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研训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2020-12-17 05:30□王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训校本课题

□王 伟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了较大变化。有的教师面对新的改革与变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问题。面对这些困难,仅凭教师个体是很难甚至无法解决的,要想使新的教学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唯有通过校本研训,助推学校内涵发展,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顶层设计,规划校本蓝图

教学改革之初,许多教师积极性很高,纷纷开始在课堂上“照猫画虎”,结果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些问题不断暴露以后,学校领导一致认识到,仅仅靠专家到校进行几场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必须加大校本研训力度,只有校本的才能适应本校教学实际,也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特色的课改之路。

(一)成立队伍兴调研

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具体负责的课改研讨队伍的成立,是对课改中出现难度较大、频次较高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的前提。研讨队伍共梳理出近十条主要问题,如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讨论杂乱无序;绩效评价参差随意;分层作业难于操作;课后跟踪费时低效等。校长室针对课改调研结果,明确了各处室的职责:教学改革得以实施的文化建设由政教处负责;教师的教学理论培训,以及课题的设计与解释主要由学校教科室负责;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评价与监督主要由学校督导室负责;后勤保障由总务处主要负责。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且相互配合,以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保障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建章立制保研训

一是实行行政巡课制度。委派专门的行政人员对每个年级每天都要巡课两次以上,向分管校长反映巡课中发现的问题,把巡课记录上交分管校长。分管校长在每周行政会上汇报一周巡课情况,并及时处理巡课行政人员反馈上来的问题。

二是实行骨干教师及行政人员随堂听课制度。听课教师在课后与上课教师及时沟通、交流课堂教学的情况,并向分管校长上交听课记录,以便于分管校长在行政会上定期汇报听课情况。

三是实行行政人员蹲班制度。每个班级都配备了蹲点行政人员,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的质量、课后作业的批改进行定期跟踪,定期向校长室汇报调研结果。

(三)家校合力促研训

不仅教师和学生是我们开展教学改革的研训对象,家长也是课改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学校不仅在学生的心理调适、学法指导等方面开设家庭教育课堂,更在学生的“绩效评价奖励”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开展家长会、家长读书沙龙、家委会见面会等活动,利用家校沟通平台让家委会主动参与到课改中来,形成研训的合力,使教学改革被家长们认可,继而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躬行实践,提升研训能力

学校立足校本研训平台,注重研训机制的构建、研训过程的夯实,形成有效的校本研训运行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以学习促研训

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向书本学。学校为教师购买了《理解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等一批教学专业书籍,以书本“漂流”的形式供教师们阅读,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校本研训打好理论基础。

二是向同行学。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引领下,组织教师观看“自然分材教学”①课堂实录,分年段、分学科、分专题研究“自然分材教学”。教务处、教科室主任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为教师们上好示范课,并且结合课例逐个解读“自然分材教学”的主要教学环节。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上好引路课、示范课,在备课、说课、评课等环节中促进教师们积极参与互动,针对“自然分材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各备课组强化集体备课研讨实效,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三是向专家学。学校先后多次邀请专家亲临我校,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逐一深入研究并进行解决。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写好教学反思,形成教学论文,丰富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做到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反思的成果转变为教学方式的改善。

(二)以课题促研训

学校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话题,把话题生成问题,把问题生成课题,先后申报了镇江市级课题《云阳学校“自然分材教学”校本化实践研究》、省“十三五”立项课题《“自然分材‘1-6-1’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确定了校本化课题《深度推进“自然分材教学”改革,优化指导教学书的策略研究》。各备课组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申报丹阳市小课题近50 多项。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做到研究、学习、培训三结合,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建立课堂达标检测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了“自然分材教学”的“形”“神”“髓”。学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交流研讨,最终形成了校本化的“1-6-1 教学法”。学校专门印制的《“1-6-1 教学法”手册》成为新教师学习实践的基础,使新教师们迅速了解并掌握“自然分材教学”的主要环节和精神内涵,新教师需通过考核方可实施“自然分材”教学法。

(三)以平台促研训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为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2019年度,学校成立了13 个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发挥名师的示范、指导、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以评比促研训

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评比,以促使教师参加校本研训。如解题评比、命题评比、说课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学反思评比、指导教学书设计评比等。让教师在对比中找差距,在交流中促发展,做到以评比促教师成长,以评比激发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三、瓜熟蒂落,享受研训成果

(一)促进了专业发展

学校按照“理论学习—合作研讨—课堂模板构建—典型引路—专家解惑—总结推广”的思路,精心安排校本培训内容,重点研究“如何发挥教师在‘自然分材’教学中的引领导作用”“‘自然分材教学’中的自学互帮”“最小作业批改背景下的问题跟踪策略”等问题。课堂作业批改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自己,作业批改的形式多样化,主要有学生自批、互批、教师抽批。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互帮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解决大部分基础问题。本校编写的《教学指导书》凝结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科学、更加严谨,对学生的自学互帮指导力度更大。作业批改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指导书》的合理使用,将教师从劳苦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敬业精神。

得益于校本研训的有效开展,学校已经出版了《课堂教学的革命(理论篇、实践篇)》一书,先后有50 多人在国家级的教学比武中名列前茅,发表论文加获奖论文500 余篇,完成课题加获奖课题100 多个。从我校走出了多位江苏省特级教师、镇江市名校长、镇江市十佳教师、丹阳市名师工作室导师。

(二)重构了课堂教学

校本研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首先,学生在自学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帮释疑。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产生思维碰撞。小组内优生帮助弱生,小组成员关系融洽,增强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其次,课堂上学生采用信息沟通牌显示学习进程和感受,减轻弱生课堂举手的压力,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第三,学生紧盯自己的学习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到成长。采用问题跟踪等方式,让优生和弱生结对,优生指导弱生学习,使弱生获得进步,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优生在帮助弱生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实现优生更优。优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前提下,发挥内驱力研究思维要求更高的题目,提高思维能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提升了办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校本研训最终的落脚点。近年来,在老城区生源不理想的情况下,学校初三年级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彰显了校本研训对我校发展的积极作用。随着校本化改革的推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也很好地得以贯彻,学生课堂表现力得到加强;学生勇于表现,善于表达,主动学习、思考的欲望也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含金量也在不断提高,“高质量、有潜力”也成为社会对云阳学校毕业生最好的褒奖。

近年来,学校在课改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了教育同行的认可,但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进入教改的“瓶颈期”。校长办公会和课改行政团队深入班级开展调研,并围绕教学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为教学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课改之路,校本研训成为我校闪亮的教学名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为此,学校决定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思想,紧扣“深度、真实、研究”这三个中心词,依托校本研训,推进“自然分材教学”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出台《云阳学校深度推进教改实施意见》,进一步做实校本研训的过程管理,以“县管校聘”为契机,团结一心,坚定信念,持续发力,为学校内涵发展按下快进键,奏响最强音。

注释:

①“自然分材教学”,是老师根据学生对当堂课中知识掌握的程度,把学生分为已掌握当下学习内容的学生和未能掌握当下学习内容的学生,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方法。

猜你喜欢
研训校本课题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我的微课题研究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