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策略研究

2020-12-16 13:51吴昌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农户

吴昌

(平坡镇人民政府,云南 大理 672502)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推广农业技术等同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型为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进行农业生产的多种活动,成功推广技术,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重要桥梁,进而全面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漾濞县是云南大理的传统农业县,属于亚热带和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垂直差异大,近些年漾濞县农业稳步发展,这和农业技术推广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为了尽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进而为“三农”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当下农业技术推广面对的主要问题

1.1 农技推广体系完善性不足

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相关部门统一部署建成的,统一配置与管理技术推广阶段所需的各类资源,针对重要的农业技术成果,也实施集中的推广形式。但是在现实运作阶段,农业技术专研与技术推广两者间存在“两张皮”现象,并且科研、教学及农业产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造成推广很多农业新技术时仅重视农产品的种子与肥料,技术推广工作并没有贯彻落实[1]。

1.2 农技推广形式较单一

漾濞县境内有117条大小河流,水源丰富,总面积达到1957km2,陆地面积在总量中所占比例达到98.4%,耕地面积为11.88万亩,适合栽种多种农作物。推广农技过程中长期沿用传统的推广形式,即试验和示范为主要模式,将各类农技普及推广至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以上模式仅是为推广技术而产生推广行为,而没有重视其他方面因素对技术推广效果形成的影响。如果只是在技术层面上下工夫,而没有重视农业生产前、生产后的相关事宜,最终造成资源利用低效、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等。从根本上分析,传统农技推广形式并不能为漾濞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1.3 农技推广时经费投入不足

有资料记载[2],大理漾濞县每年农技推广经费在农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足1.0%,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不利于先进农业设施的引进于应用。这也预示着后期农技推广阶段应增加资金、人才资源的投入量,但实践中,相关部门用于农技推广方面的资金整体偏少,无法迎合技术推广工作的现实需求,以致该项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下运作。

1.4 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性不足

农技推广的能动性与工作质效长期未见提升,主要是因为广大农户主观上队新农业技术接受度不足。为解除这一问题,应积极建设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由进步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助推于农技快速推广过程,整体提升服务品质与工作效率。

1.5 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整体偏低

因农民的居住地较为分散,故而农业生产活动也有分散化特征,不利于农民集体意识的提升,组织化程度长期偏低,这是造成农技推广成本投入高的主要原因。

2 应对策略

2.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传统观念中,推广农业技术时,技术供给者仅负责单纯的推广农业技术,而没有立足于广大农户的现实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技术服务与帮助,以致农技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地位[3]。为扭转以上现状,农技部门一定要自觉革新农技推广体系,真正认识到革新传统理念与工作模式的必要性,在技术推广阶段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结合农业市场发展需求把高端的技术传授农民。建设新的激励机制,有益于调动农民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能动性,该项机制也是完善推广体系的重要基础。在体系创新过程中,要提倡促进技术和谐发展过程,一方面对农技发展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协助农技推广人员确立准确的发展方向,可以采用打造农业推广机构和服务对象和谐关系、引导不同层级的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和谐关系等办法,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为农技推广过程输注更多能量。

2.2 摸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方法

首先,立足于漾濞县本地区域产业特色,构建与拓展推广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示范基地,把基地作为标本,为广大农户直观、形象的呈现与介绍新技术与新品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而强化农技推广工作的说服力,调动农户接受新技术及品种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建设“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打造“行业专家一技术指导员一科技示范户一普通农户”的“立体化”科技推广模式,最大限度的短缩农技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助推于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提升转化效率。软米是漾濞县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物之一,为扭转过往本县软米产量偏低、口感较硬的问题,加大水稻新品种农技推广力度,帮助广大农户逐渐生产出软润、浓香见长的作物[4]。

再者,针对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建设等大型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定期开展下基层巡回宣讲、拓展宣传材料的张贴范畴及免费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技宣传、推广技术持续推进过程。农技部门可以通过鼓励农户及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活动中,循序渐进培养出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组间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且政府应积极为期提供支持与服务,并加大农业推广技术及知识的培训,这是提升农户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此同时,政府机关还需建设一支农技推广队伍,以提供综合性服务为主,把先进科技、新型科技资源提供给广大农民,以将农技推广队伍骨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农技推广体系规模较小、分散性较强,很可能会提升技术推广的交易成本,故而应想法设法降低农技推广成本投入量。

最后,利用新媒体、传媒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为广大农户提供全面、准确的咨询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代化、信息化运作过程。

2.3 构建农业技术协会

在农业产业中,任何农技的研发,均不能在短期内快速实现普及与推广,只有历经系统实践后证实其实用、有效方能拥有更为强大的说服力。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加速新农技推广进程,在实践要筛选与培育出一批头脑灵活、科学思维的农户做“牵头人”,因他们的科学意识整体较强、文化素养偏高且拥有一定抗农业风险意识,这样的农户善于尝试应用高端农技,而后推广人员可以将这些农户生产实践中取得的超额经济效益做为案例宣传,让其他农民真切的看到,这是农技推广过程中最强大的支撑[5]。可以通过创办农业技术协会更有效的、规模化的培养农民“领头人”,让农民“领头人”自身感到有组织可依赖,并拟定与之相关的鼓励及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工作能动性,强化他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采用新技术的信心。

2.4 建立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投融资体系

即打造以本地政府机关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农技推广投融资体系,这是提升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品质与工效的重大支撑,在农技推广形式创新方面也发挥保障性作用。推荐增强财政拨款主要渠道的效能,提高农技推广的投资数额,有针对性的调整投资比重与构造,在提倡省级与地方各级财政适当提升经费投入总量的基础上,也要循序渐进优化农技推广投入的分布结构。在渐进式建成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的同时,应倡导农技推广部门创办经济实体,但需要准确梳理农技推广与经营创收两者的相关性;在获取试验与示范专项推广经费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专研和探究大型农业创新科技,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流程中取得技术性突破,构建良性使用经费的模式,能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在政策层面上提供可靠支撑。通过建设目标奖励与绩效奖励等多种方式创作优越条件与优质环境,增强对高素质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为基层农业技术持续发展输注更多的活力。

2.5 对基层推广部门进行直属管理

积极探寻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的科学管理方法,针对承担农业病害与病情检测与申报、预防的专业部门与人员,结合不同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推行以省或县为主的管理体制[6]。县级以上的农业、林业、水利有关主管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系统的管理、指导力度。针对县级派遣、驻扎于乡、镇或者区域机构的人员及有关经费,均要由县级有关主管部门统一加以管理,针对从事地方性农技推广工作的部门,比如县级以下的地方农技推广站,应作为上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派出机构,推行直属管理方法。

3 结语

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重视先进农技的推广,创新推广形式,方能为农业发展填补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添砖加瓦,最终有力的带动各个行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进程,提升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优化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