼儿时期正是他们个人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就是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对于节奏的体验可能会因人而异,但正是由于节奏感知的多样化才造就了幼儿从心理到生理都健康发展的人生。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教师将根据每个幼儿对节奏感知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音乐资料,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节奏感知,强化自己的情感,并随着节奏的强弱变化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

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对于幼儿节奏感知培养的路径有很多种,如拍打、唱歌以及跳舞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幼儿有效的参与其中,不仅能够促进其个性化发展,还能有效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由于音乐教学中节奏本身就是将各种音符进行有规律的变化,进而体现音乐的不同美感。在此过程中幼儿也能遵循这种规则感,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这也是幼儿在后期的学习中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资料的整理,教师既要在节奏感知培养上通过采用简单节奏向复杂节奏递增的教学方式,选择具有合适节奏感知的音乐内容,同时还要在让幼儿对音乐进行学习时,能够在听觉上形成一种享受,这时教师就能利用积极向上的音乐,以思想教育为目的,帮助幼儿形成对世界美好的感知,能够在寓教于乐的音乐教学中,取得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效果。

(4)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节奏是音乐描绘客观事物的主要方式,也是情感表达的具体体现。幼儿通过在有规律的节奏感知中体验音乐的美感以及音乐的情感表达。众所周知,一切的艺术活动和行为都离不开节奏,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歌曲的节奏,并对其进行划分,在唱歌教学中不断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敏感,让幼儿能够有效掌握节奏的感知,感受节奏所表达出的音乐内涵与魅力。同时,幼儿掌握了良好的节奏感知,还能有效带动视觉的模仿力以及对音乐的记忆力发展,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建议

(1)将声音与音乐结合,加深理解

节奏是由自然界中的原始声音要素构成,许多自然界的声音都是有节奏的,并且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声音如车辆的鸣笛声、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海浪声等与音乐教学相融合,进而形成一个较为有规律并且明显的节奏。教师在教学中将自然界的声音节奏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引导幼儿能够从身边熟悉的环境以及事物入手,找寻自然界中存在的节奏,并对其进行观察、模仿进而想象创造,将节奏感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也能加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可以让幼儿从生活中经常听到牛的叫声,让幼儿对其进行模仿,进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寓教于乐,也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

(2)将肢体动作与音乐结合,增强协调力

由于幼儿时期是对节奏感知最为敏感的时期,在此过程中进行节奏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幼儿对于身边存在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幼儿天性好动,具有非常充沛的精力,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通常都是通过各个器官的感知来获得。因此,教师在进音乐教学时,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结合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如日常中的走路、跑步乃至其他身体动作,丰富节奏教学的素材,进而帮助幼儿养成音乐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学《运动员进行曲》时,可以让幼儿在掌握音乐结构的基础上,进而通过歌曲的音区、速度、力度以及节拍等的性质和变化,用自己的身体动作给予回应,做出直接的判断,让幼儿能够从简单、有规律的身体语言去感知充满乐趣和愉悦的教学中所存在的节奏变化,教师可以选择在音乐教学中,从幼儿的身体动作入手,根据幼儿对节奏感知的难易程度以及其年龄分布特点,从最简单的元素性声势活动,到幼儿整个身体的动作组合,逐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知,进而更好地将音乐的精髓进行表达。

(3)将语言朗诵与音乐结合,增强节奏感

语言是人类情感表达与沟通交流的主要载体。人类语言已经包含了较为生动、微妙的节奏,因此,可以说语言也是节奏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幼儿而言,其所接触到的语言较为有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能力还属于突出发展阶段。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就可以将语言朗诵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进而有效培养幼儿理解节奏和感知节奏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幼儿园里好事多》教学时,可以让幼儿将在幼儿园里遇到的好事用节奏朗诵的方式传递给其他幼儿以及教师,将语言朗诵作为节奏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幼儿能够从最简单的方式去熟悉和感知节奏,不需要具备过多技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倍感压力,有效消除幼儿的心理障碍。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童谣进行有节奏的朗诵,并根据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创设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4)设置音乐场景环境,激活音乐细胞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教师并不能有效判断幼儿的具体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在幼儿园内举办歌唱比赛或者文艺演出,为幼儿设置良好的音乐场景环境,让幼儿能够运用日常所学到的音乐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进而在音乐场景中将这些能力进行有效发挥,通过自主选择和创设良好的音乐节奏,培养幼儿了解音乐和喜爱音乐的能力,从而有效激活幼兒的音乐细胞。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比赛时,可以从中根据每个孩子自己挑选的音乐内容结合幼儿平常对节奏掌握的能力,对幼儿所选内容是否合理进行评价,尽量做到通过比赛能够达到提高幼儿音乐素养的能力的要求,为幼儿后期的音乐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总结

总之,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就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对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教学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幼儿的节奏感知和音乐体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霞.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33-234

[2]赵幸利.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黄河之声,2019(02):85

[3]谭美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76-177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
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下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探究
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