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抓好秋粮收购

2020-12-16 05:52编辑整理本刊编辑部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六稳售粮秋粮

编辑整理/本刊编辑部

眼下,秋粮收购正当时。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六稳”和“六保”决策部署,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秋粮收购工作。

黑龙江

黑龙江省粮食局主动适应新形势,强化硬措施,全面推进秋粮收购各项工作,促进农民粮食顺畅销售、稳定增收,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强化责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秋粮收购工作,省委书记张庆伟、省长王文涛对秋粮收购作出批示,省政府召开全省秋粮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秋粮购销工作。各级政府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全部成立秋粮购销工作政府专班,制定区域粮食购销预案,为粮食购销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全力确保“有人收粮”。引导各类收购主体积极入市,充分发挥央企及省内外大型收储、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始终在市、均衡收购。提升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借助中国粮食交易大会、黑龙江“金秋会”等合作平台,进一步释放产销合作潜能。二是全力确保“有钱购粮”。省农发行备足收购资金700亿元,省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预计投放市场化粮食收购贷款350亿元左右。其余资金需求通过企业自筹、央企总部融资、省外贷款等渠道,都能得到充足保障。三是全力确保“有仓储粮”。全省共准备收储能力1856亿斤,完全可满足新粮收储需要。四是全力确保“有车运粮”。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沟通衔接,完善粮食运输需求与运力供给对接机制。协调铁路、交通等部门提供运力保障,协调企业提高外运效率。

强化为农服务。一是提升产后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比例。组织国有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积极为农户开展“五代”服务。二是提升现场服务水平。督促各收储库点严守“五要五不准”守则,提升服务水平,早开门、晚收秤,让售粮主体卖“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三是提升防疫服务水平。严格落实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指导收粮企业和售粮主体做好防护,确保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

强化从严监管。一是严格风险防控。完善收购重点环节管理措施,引导农民坚持“一手钱、一手粮”,督促企业及时支付粮款,坚决杜绝“打白条”,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二是严格监督检查。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12325热线反馈线索和案件的查处力度,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严格安全管理。加大收购现场管理和隐患排查力度,指导各类收购主体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坚决防范粮食储存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强化宣传引导。综合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各类主体理性购销。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收集和发布各类信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为全省秋粮购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辽宁

作为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北粮南运”的重要枢纽,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秋粮收购工作部署,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进一步稳购销、优服务、抓监管、强保障,突出重点环节,确保秋粮收购平稳有序。

大力开展市场化收购,守好“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研究制定2020年秋粮收购工作文件,制定《辽宁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办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收粮门槛,引导更多主体开展粮食收购。加快推进“中国好粮油”品牌建设,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粮食优质品率达35%,“五优联动”成效逐渐凸显。推进政府粮食购销战略合作,充分发挥辽宁省港口物流节点优势,引导销区企业建立粮源基地,扩宽购销渠道,盘活闲置仓容。

落实资金和仓容保障,抓好政策性粮食收购。省农发行抢前抓早做好授信审批工作,已完成授信120亿元,同比增加50亿元,做到“钱等粮”。全省完好空仓容593亿斤,完全能够满足当年农民出售余粮需求。中储粮辽宁分公司、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农发行专题召开会议研究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并联合印发了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文件,进一步完善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增强信息数据、购销轮换、调控保供等多方面协同运作。

持续做好监测调度,加强物流运输协调保障。加强粮食收购统计和市场价格预警分析,走访各市场主体,及时发现、解决秋粮收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交通运输、铁路部门建立粮食运输对接机制,强化粮食运输保障,完善粮食铁路运输需求与运力供给对接。

紧贴售粮农民需要,着力提高为农服务质量。以产粮大县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施主体,实现产后服务体系项目全覆盖,提升粮食清理、干燥、收储、加工能力。指导粮食企业加强与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积极引导预约收购、订单收购、上门收购、绿色通道等个性化服务。

安徽

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扎实做好秋粮收购各项准备工作。

组织秋粮产购预测调查。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综合研判秋粮产购形势。初步预测,今年安徽省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播种面积分别为2747万亩和780万亩,预计总产量分别为1190万吨和345万吨左右。预计今年中晚稻全社会收购量在600万吨左右,其中国有企业收购量在100万吨左右。

扎实做好收购仓容准备。会同中储粮安徽分公司等单位深入稻谷主产区开展督导调研,督促各地采取加快粮食出库、腾仓集并、租赁社会仓容等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做好中晚稻最低价收储库点申报与审核工作。全省准备仓容429万吨,能够满足收购需要。

提前做好收购资金准备。主动与省农发行等金融部门协调对接,准备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200亿元,保证秋粮收购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加强市场监测和督导调度。持续开展中晚稻市场价格监测,一旦符合预案启动条件,立即按程序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启动中晚稻最低价收购。加大督导调研力度,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着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同时密切关注仓容形势,加强仓容调度,抓好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切实做到“仓等粮”“钱等粮”,确保不出现“卖粮难”。

积极支持引导市场化收购。通过积极开展“政银担”合作、加大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政策支持、加强粮食产销合作、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等,进一步建立健全优粮优价市场化导向,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搞活粮食市场流通。

加大粮食入库质量检测力度。督促各收储库点严格执行质价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扦样和质检工作,坚决防止不符合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指标的稻谷流入最低收购价粮食库存。

加大收购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强“四不两直”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好收购秩序。同时,强化涉粮舆情监测预警,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为秋粮收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江苏

今年江苏秋粮产量增加,结构优化。全省粳稻总产345亿斤,同比增加7亿斤;籼稻总产57亿斤,同比增加2亿斤。优质食味品种应用面积达1450万亩左右,比去年增加150万亩。市场主体因看好后市价格,入市积极,部分加工企业因自有库存不足或者库存粮源结构问题,对新稻存在一定刚性需求。预计今年江苏稻谷产量约400亿斤,收购季收购量200亿斤。

为做好收购工作,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召开全省秋粮收购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好收购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收购工作平稳有序。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与中储粮南京分公司、省农发行和垂管局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收购形势分析研判,建立了储备协同运作机制。进一步用好国家稻谷补贴等政策红利,用好《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中支持粮食收储的法律规定,以优质优价为导向,下大力气推动市场化收购。三是加快腾仓备库。多措并举加快在库粮销售出库,特别是前期的饲料企业定向销售,确保“有仓收粮”。加强省内省际产销区协调对接,推动优质粮源外销。四是优化为农服务。完善“满意苏粮”手机应用,方便农民“指尖卖粮”。积极推广预约卖粮,减少现场人员聚集,避免出现农民售粮排长队现象。

江西

江西省中晚稻收购工作已陆续展开,坚持思想不松懈,工作早谋划,并认真分析研判形势,优化收购服务,强化宣传引导,中晚稻收购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谋划部署。10月初,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对做好今年中晚稻收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会同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农发行江西省分行,做好收购仓容、资金、人员等方面准备,筹措地方国有仓容61亿斤,筹足收购资金60亿元,确保“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开展中晚稻收购情况调研,对中晚稻收购形势分析研判,对收购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研究。

优化收购服务。大力推广“赣粮通”微信小程序、“惠三农”售粮预约APP,让农民少跑路、少排队、快售粮;协调当地扶贫部门出具相关证明,开通贫困农户售粮“绿色通道”或采取其他措施方便售粮,实施精准扶贫;加强售粮车辆的管理,安排专人对售粮车辆秩序指挥疏导,确保收购作业安全有序。要求各地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提前做好应对预案,认真落实好防控措施,指导收粮企业和售粮主体做好必要防护,确保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

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利用传统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多形式、多角度、高频率宣传和解读粮食收购政策,及时发布中晚稻市场价格、供求等信息,引导农民把握市场行情,形成合理预期,适时适价售粮。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做好舆情引导和处置应对,为收购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妥善处置不实信息,并举一反三采取适当形式通知各设区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用粮企业加强粮食政策宣传,讲明形势,加强监管,严防不实信息引发的舆情事件。

山东

由于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山东秋粮收购形势比较复杂。对此,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

做好充分准备。8月初开始,组织各市对秋季粮油产购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农业、统计等部门数据及时了解掌握2020年秋粮生产和收储仓容等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山东省秋粮已实现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态势。全省已腾空仓容215亿斤,准备资金205亿元,用于秋粮收购。指导各类收购主体提前做好收粮场地、器材工具、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确保秋粮收购起好步、开好局。9月23日印发通知,对全省秋粮收购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工作要求。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阳光政务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和广大农民解读秋粮购销形势和市场行情等,正面引导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秋粮收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切实发挥好价格监测点、供需平衡调查点和纳入统计范围企业作用,密切跟踪市场形势,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全面掌握收购进度、价格走势、仓容变化、售粮进展、企业库存等情况,发现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分析研判,统筹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发挥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积极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帮助种粮农民提高粮食质量等级、增加卖粮收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做好庭院储粮,避免发生霉粮坏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配备科学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推动节粮减损。

积极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秋粮价格、供求、收购进度等信息,引导收粮企业积极入市、售粮主体有序卖粮,稳定市场预期。同时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指导收粮企业和售粮主体做好必要防护,确保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

河南

河南省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入调研,统筹谋划,扎实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

及早安排部署。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9月底在驻马店市召开全省秋粮收购暨储备改革工作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秋粮收购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分析研判今年秋粮生产、收购形势和价格走势,安排部署今年河南省秋粮收购工作。会同省发改委等10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秋粮收购顺利开展。

大力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扩大产销合作成果。进一步巩固与主销区产销协作关系,帮助外省企业代收代储,扩大贸易合作。组织引导加工、饲料、酒精企业与种植大户对接,扩大市场经营份额。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支持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为秋粮收购准备信贷资金200亿元,确保秋粮收购资金足额供应。省粮食投资担保公司为秋粮收购提供贷款担保增信金额4.5亿元,为企业市场化收购增加融资渠道。

做好稻谷最低收购价准备工作。河南中晚籼稻主产区主要在豫南信阳、固始等地区,秋粮收购备仓48亿斤左右,能够满足政策性粮食收购需要。同时积极做好器材、人员、培训、宣传等各项准备工作。如后期稻谷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及时配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做好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相关工作。

强化市场价格监测和信息发布。加强与农业、统计、物价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强化粮食收购进度统计和市场价格监测,适时发布有效信息,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主动发布粮食收购进度、市场价格、企业用粮需求等信息,为农民有序售粮、企业自主经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和媒体关切,营造良好收购氛围。在收购过程中,紧贴售粮群众需求,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积极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等社会化服务,减少收购过程中的粮食损耗,针对今年疫情形势下农户存粮意愿增加的情况,加大对农民科学储粮知识培训宣讲力度,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加强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大力开展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严厉查处各类坑农害农、损害国家利益等违规违法行为。广泛听取售粮农民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妥善应对,设立公布便民服务热线,积极受理并及时处理农民朋友的咨询、举报、投诉等,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秋粮收购平稳有序进行。

湖南

今年湖南省中晚稻播种面积4165万亩,同比增加24万亩。依托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湖南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打造“洞庭香米”区域公共品牌。今年,全省高档优质稻面积将突破1300万亩,比去年增加88万亩。预计全省商品量为156亿斤,收购量为117亿斤。

9月15日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召开后,湖南迅速抓好会议精神传达和工作贯彻落实。9月24日,省政府在衡阳召开全省粮食收购现场推进会,对总结好早稻收购工作经验,全力抓好储备粮轮换和政策性粮食收购,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完成全年收购任务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10月21日,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中晚稻收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抓好抓实中晚稻收购工作。并从9月下旬开始,由局领导带队,对各市州实行包干责任制,对市州中晚稻收购和准备工作进行督导,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协调,督促各地做好中晚稻收购工作。

全面实行先检后收,落实粮食溯源制度。做好粮食质量安全溯源登记。各粮食收储企业在收购入库时,引导送粮人按入库流程进行粮源登记。同时,完善规范粮食质量安全档案制度,为下步加强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遵循。

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切实抓好政策性收购。一方面,切实做好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准备工作,优化启动和库点增补程序,发挥好最低价政策托底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地方临储收购,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

毫不松劲完成全年储备粮收储任务,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发挥省市县三级粮食质检体系和国有收储企业检验室作用,督促各级粮食质监中心和收储企业主动对接种粮大户、合作社、烘干中心,提供上门送检服务,切实加强粮源对接。适当调增部分储备中晚稻优质品种,通过流通环节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督促各地各收储企业把握市场节奏,加快轮换收购进度,全力以赴完成储备轮换任务和新增储备任务。

加强监测预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各级粮食收购工作会商机制作用,及时调度掌握粮食收购进展、价格动态、仓容余缺、售粮形势等信息,及早发现研判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启动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中晚稻收购不出现负面舆情。

做好收购人性化服务,为粮农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推进粮食收购“五个标准化”服务。通过增设收购网点、预约交粮、错峰交粮、适当延长收购时间等措施,提升收购人性化服务水平,防止农民售粮排长队。

猜你喜欢
六稳售粮秋粮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我国中央储备粮实现“两个98%”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四川省2019年稻谷托市收购结束直接促农增收约3000万元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内蒙古:多管齐下 确保农民售粮顺畅
做好“六稳”工作,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迎难而上,确保“六稳”,实现内蒙古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