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思政 培养奋斗者

2020-12-17 06:37才春海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道德思政

□才春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初心使命定义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大国良师使命”,结合“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学校开展了与课程实施对话。我们以儿童课程为中心,以思政课为落脚点,做“心心相印”“息息相关”“源源不断”“津津有味”“代代相传”的思政课,让每一堂课成为一次思考,每一堂课成为一次践行。

一、做“心心相印”的思政课,直面初心使命

思政课蕴含了我国德育课程改革的初心,课程体现了回归做人,回归生活,追求实效的基本理念。“心心相印”是指思政课,要走心。我们认为好的教育一定是走心的教育。卢梭说过,认识儿童,研究儿童,走进儿童,温暖儿童,这才是我们思政课要做的事情。所以心心相印,是指师者心与学生心印在一起,滋养心田,润物无声。这就要求老师们将思政课与立德树人的初心相结合,在儿童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用心栽培,为学生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做“息息相关”的思政课,结合“六有六好”

“息息相关”,就是思政课采用双轨并行的方式,结合党建,双线组元。党建是主阵地,思政课是主渠道,党建是方向,思政是基础。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我校精准党建特色是“六有六好”,“六有”是有初心、有忠心、有实心、有诚心,有爱心,有信心。“六好”是思想好、校风好、班组好、家风好、教师好、学生好。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价值引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都高度结合,开启协同育人模式,培育时代新人。

三、做“源源不断”的思政课,彰显课程设计

思政课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我们认为要努力构建思政课的两级课程,让学生在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获得道德成长。

(一)基础性思政课程——在国家课程中显性呈现

小学思政课教学,全面采用了全新的统编版《道德与法制》 教材,这就需要教师领悟新教材的理念,增强执教新教材的能力。我校思政教学团队采用了一系列校本教研,系统研究了教材的编写思路、编写体系和结构特点。开发了校本教研三步曲:第一步研整体教材——学年对接;第二步研单元典课——组际教研;第三步研公开教学——团队共研。启动了五环教研模式:集体备课——代表上课——组际议课——反思调整——再设计推广。推出了思政课堂的四大关注:明理、审辨、循情、导行。还结合实际制作了思政教师梯队建设方案:学校思政教师团队选用优秀的专职教师和德育主任兼职教师,努力实现“长板先行”;推进“短板增值”;促进“间隙加密”。引领团队教师在拓宽视野中见多识广,在课堂锤炼中厚积薄发,在实践操作中生成智慧,在异地交流中举一反三,在著书立说中铸就专业。

(二)拓展性思政课程——在校本课程中隐性呈现

思政课程要与儿童展开平等对话,聚焦儿童的生活与成长,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主旨,凸显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于是,我们在校本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成为思政课的拓展性课程。包括书法课程+阅读课程+历史课程+节日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让馆校合作阅读、益智思维游戏、中华传统节日等一大批鲜活的课程走进思政课的范畴,也走进千家万户和学生心中。学校通过采用多元的教学资源,在延伸和补充国家课程的同时,又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做“津津有味”的思政课,实现课堂转型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而课堂教学变革的重点就是课堂转型和课堂创新。思政课的课堂转到哪里? 就是“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

第一,注重开展体验教学,减少说教教育。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来进行思政教学。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保证教育的生活化。

第二,将思政教育融入活动中。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实践空间,以此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经历明理、循情、导行的过程,教学无痕,润物无声。

第三,尝试从微观视角出发即时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微思政”模式。“微思政”看似微小简单,却有独特之处。它关注细节、关注体验、关注问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道德实践培育道德力量。例如:每天早上全体学生的课前誓言,就是我们在这个领域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用微时间、微表达,开放道德体验的时间平台,再将实践转化为内在品质。

五、做“代代相传”的思政课,培养最美的奋斗者

于漪老师说:“一登上讲台,我的生命在歌唱。两个肩头担负着学生发展和民族复兴。”我校思政教师,也用自己的理想信念人格来培养一代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纪春岩老师用坚韧和大爱为四川大凉山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知识和温暖的事迹令人动容,被主题教育巡视指导组推选到全市进行宣讲。

2019年10月16日,我校樊琪老师在佳木斯市教育局举办的思政教学方法变革推进会中做了一节道德与法治的观摩引路课《这些事我来做》,为佳木斯市统编版思政课做引领和示范。课堂通过三大主题活动,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直指价值导向。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游戏教学引入德育点。活动二:细化教学目标,以体验教学突破两条线。一条是学习做事,一条是学习做人。活动三: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擂台、榜样、辩论等互动教学厘清知情意行。通过引领教师研究新教材、领悟新理念、探究新思路,让学生自觉德育,体会角色转变。

对话新思政,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思政与核心素养对话,思政与五育并举对话,思政与家庭共育对话。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教学成为培养新时代好少年的重要力量,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时代的奋斗者。

猜你喜欢
思政课道德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