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7 06:37陈英龙冯春国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幼小学区片区

□陈英龙 冯春国

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位于渤海之滨、黄河尾闾,是鲁北地区的农业大镇。2018年,利津县启动学区制改革。盐窝镇学区在卓群文化基础上,整体推进学区内幼小初各学段一体化协同发展,不仅突显出“一校一品”办学特色,而且不断提高学区教育质量,由此促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一、办学条件均衡化:镇域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物质基础

保障义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幼小初校际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而幼小初学校由基础性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必须在确保场地、设施、师资等基础性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同时,推动幼小初学校从资源层面的外延均衡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均衡,最终办成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现在的盐窝镇各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差,发展极不平衡。盐窝镇学区针对全镇教育大而不强的现实,实施“补短、扶弱、改薄、提升”工程,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对全学区偏远幼儿园和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并且进行提升改造,然后实施政府驻地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三中心”升级改造工程,之后针对非政府驻地学校、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制定并实施《盐窝镇非政府驻地学校(幼儿园)“扶弱补差”工程三年规划(2019—2021)》,继续加大对偏远学校的扶持力度。

近两年来,盐窝学区实现“一二四九”学校布局,使全学区学校办学条件走在全县前列。目前,全学区有市级规范化学校6处、县级规范化学校1 处、市级教学工作示范学校7 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 处、省级一类园2 处、省级二类园3 处、市级现代化幼儿园5 处。办学条件有力改善,从而为全学区幼小初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办学模式集团化:镇域优质教育资源共生共享的有效路径

盐窝镇学区基于学校、幼儿园多,布局分散,采取片区化和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此促进学区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

一是实施片区化办学。根据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把全镇教育资源划分为盐窝片区、北岭片区、虎滩片区,将区域内学校进行片域统筹,提倡片域学校资源整合,学校间骨干教师可以柔性流动,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借此全面提升片域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改进、质量考核等工作水平,从而让同一片区里“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

二是实施集团化办学。在全镇教育发展“一盘棋”的前提下,发挥集团化办学的最大效益。比如,把镇中心小学、十南小学、大赵小学联合在一起,建立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成立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让中心幼儿园、南洼幼儿园、英才幼儿园抱团发展。教育集团内的学校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共同体,在学校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设施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

三、教师发展专业化:镇域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智力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提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此,尽管全学区600多名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但通过“外联内挖”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和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以片区化为依托,全面实施联合教研,彻底打破以往学前、小学和初中“老死不相往来”局面。片区内各学段的教学教研统一组织,并且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等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促全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二是以集团化为依托,同学段之间以优势教研资源为核心,联合组建教研联盟,相关学校分别承担1—2 个优势学科的教研任务,为联盟学校提供样板课堂,各学校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同提高。三是开启“专家”培养模式,遴选优秀教师与名校对接,遴选的教师以“专家”身份参加与名校的业务活动。已先后选派10 名教师到北京、重庆上公开课和做学术报告。四是搭建成长平台。先后组织读书会、微课题研究、课例研究等活动,从而为老师提供展示自我、快速成长的舞台。

仅2019年,全镇教师中有1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获“东营市最美教师”称号、4人获“东营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2 人被评为“利津县教学骨干教师”;在全县优质课评选中,全镇有32 节课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 余篇。

四、校(园)长选用专家化:镇域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关键

新时代的教育最核心的特征是注重质量,质量是根基,而校长是关键。因此,盐窝镇学区非常重视校长园长的培养,努力使校(园)长成为教育教学专家,真正成为爱教育、懂教育、会管理的专家型校长。

一是给校(园)长搭建成长平台。近两年多次组织校长园长到北京、上海、重庆、浙江、江苏等地学习,并与部分名校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强化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互动交流。二是建立校(园)长交流制度,丰富校(园)长的实践经验。2018年有四位校长进行交流。三是引进竞争机制,促生校(园)长自我发展的动力。采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形式,不断优化校(园)长队伍。四是校(园)长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以此带动教师队伍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提高。2019年,镇中学校长担纲负责的《基于大数据的农村初中“精准教学”研究与实践》 获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成为全市唯一乡镇中学批准立项的省级课题,该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镇域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根本要求

盐窝镇各片区按照“参与主体广泛、活动形式多样、研究内容丰富、彰显学校特色”工作思路,构建片区学习共同体,坚守与遵循教育规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学习习惯、倾听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结合学校特点,深化片区幼小初课程衔接研究,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形成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路径,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

其一,以片区为单位,整体规划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建立了幼儿园、小学与初中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十二年一体化教育模式,实现学段教育教学目标、课程计划和考试评价的高度衔接,从根本上保证基础教育的渐进性和连贯性,有效破解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脱节的问题。

其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习惯、学习方法、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自然过渡、平稳发展。比如,开设“培养好习惯,轻松上小学”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在学段的学习生活;召开家长座谈会,全方位宣传“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利用开学典礼,开展“欢迎新同学”等活动;本着优化管理、衔接育人和资源共享原则,开展以健康、读书、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六、家校共育协同化:镇域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言人,是盐窝镇学区一直秉持的工作原则和育人准则。为此,各片区注重深化幼小初衔接教育实践,合力建立幼小初同频共振式的育人共同体,构建形成符合片区特点、适应学生发展的片区一体化育人实践体系。比如,2019年下学期,以初中学校为中心,各片区找准初小衔接切入点,实现初小衔接起点前置,关注问题、呼应热点,组织了初小衔接家长培训活动;聚焦小升初育儿指导、中考改革解读、初中学校宣介、衔接教育指导等家长关注的问题,与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再如,各片区组织幼小衔接家长培训活动,由小学骨干教师与幼儿家长交流上小学前应做哪些准备。由此,家校携手形成强大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快乐健康和谐成长。

七、教育质量优质化:镇域幼小初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目的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盐窝镇学区始终视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和特色建设为路径,以教师考核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全学区各校(园)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各学段教育质量名列全县前列。其中有3 处幼儿园连续三年包揽全县幼儿园年度督导考核前三名;小学段在年度督导和教学工作评估中连续多年受表彰;初中学段,北岭中学获评2018年乡镇教育教学质量第一名。在2019年度校(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盐窝镇学区获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各校(园)精准定位,突出特色,品牌建设取得突破。盐窝中学设施的“笃行教育”,秉承“笃行,成就最好的自己”育人理念,逐步构建形成“不忘初心使命,做教育笃行者”的“笃行文化”,同时盐窝中学努力打造“精准教学”教改品牌,借助“基于大数据的农村初中精准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落实精准管理、精准教学、精准阅读、精准课程,打造智慧校园,开启师生的智慧人生。北岭中学结合北岭片区的深厚的传统文化,践行“文慧教育”办学理念,落实“以慧促文,以文化慧”的校训,努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盐窝镇中心小学努力打造“智趣教育”办学特色,创新实施“以情唤情、以趣激趣、以智启智、智趣交融”教育模式,使益智的种子生根发芽,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虎滩小学以“科技教育创新”为切入点,构建“全息科普教育”,利用“青苗”创客空间、“萤火”创客探究室和“趣味”科技馆三个科技实践活动载体,做实做细常规科技实践活动。虎滩幼儿园的“生活中的数学”,大赵幼儿园的科学游戏,中心幼儿园的传统游戏,北岭幼儿园的国学教育,英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日趋成熟,获得全市幼教同仁的赞誉。

猜你喜欢
幼小学区片区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