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粮食供应链 解决饥饿的问题

2020-12-16 05:52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国别办公室主任屈四喜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世界粮食计划署人道主义价值链

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国别办公室主任 屈四喜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强大的供应链对于我们为近1亿人提供粮食援助的工作至关重要。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其供应链的产能可谓重任在肩。201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61000个集装箱运送了440万公吨粮食,飞行航程达到了2000万公里。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还通过卡车运输粮食,行驶里程达840万公里。目前,我们拥有能够采购各种粮食和物品的系统,能够确保全球食品卫生,加强卫生供应链,严格执行供应商审查,利用数据和技术力求效率最大化,开发并执行风险管理及保险体系等。正因如此,世界粮食计划署受托引领全球物流中心网络,向广大合作伙伴提供人道主义物流服务。

尤其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确保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对保障全球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全球范围内限制人员流动,边境管控日趋严格,商业运输被迫中断,这都打乱了人道主义和卫生组织的日常运输路线。国外卡车禁令,航班限行,各种卫生措施,人员流动限制,强制隔离期,主要港口和边境过境点工作人员数量减少等等,都对粮食供应运输产生了负面影响。

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全球物流服务,来支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人道主义和卫生行动,我们对此倍感自豪。目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在广州(中国)、列日(比利时)和迪拜(阿联酋)建立起全球人道主义应急枢纽中心,这些中心距离物资生产地都非常近。此外,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在埃塞俄比亚、加纳、马来西亚、巴拿马、南非和迪拜建立了地区应急枢纽中心。

自2020年5月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公共服务以来,截至2020年8月31日,世界粮食计划署已代表51个组织机构向165个国家运送约56823立方米的抗疫物资。在全部货运中,有超过80%的物资都是从广州应急枢纽发出的,其中包括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量货运。目前全球60个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均已开通客运航线,来自300多个组织机构的2万多人已搭乘1100余架次客运航班安全抵达60多个目的地。

除在物流需求方面合作外,世界粮食计划署还与中国政府在粮食价值链的多个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在国内开展项目时采用了一种创新模式。在2018年和201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了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通过能力开发和技术支持,向营养不良的儿童提供相应帮助。在安徽,猕猴桃价值链的项目鼓励贫困农户积极参与猕猴桃价值链的全过程,以实现盈利创收目标。

2019年9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启动了一个促进小农户种植富锌马铃薯的项目,旨在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计,解决当地人缺锌的问题。世界粮食计划署在这些项目中予以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采用对营养敏感的价值链方法,关注小农在可持续粮食体系中的顺应力,促进农户创收。

通过在北京设立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卓越中心,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进行合作,致力于促进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在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扶贫方面的技术经验。这些行动有助于整合各大资源,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特别是实现其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从以工代赈、农场市场联盟、校餐、粮食体系和小农支持项目,到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倡议,这些项目都是在拯救生命、改善生计。在中国,为鼓励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到这些重要的工作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平台,目的就是整合资源,吸引优质投资到粮食供应链里来。

对于身处危机的不幸人群,世界粮食计划署会采取措施确保他们的粮食供应。201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向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莱索托、也门、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粮食援助。2020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努力满足1.38亿人的粮食需求——这也是世界粮食计划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我们呼吁所有的合作伙伴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很高兴能在这里介绍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和世界各地为改善粮食供应链、解决饥饿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尽管挑战艰巨,但我相信中国定会积聚全部资源,全力打赢这场攻坚战,改变数百万人的命运。我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去,提供援助,分享专业知识,持续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世界粮食计划署人道主义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世界粮食计划署获诺贝尔和平奖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因努力抗击饥饿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
领救济
跟踪导练(一)5
中国政府向世界粮食计划署交接援助项目
《价值链重构》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