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2020-12-16 03:00庄晶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效率信息化

庄晶

摘 要: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涉及的内容、项目诸多,比如“山、水、林、田、湖、草”等,均属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内容范畴。与此同时,国土资源空间规划需各个部门的合力沟通协作才能够有效完成,包括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等[1]。而在数据信息化背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合理利用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技术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总之,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提升角度考虑,本课题围绕“信息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国土空间规划;应用;效率;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018

1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现状问题及机遇分析

1.1 现状问题

从现状来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需以“一张图”为工作基础。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来说,指的是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作为前提条件,构建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然后将信息平台作为底板,以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使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效形成,进一步使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交互有效实现。

与此同时,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涉及的自然资源繁多,包括如前所述的“山、水、林、田、湖、草”等,需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密切沟通协作。但是,现状下在实行相关职能权力的情况下存在一些纰漏,比如底数不清、不实以及不全等,空间管制规则缺乏统一性,或者存在冲突的情况,且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及协作,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群众办事难度高。显然,在这样的现状问题之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将面临治理难度大、自然资源管理难度大的挑战。

1.2 机遇

从我国十九大四中全会来看,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并且表明,信息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同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了解社会态势、开拓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2]。此外,还有必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相关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全面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2 信息化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1 优化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整体框架

为了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目标及任务,有必要对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整体框架进行优化构建。一方面,需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科学应用,并对规划、管理、调查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使分布式的数据获取、管理与应用机制得到有效形成。并且,有必要对所有应用进行整合,使信息化服务更加便捷、全面[3]。另一方面,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自然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管理、不动产登记管理、生态修复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地质矿产管理以及测绘管理等等。此外,还有必要为社会工作提供信息化政务服务,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并通过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纳入国家信息化体系,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和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得到有效实现。

2.2 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一张图”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有必要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一张图”,可以构建互联互通“一张网”,实现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具体做法为:对目前具备的多套网络融合打通,构建具体涉密网、业务网、互联网的全新自然资源云平台。在打通网络链路的条件下,使一体化的网“路”有效形成。与此同时,逐渐对各节点多年来形成的存储与计算能力统筹起来,对分布式计算与边缘计算技术合理利用,使强大的自然资源云计算能力有效形成。而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其信息化“一张图”的实现,需从以下方面做好,具体包括:(1)利用统一模式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对自然资源底数统一,然后纳入进自然资源“一张图”当中。(2)对自然资源“一张图”合理应用,结合其中的底数数据与相关大数据资源,对统一的空间规划编制给予有效支撑,然后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进行科学统筹;同时,对主体功能区制度加以完善,对空间管理规则统一,进一步对相关数据沉淀至“一张图”主体当中,使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底线数据有效形成[4]。(3)对大数据技术合理科学应用,基于监管决策体系当中,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制定监督系统,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核查、审批、实施、监测、评估以及预警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管理。

2.3 合理科学应用信息化科学技术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其信息化的应用,还体现在一些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5G通信与物联网技术、遥感与视频技术等。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以及城市发展规律预判提供必要支持。另一方面,利用5G通信与物联网技术,能够对高密度的感知设备进行布设,进一步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天候自动感知,获取准确、丰富、实时的信息,实现对信息目标的监控[5]。此外,利用遥感与视频技术,可实现对农田保护区的监测,还能够对生态保护红线、海岸线等重要管控线实现有效管控,进而为国土空间管制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支持。总之,有必要合理科学应用信息化科学技术,以此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3 结语

綜上所述,信息化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颇高,为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必要对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整体框架进行优化构建,进一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一张图”,并合理科学应用信息化科学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5G通信与物联网技术、遥感与视频技术等。总之,相信将信息化手段合理科学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当中,能够全面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进一步为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文裕,许大为,王时光,顾韩.机构改革背景下的规划信息化[J].城乡建设,2019(21):14-17.

[2] 甄峰,张姗琪,秦萧,席广亮.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60-2072.

[3] 亢孟军,刘珮玥,巩玥,祁琼.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9,26(04):13-19.

[4] 叶梦,孙建华.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J].浙江国土资源,2019(05):45-47.

[5] 王映月,杜娜.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6):34-37+40.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效率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跟踪导练(一)2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