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摄影教学方法初探

2020-12-16 03:00姬永华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

姬永华

摘 要: 摄影是六大艺术之一,在中职学校的工美、文秘、服装、动漫等少数专业中开设有这门课,这是一门地道的小课程,很难得到学校的重视。但自从教育部职业教育司2004年举行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摄影被列入竞赛项目以来,许多学校开始感受到开设这门学科的必要性。但由于起点晚,教材匮乏,教学方法难以定位,课程地位难以界定,因此摄影教学很难融入学校正规的课堂教学之中,许多学校的获奖基本是依靠辅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或参赛学生的“歪打正着”,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而许多获奖者的摄影技术并非真正过关,许多人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

关键词: 摄影教学;实践操作;习作分析;教师点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180

随着数码摄影的不断推广,摄影已走向大众化,拥有相机的人越来越多,外出带个相机已是家常便饭,但真正懂得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造型、摄影构思等的人却为数不多。摄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多实践、多拍摄、多领悟是掌握技能的最好方法。在教学时摄影理论与摄影技法、实践操作最好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把晦涩、难懂的摄影理论融入浅显、形象的摄影实践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学会摄影技艺。

1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习作点评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学生学习初期,大多数学生对于摄影器材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教师需要不断地做示范动作,如让学生明确如何取景,如何按下快门,如何对焦,让学生明白何为俯拍,何为仰拍,何为追随摄影法等。

教师在操作示范或讲解时要细腻,要多次示范,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多个学生,难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着。教师摄影操作的题材以人像摄影或风光人像摄影为主,因为此类题材最常见、最易懂。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的思路紧随教师的教学目标思路。如如何端平相机,如何看取景框,如何进行自动对焦,都必须对学生明言,让学生的眼光集中到教师的身上,让学生观察到教师在拍摄时是如何取材,如何站位,如何进行操作的,以便学生在自己操作时能领会操作要领。

作品点评时,如果学生人数不多,可以直接按数码相机的回放功能进行观看、点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直接性,但缺点是图像过小,不易观察到细节,而且围观的人数不能过多。因此最好是能与多媒体投影设备连接起来,在教室里讲解,通过比较、分析、点评,有选择性地讲解一些摄影理论。如通过远摄、近拍、特写制造的不同效果,讲解摄影理论中的取景技巧、景深与背景处理技巧、光圈与快门运用技巧;通过观看顺光、逆光、散射光等产生的不同效果,向学生讲解摄影用光基本技巧与理论。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习作分析

摄影操作毕竟是以学生练习为主的,因此教师示范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不断练习操作才能学到相应的攝影技法,提高实践能力。摄影操作不怕失败,其实学生也只能在不断失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提出更髙的要求,在失败中寻求正确的摄影理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当然在每个学生摄影操作时,教师都必须在其身边指导。如果学生拥有自己的相机,教师则可以在事先明示摄影要求,把摄影技法全部说给学生听,以便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没有相机的学生,则轮流使用摄影课的相机,教师逐个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轮到的学生进行摄影操作,没轮到的学生在一边听讲或进行摄影构思,尽量减少差错,同时让学生及时应用学到相应的摄影理论和技法。如果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则一来浪费学生时间,二来可能使课堂失控。

当然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不同,也许有的学生其实拍得很差,但他自我感觉不错;也有个别学生可能自我感觉不好,但却不知有时刚好“歪打正着”。因此,在此时教师的分析点评作用非常大。学生拍出来的照片教师可以当场对着相机点评分析,也可以在教室里用多媒体设备集中分析,评选出每次摄影操作的最佳者,以鼓励成绩良好者;对于几个明显不合格者,也指出其不足之处,以鞭策其努力上进。教师从取景、用光、造型等角度进行相应的作品分析后,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摄影理论,明确这些题材摄影的基本要求,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以便在下次操作时扬长避短,拍出符合要求的摄影习作。

3 佳作鉴赏,学生模仿创作,教师述评

诚然,在上课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摄影理论和技法,而要出作品则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让学生接受相应的名作鉴赏,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领略摄影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免学生成为井底之蛙。无论是人像摄影、风光摄影还是动态摄影、生活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特技摄影,都有许多让人赏心悦目的佳作,都可以给学生长长见识。

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这些佳作分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模仿,同时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拍摄技巧、表现方式,这样学生就能综合运用构图、用光、造型等技巧,把摄影理论和技法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当然,学生在实践中的失败是难免的,有时甚至可能与佳作表现方法背道而驰,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学生经过思考—失败—再思考的过程,就会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正确的拍摄方法。此时,若教师进行述评,就是趁热打铁,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心领神会,甚至水到渠成地学会各种摄影技法。

4 定主题学生创作,教师比较分析

在摄影学习的中后期,就进入学生创作的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围绕教师,而第二阶段则反过来,教师围绕学生。在学生围绕教师阶段,教师同样要求学生进行创作,但教师给学生规定主题,规定拍摄要求,如拍摄羽毛球动体照,也可以给点诗意,如要求学生拍摄“人面桃花相映红”“她在丛中笑”等这样引人深思的习作。当然,教师在上摄影课时要根据环境条件设置主题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条件、季节条件等,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让学生有完全放得开的拍摄空间。

此阶段,学生拍摄的成功率自然是非常低的,百里挑一已是不错的成绩了,但教师此时应该以鼓励为主。学生摄影课还是学习为主,出作品毕竟只是少数。教师通过上课时的分析比较,选出少量拍得好的,留作范本,供其他同学学习,也可以作为后学者的模仿对象。

摄影实践活动手法是多样的,数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拍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摄影课教学的效率。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髙,教师要有较强的摄影功底,掌握多种题材的摄影技法,并能突破教师自我的认识框架,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李雪媚.开展中职摄影教学初探.科学导报.2015年1期.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
让生本教育走向生活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多元推导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
理论引领,实践操作,反思提升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以实践操作感悟数学
把握教材内涵,发展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