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逆行者”作文导写

2020-12-16 14:15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危难梁漱溟冲刷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 夏新翼

【原题呈现】(2020年扬州市高三语文3月线上测试)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新冠疫情发生后,军人、医生和警察等逆行赶往疫区。我们要赞美那些逆行者。其实不仅是在危难的时候,平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逆行者。

【名师解题】

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题目中第一句由当前“新冠疫情”的特定背景引出“逆行”这种行为;第二句“我们要赞美那些逆行者”,明确了出题人的意图,是要求我们只能写正面的“逆行者”;第三句“不仅是危难的时候,平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逆行者”明确了写作的范围,不局限于疫情。

第二句“我们要赞美那些逆行者”,已明确规定了中心论点。根据题目,可以列出叙述事例的模式句:某人在什么情况下?(别人都怎么做?)他却逆行去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我们赞美逆行者什么?围绕述例模式句思考,我们就不容易偏题了。

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说理:1.面对凶险,大多数人没有勇气,退缩躲避;而逆行者以过人的勇气,去战胜它,向死逆行,他们的勇气可嘉。2.面临困难,大多数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逆行者,想到的是社会责任,他们的担当精神可贵。3.遇险临难,大多数人只顾眼前,不敢抗争,反而深陷困境;而逆行者奋起抗击,减少了更大的损失,避免了更多的牺牲,逆行实为大智慧。4.国难当头,大多数人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逆行者以“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情怀,舍一己而为天下人谋福祉,我们要赞美他们崇高、伟大的灵魂。

佳作示范

逆流而上以漱溟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中学高三(6)班 胡佳怡

梁漱溟先生的父亲在前清覆灭之际曾问他:这个世界会好吗?先生坦然答:“当然会好。”

“漱溟”,冲刷黑暗之意。顺流而下只能沉积泥沙,故他生来就是逆行之人,也自然有底气如此作答。

逆行是勇气,是胆识,是洞察。有时它是为众人点灯的清醒认知,有时它是为万民舍身的济世胸怀。顺流而下是愚昧的自由,逆流而上却是决然的献身,是鲁迅笔下“我以我血荐轩辕”,亦是梁遇春所言“知其不可而为之”。

在社会的思想大潮中,逆行是为了冲刷自己眼前的混沌,保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与人格的自由。人人自危之时,梁漱溟先生却坚持向毛主席要回自己的文稿;举国危难之日,他亦敢明“匹夫不可夺”之志。随波逐流固然是处世之道,然泥沙沉积终将使大河决堤,乌合之众只会带来社会退化,此时,多一个逆行人,便多一分人格独立的高地。

但更多人的逆行并非一种跳出局外,作壁上观的明哲保身,他们敢于冒着粉身碎骨的风险冲击顽石上的淤泥,冲刷众人眼前和心底的黑暗。这就是为什么梁漱溟先生在当代仍要告诫青年人们如何思考,为什么在灾难发生前的风平浪静中仍有吹哨人,仍有点灯者。他们逆流而上,是为了擦亮所有人的眼睛。也正因此,时代需要逆行者,才有如大河需要波涛,否则就将沦为恶臭的死水。

在倡导个性的今天,也许有很多青年人都说自己在逆流而行,但逆行的“逆”不是叛逆,逆行也不意味着跳出束缚,野蛮生长。对于我们来说,逆行可能更意味着一种逆向的思考,是在网络流言蜚起时敲下键盘前的停顿,或是在虚荣攀比中保有的沉静的心。

是以逆流而上,先漱已溟,后漱众溟。

名师点评

本文用梁漱溟先生故事引出核心关键词“逆行者”,然后对“逆行者”的特质做了准确界定,指出“逆行是勇气,是胆识,是洞察”,逆行者有“济世胸怀”,有“献身”精神。在对梁漱溟先生事例的运用上处理得很好:事例叙述精练、扣题,事例分析深刻透彻。在对逆行者赞扬的同时,作者还辩证地指出“逆行的‘逆’不是叛逆,逆行也不意味着跳出束缚,野蛮生长”,思维如此清晰,非常难得。

猜你喜欢
危难梁漱溟冲刷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谁更需要读书
危难险急我担当——记上港集团应急处置“海大海6”轮发热船员事件
哲理思辨
铁肩担道义 危难显真情——讲述水客们的故事
梁漱溟的“不贪”
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咏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