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正“五观”

2020-12-17 05:30向守万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质量观校长学校

□向守万

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五观”,要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这样,才能做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坚定执行者,在具体教学和管理中,才能把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一、校长要有正确的教师观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应该真心关爱教师。一是要正确认识教师。首先,教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人有优点和缺点,教师也有优点和缺点。校长要清楚地认识到,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主导者是教师。其次,教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与一般的人不同。教师的劳动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劳动还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耐心。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是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研究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与班级管理等。三是教师要积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反思者,成为社会性开放型教师。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四是教师要做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坚定执行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以有效引领,才会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校长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用什么标准衡量学生?校长要有清楚的认识,这牵涉到校长和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过去不少教师认为“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校长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学生身上既有优点,又有不足。校长和老师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正视学生的不足,引领学生正确发展,做到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倾情培育。二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既有学生的特点,更有“小”的特点,“小”可能什么都不懂,可能比较顽皮,需要教师既要教育,又要引导,还要做到包容、呵护与激励才行。三是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学生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和成长经历,他们虽然坐在同一教室里,但其掌握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又有所不同,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循循善诱。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有学习上的安全感,才能用心学,否则就会游离于学习之外,成为问题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学生虽然是学生,但某些方面不一定不如教师,教师要敢于面对学生的优势,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学生鲜明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校长要有正确的质量观

什么样的质量是好质量?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正确把握教育的质量观,校长、教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教育的意义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促进个体的发展;二是促进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质量观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于中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未来发展的可塑性及时代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做到德育为先,能力并重。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因为不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文化基础,不仅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我们追求的教育质量,当然包含对学生良好学业水平质量的要求。这就要求正确看待考试,正确看待分数,而且要明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理性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对待考试、对待家长。

四、校长要有正确的管理观

校长管理学校要抓住三项工作:一是重视开展校务会议。学校校务会议由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等组成。校务会议是学校集体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各种问题的民主管理方式,着力研究和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二是重视对教师的管理。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不在“管”,而在“理”。教师需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而不是口头意义上的尊重。校长要多用有说服力的方法来解决教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帮助教师完善教育技能和技巧,帮助教师解决个人或家庭的具体问题,让教师安心教书,潜心育人。三是努力凝聚人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学校需要形成和谐、健康、充满正能量的集体力量,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致,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才是学校发展与提高质量的有力保证。

五、校长要有正确的文化观

学校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自然环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环境建设。就精神文化建设而言,校长和教师需要把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带进学校的精神生活,渗入学生的思想。学校的发展还要用好“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认同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基础和前提,学校建设初期,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师生行为;“管理文化”是重点,不同时期管理的重点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在强调人本管理的今天,要谨防人本管理异化为“人情管理”;“认同文化”是关键,只有大家达成了统一认识,形成了凝聚力,师生才能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也才能成就学生,成就教师,成就学校。

总之,校长在办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文化观,要重点关注人的思想和行为。校长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面对现实;既要仰望教育的天空,又要脚踏实地进行自身修炼,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和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力争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好校长。

猜你喜欢
质量观校长学校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