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20-12-17 08:15杨康林邵明波
农技服务 2020年1期
关键词:颗粒剂化学防治菊酯

杨康林, 邵明波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旱粮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是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和大麦的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世界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1-2]。由于高粱具有对环境的广泛适应性,抗逆性强、资源丰富,且基因组相对较小,已逐渐成为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一个模式作物[3]。根据用途不同,一般将高粱栽培品种分为甜高粱、饲料高粱和粮食用的籽粒高粱3种类型,在籽粒高粱中又将直链淀粉含量在0%~5%的称为糯高粱[4]。糯高粱是酿造酱香型和浓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粱丰1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酒用糯高粱新品种[5],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粱2016002号),2017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高粱(2017)520029]。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推广种植。针对前期红粱丰1号适宜播期、种植密度、种植方式及施肥水平研究,对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以期为红粱丰1号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1 选地、整地

红粱丰1号忌连作,耐旱,怕涝。应选择轮作年限3 a以上、透水性较好、周边没有种植高粱的地块。整地前将前作收获后及时没茬,清除杂草,施底肥,底肥以施N 262.29~324.30 kg/hm2,施P2O5114.07~139.26 kg/hm2,施K2O230.22~369.28 kg/hm2为宜。施底肥后深翻地15~20 cm,均匀一致,不漏耕和重耕,耕后连续进行耙地,整平。

2 播种

选用纯度高,籽粒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原种进行播前处理,播种前1~2 d在阳光下晒种24 h,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4月5日左右人工条播,播种量12~15 kg/hm2,每窝播5~6粒,播种深度为3~5 cm,行株距70 cm×25 cm。

3 间苗、定苗

在红粱丰1号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窝留苗2株。长出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留苗约11万株/hm2。

4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分2次进行,第1次在苗期,定苗时浅铲除草,铲草时尽量少带土壤,以免压住高粱苗。第2次在高粱拔节期,深铲除草,疏松土壤,起垄。抽穗期可以再中耕1次。

5 追肥

首次追肥在拔节前1周内,选择晴天施用N 120~150 kg/hm2。再次追肥为拔节后1周内,选择晴天施用N 150~225 kg/hm2。

6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6.1 紫斑病

增施有机肥,合理施肥和灌溉,避免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的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壤促使病残体腐烂。

6.2 炭疽病

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防止后期脱肥。注意通风排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化学防治主要是用药剂处理种子,如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防治苗期种子传染的炭疽病。

6.3 丝黑穗病

改进栽培技术,与丝黑穗病病原菌的非寄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根据温度和墒情适时播种,避免过早或过晚增加病菌侵染概率,田间植株孕穗期至出穗前及时拔除病株,带出地外深埋,减少和消灭初侵染来源。化学防治以药剂拌种为主,常用的药剂有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用2 g对水1 000 mL,拌种10 kg,种子风干后播种;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12.5%腈菌唑乳油100 mL对水8 000 mL,拌种100 kg,种子风干后播种。

6.4 蝼蛄

主要的化学防治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或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150~200 mL,或40%乐果乳油500 mL拌饵料(饵料为麦麸、豆饼、高粱和玉米碎粒等)5 kg,在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用量30~45 kg/hm2。

6.5 芒蝇

高粱芒蝇成虫对腐烂鱼虾的腥臭味有较强趋性,芒蝇成虫发生期在高粱地边放置装有腐烂鱼虾的溶液集中诱杀。主要的化学防治方法是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拌种,或在幼虫入侵前喷施2.5%敌杀死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

6.6 玉米螟

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喷施药剂的时期选择特别重要,在其蛀入高粱茎秆前必须喷药控制危害。心叶期用3%克百威颗粒剂或0.1%高效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拌10倍煤渣或细沙颗粒,每株投施1.5 g;或用1%对硫磷颗粒剂或1%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1~2 g。

6.7 桃蛀螟

及时收获脱粒,能有效地减少桃蛀螟的危害。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15%茚虫威乳油喷雾,最佳施药时期为各代虫卵的突增期至孵化盛期。

6.8 高粱蚜

高粱蚜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用10%吡虫啉乳油,或50%抗蚜威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或40%乐果乳油等喷雾。

7 收获

一般在9月下旬,红粱丰1号籽粒达到蜡熟末期时收获,捆小捆,及时拉运、晾晒、脱粒。

猜你喜欢
颗粒剂化学防治菊酯
关于颗粒剂登记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如何用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幼虫
欧盟拟禁止联苯菊酯在温室使用
8%好米得颗粒剂在寒地水稻秧田的使用方法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超高效合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
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价格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