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 熊十力的“熊”脾气
    同是大哲学家的梁漱溟动不动也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1926年夏日的一天,快吃午饭的时候,兩人在院子里吵开了,引得学生们都出来看热闹。吵架的起因是,当时两人都在看花池里刚开的花,于是就谈起花来。熊十力说:“这个叫花心。”梁漱溟则说:“这叫花蕊。”两人都认为自己说得对,说着说着就骂起来了,骂到最后险些动起手来,幸亏学生们将两人拉开。梁漱溟气得连自己屋也不回,直接跑到厨房里去炒菜,给大家炒了个绿豆芽。熊十力也不客气,吃着炒豆芽,嘴里还连连发出称赞声:“香,真香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5期2023-09-19

  • 熊十力的“熊”脾气
    同是大哲学家的梁漱溟动不动也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1926年夏日的一天,快吃午饭的时候,两人在院子里吵开了,引得学生们都出来看热闹。吵架的起因是,当时两人都在看花池里刚开的花,于是就谈起花来。熊十力说:“这个叫花心。”梁漱溟则说:“这叫花蕊。”两人都认为自己说得对,说着说着就骂起来了。梁漱溟骂熊十力无知,熊十力骂梁漱溟王八蛋,骂到最后险些动起手来,幸亏学生们将两人拉开。梁漱溟气得连自己屋也不回,直接跑到厨房里去炒菜,给大家炒了个绿豆芽。熊十力也不客气,吃

    领导文萃 2023年7期2023-04-10

  • 乡村建设中的梁漱溟
    水深火热之间。梁漱溟与其他志士仁人一样,苦苦寻求救国之路。梁漱溟认为,中国不能往西走,要往东走,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文化失调”,而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走乡村建设之路。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國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教育入手。正是基于这种信念,梁漱溟来到山东邹平,从实践层面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开始了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探索。成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1931年,梁漱溟从周村下了火车,带着成箱的书籍,乘坐马车来到了邹平。他选择邹平的原因,一是

    领导文萃 2023年4期2023-03-02

  • 社会和人生:梁漱溟思想的主线 ——兼评《梁漱溟思想研究》
    纪八九十年代,梁漱溟思想重新进入学术界的视野,距今已有30余年,学术界涌现出一批以梁漱溟作为研究重点的学者,创作出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于梁漱溟思想的研究并没有终点,仍然有着许多尚待开发的领域。柴文华教授的《梁漱溟思想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对其近年来关于梁漱溟思想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其中包含一些关于梁漱溟研究的新观点、新解读,如梁漱溟的思想渊源、思想特征、比较研究等方面。在整体上,该书是一部不可错过的梁漱溟研究专著。一、“一以贯之”的思想中心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3期2023-01-04

  • “圣人”梁漱溟
    广西学术名家。梁漱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然而,梁漱溟本人似乎并不把自己当成学者。1928年,他有过一个说法,他认为他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而是问题中人。梁漱溟确实与我们熟悉的学者类型不同。他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没有精通外文,甚至不看重学术头衔,他做过七年的北京大学教师。做学者,能在北京大学任教,当是很高的荣誉,但梁漱溟并不恋栈。在十位现代广西学术名家中,大多数人的成就与其经历都有逻辑可循,唯有两人让我觉得超出常态。一个是王力。王力肯定是有特

    南方文学 2022年1期2022-02-17

  • 梁漱溟的两次婚姻
    徐廷华梁漱溟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曾自称最讨厌哲学,结果却讲起了哲学;他在学校里根本未读过孔子的书,结果开讲起孔子哲学;他未读过大学,结果偏教起了大学生;他曾经发誓一辈子不娶,结果却结了两次婚。勉强成婚后渐生夫妻情梁漱溟年轻时一心向佛,无意于婚姻和家庭。1921年初冬,梁漱溟28岁,曾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的他,在其父死后,自咎未成家生子的不孝,开始考虑终身大事。彼时,在军界的朋友伍庸伯把自己的妻妹黄靖贤介绍给了梁漱溟。伍伯庸问梁漱溟的择妻条件,梁漱溟说:“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1期2021-11-06

  • 谁更需要读书
    君燕民国时期,梁漱溟到北京大学任教,讲授哲学。一天课后,一名学生找梁漱溟谈心,他说自己最近很苦恼,因为室友经常与他发生争吵。其实,他和室友关系挺不错的,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对待大部分事物的观点也几乎一致。可能是性格或者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他们闹得很不愉快。梁漱溟帮学生分析了原因,可能是他们的性格都比较独立,所以不擅长与人相处,尤其是好朋友之间的相处。学生觉得梁漱溟说得有道理,就请他帮自己支个招,改善自己与室友剑拔弩张的关系。梁漱溟思考片刻,推荐了几本书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5期2021-10-13

  • 谁更需要读书
    君燕民国时期,梁漱溟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讲授哲学。一日课后,一名学生找梁漱溟谈心,他说自己最近很苦恼,因为室友经常与他发生争吵。其实,他和室友关系挺不错的,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对待大部分事物的观点也都几乎一致。但可能是性格或者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他们闹得很不愉快。梁漱溟帮学生分析了原因,可能是他们的性格都比较独立,所以不擅长与人相处,尤其是好朋友之间的相处。学生觉得梁漱溟说得很有道理,就请他帮自己支个招,改善与室友剑拔弩张的关系。梁漱溟思考片刻,推薦了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1年11期2021-01-18

  • 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
    好”的儿子,叫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②清光绪十九年( 公元1893 年)重阳节,梁漱溟生于北京紫禁城脚下安福胡同一间小屋。从曾祖父开始,都是念书人,也都做过官,家境却始终不宽裕,是陈寅恪先生所谓的“寒素”之家。在梁漱溟的印象里,父亲梁济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庄重的、平等的,又是尊重的。在梁漱溟的记忆中,父亲对他“完全是宽放”的,甚至“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过我们”。到开蒙的年纪,父亲不让梁漱溟读“四书五经”,倒让他看《启蒙画报》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0年10期2020-10-20

  • 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
    好”的儿子,叫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02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重阳节,梁漱溟生于北京紫禁城脚下安福胡同一间小屋。从曾祖父开始,都是念书人,也都做过官,家境却始终不宽裕,是陈寅恪先生所谓的“寒素”之家。在梁漱溟的印象里,父親梁济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庄重的、平等的,又是尊重的。在梁漱溟的记忆中,父亲对他“完全是宽放”的,甚至“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过我们”。到开蒙的年纪,父亲不让梁漱溟读“四书五经”,倒让他看《启蒙画报》,

    阅读时代 2020年6期2020-09-10

  • 国学大师梁漱溟的两次婚姻
    梁漱溟早年加入同盟会,一生致力于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是中国现当代有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年轻的梁漱溟一心向佛,无意于婚姻和家庭。1921年初冬,梁漱溟28岁,曾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的他,在其父死后,自咎未成家生子的不孝,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彼时,军界的朋友伍庸伯把自己的妻妹黄靖贤介绍给了梁漱溟。黄靖贤小梁漱溟一岁,长相一般,为人也缺乏热情,还不聪慧。由于出身名门,从小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家务更是一窍不通。对于这位姑娘,梁漱溟并不特

    妇女生活 2020年7期2020-08-17

  • 父亲的无声之教
    年春节,8岁的梁漱溟从长辈那里得到的一串压岁铜钱不慎丢失,于是他就吵嚷着四處寻找,没有下落后又哭闹不休。第二天,父亲梁济无意间看到铜钱被吊于院中一棵桃树的枝上,猜想是儿子梁漱溟因贪玩而遗忘于此,他就在一张纸上写下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一个小孩在桃树下玩耍,将一串铜钱悬挂在树枝上,自己遗忘了,却在找寻时吵闹不休,真是毫无道理。次日,其父在打扫庭院时发现后,告诉了他,小孩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糊涂。从此,他就懂得了要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遇事也不必慌张。见到失而复得的

    意林·少年版 2020年10期2020-06-01

  • 梁漱溟家训:自己寻路走,不做“自了汉”
    玄圭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和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著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读书与做人》《人心与人生》等。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社会实践家之一,子孙后代眼中,梁漱溟可亲可爱,没有一点儿家长的严苛与威严。他给两个儿子分别取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5期2020-05-18

  • 梁漱溟的教子观
    在世人的眼中,梁漱溟是一位狷狂的学者。他特立独行,也曾颠沛流离,更曾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来回徘徊,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也总是让世人争议不休。梁漱溟在儒佛的熏陶下,对世事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很多事情都显得淡然;但在两个孩子面前,他却事无巨细,尤其是在学问和人生道路选择上显得关怀备至,细心点拨却从不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压力,而是彼此平等地交流。一梁漱溟对孩子谈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学问和将来人生道路的问题。在学问上,梁漱溟给了儿子梁培宽和梁培恕最自由的教育。梁漱溟觉得梁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8期2020-03-02

  • 梁漱溟做事求“不贪”
    ●姚秦川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生活中的梁漱溟行事低调本分做人,他常常以身作则教导子孙,更是将“不贪”的理念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有一回,梁漱溟的孙子梁钦东得到一本向往已久的书,便如饥似渴通宵达旦地看了起来。其他人看到了,都夸赞梁钦东聪明懂事喜欢学习。这件事很快传到梁漱溟的耳朵里,他于是派人叫梁钦东来见自己。当时梁钦东还以为自己喜欢看书,爷爷要当面表扬自己。没想到等过去之后,梁漱溟却严肃地说道:“听说你这几天一直在一刻不停

    思维与智慧 2019年15期2019-12-13

  • 梁漱溟做事求“不贪”
    姚秦川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生活中的梁漱溟行事低调本分做人,他常常以身作则教导子孙,更是将“不贪”的理念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有一回,梁漱溟的孙子梁钦东得到一本向往已久的书,便如饥似渴通宵达旦地看了起来。其他人看到了,都夸赞梁钦东聪明懂事喜欢学习。这件事很快传到梁漱溟的耳朵里,他于是派人叫梁钦东来见自己。当时梁钦东还以为自己喜欢看书,爷爷要当面表扬自己。没想到等过去之后,梁漱溟却严肃地说道:“听说你这几天一直在一刻不停地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9年8期2019-09-18

  • 那是两码事
    ,必先送一本给梁漱溟。1932年,熊十力集十年之力,推出了哲学大作《新唯识论》。这天,熊十力来到梁漱溟家,寒暄两句后就递上《新唯识论》,請梁漱溟指教。梁漱溟接过书,匆匆浏览了几页后,脸上顿时多云转阴:“这类书籍,我是绝不看的。”熊十力见梁漱溟对自己的新书毫无兴趣,还大为指责,也不无好气地说:“不管你看是不看,我就是送给你了。”说完,转身就走。第一次送书就遭遇一瓢冷水,并没有浇灭熊十力送书的热情。此后,熊十力陆续写出了《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1期2019-07-12

  • 梁漱溟的“不贪”
    江海“不贪”是梁漱溟对梁家子孙的要求,這两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做起来很难。他对孙子梁钦东说:“不贪是根本,一切贪皆从身体来,有心、有自觉,即有主宰,为身体之主,自然不贪。”梁漱溟这么教育孙子,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吃饭,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再好吃的菜也不贪吃;喝茶,每次只放三四片茶叶,再好的茶叶也不多放。1948年前后,有一个朋友曾送给他一幅“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画,梁漱溟题了字后就赠给了重庆的北碚图书馆。他认为,好东西不该藏起来,不要贪,而应该给大家欣赏。(摘自

    公务员文萃 2019年3期2019-04-18

  • 1938年卢作孚为何招餐梁漱溟
    ,正下榻于此的梁漱溟。作陪的还有他俩都十分熟悉的老朋友——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一向不愿应酬宴请的卢作孚为什么会在公务极为繁忙之时宴请梁漱溟呢?这个谜底,在近年出版的《黄炎培日记》中才被揭开:黄炎培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1938年3月8日,夜,作孚招餐德明饭店,听梁漱溟报告与毛泽东谈话。”原来卢作孚宴请梁漱溟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急切想知道梁漱溟不久前去延安访问时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谈话内容。就在两个月前,即1938年1月5日至25日,梁漱溟曾赴延安参观访问

    世纪 2019年2期2019-04-18

  • 梁济、梁漱溟的“齐家之道”
    国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长孙、北京大学教授梁钦元回忆祖父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翻阅曾祖父梁济的日记,每每让他感慨万千。在他看来,梁济、梁漱溟父子以强烈的淑世情怀为近百年来国人所熟知、景仰。然而,也许很少有人了解,退身家庭的梁氏父子同样有引人赞佩的“齐家之道”。信任,是梁家“传承”梁漱溟形容自己幼时是“既呆笨又执拗”,直到6岁,还不会自己穿裤子。即便梁漱溟觉得自己呆笨,但在父亲梁济面前,他却从来没有挨过打。7岁的时候,梁漱溟就被父亲送进北京第一所“洋学堂”中西小

    新天地 2019年2期2019-03-13

  • 一块钱听课费
    讲。大家都知道梁漱溟对于学问痴迷,而对于钱财不太感兴趣,也就没有过多的礼让。开讲第一课,去听梁漱溟讲课的学生很多,能容纳30个人的教室,一下子挤进了40多个学生,好多人站在后面听课。可是,梁漱溟很快发现,站着听课的学生都非常专心,前面有座位的学生反而交头接耳地说话,听得不是那么认真。下课后,梁漱溟找到学校组织者,提出要收费,组织者便提出让梁漱溟自己定价。梁漱溟张口便说,每人每节1块钱。这让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很不理解,有些人甚至开始骂他。梁漱溟笑着解释说:“

    农民文摘 2019年4期2019-01-15

  • 梁漱溟看淡金钱
    程刚梁漱溟先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一生著作丰硕,人生如其著作一样丰富多彩。先生向來对金钱看得淡之又淡,几则故事便能证明。1926年, 33岁的梁漱溟与师友迁居万寿山北大有庄同住共学,开始讲《人心与人生》。由于讲得特别精彩,前来听课请教的人络绎不绝。一年后,教育部一位官员听到他的这个讲学后,认为十分精彩,便推荐他为北京高校学生演讲。1927年1月,梁漱溟开始在北京高校讲《人心与人生》,他个人十分兴奋,感到这是对自己治学的肯定,表示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30期2018-09-26

  • 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与师友迁居大有庄同住共学,开始讲《人心与人生》。由于讲得特别精彩,前来听课请教的人络绎不绝。一年后,教育部一位官员听到这个讲学后,便推荐梁漱溟为北京高校学生演讲。1927年1月,梁漱溟开始在北京高校讲《人心与人生》,他个人十分兴奋,觉得这是对自己治学的肯定,表示要免费讲。大家都知道他对学问痴迷,从不在意钱,也没有过多礼让。可梁漱溟讲了幾场后却突然提出要收费,组织者便让他自己定价。梁漱溟张口便说,每人听课费一元。这让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很不

    百家讲坛 2018年8期2018-08-24

  • 打错比方
    姚秦川国学大师梁漱溟平日说话风趣幽默,在朋友中人缘颇好。不過有一次,他却因为“口无遮拦”打错了比方。一年,梁漱溟一位朋友的儿子结婚,他受邀在婚礼上致辞。当天,梁漱溟偕太太黄靖贤一同参加婚礼。婚礼开始后,梁漱溟站在台前,首先祝福两位新人婚姻幸福早生贵子等,说到高兴处,梁漱溟好像完全忘记自己所处的环境,他顺手指了指坐在台下的太太,然后滔滔不绝地说道:“记得我刚结婚的时候,我对太太非常崇敬,她不仅贤惠温柔,而且对我也十分谦和。许多个夜晚,由于我要预备讲课,至深夜

    特别文摘 2018年7期2018-08-14

  • 国学大师梁漱溟的两次婚姻
    □ 宗 文梁漱溟与黄靖贤勉强成婚后渐生夫妻情1893年,梁漱溟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日趋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梁济清末时做过内阁中书,后晋升为候补侍读,梁济自己虽潜心儒学,却非常开明,并不死逼子女们也非要读圣贤书不可。14岁那年,梁漱溟考入北京顺天中学堂。班上人数虽不多,却藏龙卧虎,后来出了三位大学者:张申府、汤用彤,还有梁漱溟梁漱溟早年加入同盟会,一生致力于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是中国现当代有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年轻的梁漱溟一心向佛,无意于

    中外文摘 2018年16期2018-07-31

  • 梁漱溟考北大没被录取,却接到了北大的教授聘书
    7年,24岁的梁漱溟报考了北京大学,无奈分数不够,未被录取。但就在他伤心失落之时,却意外地收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给他发来的聘书,邀请他担任北大教授。原来,蔡元培不久前刚在《东方杂志》上,读到了梁的一篇用西方现代学说阐释佛教的文章(《究元决疑论》),认为此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当他听说梁报考北大落榜后,笑着说:“他是没有当北大学生的资格,但却有当北大教授资格!于是,梁漱溟一个北大落榜生轉眼间,就成了北大教授。

    北广人物 2018年26期2018-07-27

  • 梁漱溟的收费与让利
    月,北京高校请梁漱溟讲《人心与人生》,他感到这是对自己治学的肯定,表示要免费讲。可他讲了几场后,却突然提出要收费,每人1元。这让许多家庭贫困的师生很不解,有些人说他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梁漱溟根本不在意,依然定时开讲。两个月后,高校再也没人骂他了,因为好多学校的贫困学生都收到了5元、10元的助学费,这都是梁漱溟给的。原来,梁漱溟开讲后,发现,每场都有教育部安排许多有关系、有门路的人,占去一大半座位,他们占了座,那些穷学生就没有听课机会了,于是,他便想了这个

    做人与处世 2018年9期2018-06-25

  • 梁漱溟宽放信任,育人以德
    □ 强江海梁漱溟宽放信任,育人以德□ 强江海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一生育有两子,取名培宽、培恕,因为他认为“宽恕是我一生的自勉”。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他全然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孙后代。在孙辈中,长孙梁钦元是和他相处时间最久的一位,得以直接见到他在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宽放信任的传承1933年,梁漱溟到山东从事乡村建设研究,把家人接到山东邹平县安家。大儿子梁培宽放学后无所事事,有时和同学一起到河里玩水,或者去空地上捉麻雀,可时间

    莫愁 2017年35期2017-11-24

  • 梁漱溟「一字未发」
    ■ 宝 谷梁漱溟「一字未发」■ 宝 谷有一年期末考试,梁漱溟的长子梁培宽没考好,他怀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从学校回到家,战战兢兢地将成绩单递给父亲。梁漱溟一看,发现居然有一门功课不及格,眉头不禁轻轻地皱了一下。梁培宽一看,以为父亲就要大发雷霆了,半低着头斜眼看着父亲,准备迎接暴风骤雨的到来。没想到,梁漱溟只是将成绩单轻轻地放在桌上,看了梁培宽一眼,一字未发。待父亲离开后,梁培宽拿起桌上的成绩单看了几眼,愧疚地埋下头。假期转眼将过,离开学还有几天时,梁培宽就已返

    爱你 2017年6期2017-11-15

  • 熊十力、梁漱溟不打不成交
    熊十力、梁漱溟不打不成交熊十力是当代大儒,曾在《庸言》上发表文章,批判佛教思想。当时,梁漱溟正一心向佛,岂容他对佛教的亵渎,便写了一篇长文《究元决疑论》,指名道姓地痛斥熊愚昧无知。战火挑起来了,学界一时大哗,熊、梁两位都是大家,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谁知,熊在读完梁的文章之后,不仅没有大动肝火,相反觉得梁骂得并非没理,但道理究竟何在,他一时尚未搞清。于是,他给梁写了一封信,希望有机会当面请教。梁很快就回了信,欣然同意。不久,两人便在梁当时借居的广济寺见了面,

    北广人物 2017年35期2017-09-11

  • 熊十力:道不同,亦相为谋
    黑潇熊十力与梁漱溟等被誉为“新儒学八大家”。23岁的梁漱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究元决疑论》,阐明个人对佛学的认识,本与他人无关,而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梁漱溟卻指名道姓骂起熊十力来,痛斥其根本就不懂佛学,还在那里大放厥词。原来,熊十力在《庸言》上发表有关佛学的文章《健庵随笔》,没想到事隔3年,还会招来不快。熊十力本与这个小八岁的后辈素昧平生,被人无端詈骂,按理说当该有所表示,但熊十力却选择了沉默。再过3年后的一天,已经将骂人之事忘却的梁漱溟,突然收到熊十力寄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4期2017-09-03

  • 梁漱溟:考大学落榜的当代大儒
    国报》当记者的梁漱溟,欲请他到该校做哲学系教授时,这位24岁的年轻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充其量算得上高中毕业,而且曾报考北大落榜,便诚惶诚恐地对蔡元培说:“我只不过初涉佛典,于此外的印度哲学实无所知。”蔡元培笑了笑,反問:“那么你知道有谁能教印度哲学呢?”梁漱溟摇了摇头,蔡元培接着说:“既然如此,你还是来吧!你当是来合作研究、来学习好了。”堂堂最高学府的掌门人,主动拜访并邀约名不见经传的青年,缘于他在《东方杂志》上读到梁漱溟的文章《究元决疑论》,文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3期2017-09-03

  • 学问真性情:梁漱溟的批评与被批评
    ”学生运动后,梁漱溟因演讲并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引起广泛关注,包括不少批评。而他自己在书中也常点名批评前辈和同辈学人,不仅不留情面,还往往直斥以糊涂、不通、不懂等语。“受伤”的包括章太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当世高贤,以及早几年“暴得大名”却已名满天下的胡适。太炎一门似乎没人说什么。梁启超一边则由张君劢和张东荪联手出击,虽也点出梁书只能算“观察”而不能算“研究”,甚至偶尔不点名地说出“沐猴而冠,既无所谓文,更无所谓化”的影射,大体语气尚

    读书 2017年7期2017-07-07

  • 现代新儒家视界中的梁漱溟
    新儒家视界中的梁漱溟周良发,韩剑尘(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南232007)现代新儒家熊十力、冯友兰、贺麟、余英时等对梁漱溟的新儒学思想予以较多关注,包括对梁漱溟新儒学的核心义旨、理论建构和梁漱溟的人格特质、学术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厘清和思考。熊十力、冯友兰等现代新儒家对梁漱溟及其思想的解读、评价不仅与他们的学术旨趣相契合,而且浓缩了他们对整个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态度和立场。剖析现代新儒家视界中的梁漱溟,既提供了一种解读梁漱溟新儒学的样式,又成为一面呈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2-23

  • 梁漱溟是儒者还是儒佛合一者?
    教授,也是研究梁漱溟最杰出的学者,他的英文著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性的困境》(The Last Confucian: Liang Shu-ming and the Chinese Dilemma of Modernity)在一九七九年出版时,中国的梁漱溟研究还是一片荒芜。一九八八年当这部书的中文译本以《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的书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推动了刚刚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梁漱溟研究(艾恺对笔者抱怨这个译本不忠实,这一点从笔

    读书 2017年2期2017-02-09

  • 让23岁的青年当北大教授
    的“落魄才子”梁漱溟的长文《究元决疑论》被上海《东方杂志》连载,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并深得蔡元培赏识。隆冬的一天,梁漱溟应邀拜访刚刚上任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二人落座后,没等梁漱溟发问,蔡元培就开门见山地说:“你的大作《究元决疑论》我拜读过了,有胆识,有立论,见解独到。我想请你来北大教授印度哲学,这件事你考虑一下,行吗?”蔡元培的话让梁漱溟十分意外和惶恐,因为论学历,梁漱溟只是一个“中专生”,他过去多次报考北大都没能考取,最后进入了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论

    中外文摘 2016年10期2016-11-22

  • 梁漱溟往事
    李少伯梁漱溟往事李少伯梁漱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秘书长,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常委。梁漱溟和毛泽东同年,都生于1893年,梁比毛早出生七十天。梁漱溟是毛泽东众多党外朋友中重要的一位,两人由相识、相交到相知,有着长达三十多年的友情。梁漱溟与毛泽东初次见面是在北京地安门鼓楼东豆腐池胡同九号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老师)家里。1917年,梁漱溟到北大哲学系教授印度哲学,与杨昌济是同事。1918年8月,毛泽东为筹划新民学

    文存阅刊 2016年3期2016-07-25

  • 冯友兰登门叙旧泯恩仇
    冯友兰和梁漱溟共事多年,亦师亦友。“文革”期间,梁漱溟不愿迎合当时的思想潮流,屡遭批判。冯友兰却及时跟上时代而免受冲击,两人虽未明确表示断交,但已然志不同道不合。北大哲学系校友会庆贺冯友兰90岁大寿,92岁的梁漱溟亦在受邀之列。他却给冯友兰写信说:“北京大学旧人只剩下你我二人,理当前去捧场,只因你当年多有谄媚之举,赴宴之事,就免了吧。”不过,梁漱溟还做了补充说明:“如果肯屈尊下驾光临敝舍,定然以礼相待。”冯友兰读信后,感叹道:“这显然与嗟来之食无异,表面上

    做人与处世 2016年8期2016-05-12

  • 梁漱溟之孙:“中国还需要一百个梁漱溟
    政瞭望记者参与梁漱溟纪念活动,并访问梁漱溟的后人和朋友,追忆这位儒道践行者逝去的某几个侧面。被边缘的大师梁漱溟之孙梁钦宁,依然记得多年前和祖父相处的日子。80年代,西方迪斯科刚刚流入中国,梁钦宁喜欢在家跳迪斯科,他问梁漱溟:“爷爷,你喜欢吗?”90多岁的梁漱溟回了一句:“你喜欢就好。”梁钦宁吃盐重,和梁漱溟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使劲往碗里倒酱油和盐,爷爷也不说他。一次,梁漱溟拿来一本科普书,折角后用红笔勾出题目,递给钦宁,题目是“吃盐多等于慢性自杀”。在梁钦宁

    廉政瞭望 2015年1期2015-09-10

  • 吴宓、梁漱溟与钱
    世纪20年代,梁漱溟先生任北大教授,他的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校方安排梁漱溟在课余时间进行演讲,梁漱溟先生准备了名为《人心与人生》的讲演,大家都打算去听。但梁先生随即宣布了一条要求:每位听众需要交1元钱,才可以来听他的演讲。这样一来,大家对梁先生便有了看法。有一些人没有去听。后来,梁漱溟主动关心那些没去听讲的学生,了解他们为什么没去听讲,一旦确定哪些学生是因为生活困难无钱听讲,他自己就拿出钱来,托人捎给那些学生。有人对梁漱溟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他回答说:

    妇女生活 2015年4期2015-09-10

  • 这个世界会好的
    武新明国学大师梁漱溟一生研究“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深奥的人生哲学课题。最终,他得出结论:“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是人和物的关系;再次是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内心的关系。”他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他的父亲。1918年11月7日,在梁漱溟的父亲60岁生日前夕,老爷子问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父亲说罢离家,三天后,自沉于别墅附近的净业湖。父亲的自杀对也曾想过自杀

    爱你 2015年12期2015-04-20

  • 梁漱溟公开顶撞毛泽东之后
    □胡新民梁漱溟是我国的国学大师,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毛泽东在解放前后都有过多次密切交往。梁漱溟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953年9月与毛泽东的公开顶撞。至今还有一些评说的文章见诸报刊网站,可见其影响是跨世纪的。以往坊间和学界对梁漱溟是否向毛泽东认错一直有争议,特别是有人热衷宣传梁的“不屈服任何暴力,铮铮铁骨,屹立如山”,“廷争面折”“犯颜直谏”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没有正确理解梁漱溟的想法,也都是与事实不相符的。争论中,梁漱溟不认的“错”是不认他在动机上

    领导文萃 2015年11期2015-03-21

  • 梁漱溟公开顶撞毛泽东的前前后后
    胡新民梁漱溟是我国的国学大师,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毛泽东在解放前后都有过多次密切交往。梁漱溟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953年9月对毛泽东的公开顶撞。至今还有一些评说的文章见诸报刊网站,可见其影响是跨世纪的。但是大部分评说文章,包括出自名家之手的文章的观点,都没有能够摆脱20世纪80年代的某些旧思维模式。因此,这件事的历史真相还不能说是已经完全还原。现在就补充三件有关的事情,可能有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一)第一件是为什么梁漱溟肯定“大跃进”。梁漱溟

    党史文汇 2015年2期2015-02-28

  • 当代大儒命运缩影
    部上下两册的《梁漱溟日记》,是梁漱溟现存全部日记的汇编,是他的人生实录与独白,更是当代大儒命运的缩影。梁漱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多有散佚。历经“文革”,劫后余生的梁漱溟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在与最高领袖发生“雅量之争”那年,即1953年的最后一天,梁漱溟以这样的文字为当天的日记收尾:“你这一辈子作过什么好事?”书中,有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的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人名索引

    小康 2014年11期2015-01-29

  • 梁漱溟问答录》出版前后
    1988年6月梁漱溟先生病逝,曾长时间地与他相随相交。特别是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20年间,正是梁漱溟先生与世隔绝被“冷藏”时期,他唯一发声的舞台是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即平时学习改造的场所。梁漱溟先生是这个学习组的成员之一,而我则是这个学习组的记录员,雅称学习秘书,负责会务、记录、写简报,20年不曾间断。因此梁漱溟先生在这20年间的一言一行,包括多次遭受批判的记录,除了简报内部反映,就剩下只有我本人能识别的原始笔记本了。这20年,梁漱溟是这个学习组发言

    读书文摘 2014年11期2014-12-24

  • 冯友兰化干戈为玉帛
    哲学家冯友兰与梁漱溟是好朋友。当年,梁漱溟给他讲过《印度哲学》。梁漱溟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在美留学的冯友兰给梁漱溟写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梁漱溟很感动,将此信收藏了60年,足见他们的诤友情深。不过,两人的友谊也有出现裂痕的时候。1973年,冯友兰发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到后很生气,认为冯友兰违背了原则,没有立场。1985年,冯友兰九十大寿,他的女儿宗璞按照父亲的意思,打电话请梁漱溟光临,梁漱溟回信批评了冯友兰当年“批孔”一事,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4年4期2014-09-10

  • 《桂林梁先生遗书》
    梁漱溟 编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9月版1200.00元桂林梁先生,即梁济,晚清名士,哲学家梁漱溟之父。1918年,梁济自沉于北京积水潭,遗书自言“殉清”,震动当时舆论。《桂林梁先生遗书》收录由梁漱溟纂辑其父《遗书》六种并《年谱》一卷,此次影印出版,以梁漱溟亲批的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为底本,共一函四册,双色印刷,保留梁漱溟批校笔迹,极为珍贵。本书可作为研究梁漱溟思想渊源与晚晴民初士人思想动向的重要材料。随书附赠梁漱溟手写《心经》与《纪念梁济先生》小册子。

    博览群书 2013年10期2013-12-05

  • 新事实与旧理论①:梁漱溟后期政治思想(1949—1988)初探
    100000)梁漱溟是一位始终从实践出发、旨在面对现实的“中国问题”的思想家。因此,中国社会在1949年以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势必将会给他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促使他重新思考原有的论断,在理论层面对于当前的这些变化有所回应。可另一方面,梁漱溟又是一位极其“固执”的思想家,他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是要努力在现实的逼问与自己的想法之间寻找到一种贯通和平衡,正如他自己所说:“到今天,共产党这条路算是大有成功希望,而我所设想者似乎已经证明不对。但是否真当如此呢?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4-07

  • 梁漱溟的再婚
    马 勇梁漱溟的元配黄靖贤1934年夏天因难产病逝于邹平。他们1921年结婚,共同生活14年,生有两个儿子。按照粱漱溟后来的回忆,他们婚后若干年,关系一般,只是在最后两年,是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1930年冬、1931年春,黄靖贤两度小产后,身体已相当亏弱,曾表示不愿再生产,梁漱溟也表示同意。有三年多不曾怀孕。不料1933年身体渐好,未免大意。而梁漱溟也戏言:“我们有两个男孩,本已满足;但我更希望得一小女儿,到我年老时侍候我。”于是黄靖贤再度怀孕,不幸“前置胎

    全国新书目 2009年5期2009-04-21

  • 辉煌与简单·梁漱溟的“不谅”与“谅”
    持信心持之以恒梁漱溟的“不谅”与“谅”梁漱溟比冯友兰年长两岁。虽年齿相若,却一为师一为生。一度,两人关系甚密。孰料,后来分道扬镳,形同陌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对孔子的大批判、大否定。冯友兰原本是以光大儒学为己任,可运动一开始,便一反自己的历来主张,随着潮流发表了大量的批孔和批尊孔的讲话和论文。对此,梁漱溟先是出乎意料,后是极不以为然。在日记和书信中,梁漱溟不无激愤地谴责冯友兰,认为他那些批孔的言论简直一塌糊涂。从这以后,他们也就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23期2008-12-29

  • “人无完人”与梁漱溟
    国的一代伟人,梁漱溟是一位集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中国新儒家的鼻祖。关于他们两人之间半个世纪的交往细情,笔者在拙作《梁漱溟问答录》和《梁漱溟与毛泽东》中作过记述。我现在要补写的是毛泽东晚年关于梁漱溟的一段批示,这个批示笔者在撰写上述书文时尚未发现,虽然只是点了一下梁漱溟的名字,却很能说明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直至晚年——逝世前一年多,在他的思想宝库中,仍然闪烁着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思想的光芒。梁漱溟对毛泽东的评价众所周知,梁漱溟

    百年潮 2004年3期200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