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平襄镇马铃薯高产栽培要点

2020-12-17 13:38陈红莉
农技服务 2020年6期
关键词:通渭县薯块块茎

陈红莉

(通渭县平襄镇人民政府,甘肃 通渭 743399)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9.09万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通渭县共辖6镇12乡,其中平襄镇位于通渭县中部,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188万hm2,海拔1 400~2 520 m,年均气温7.6℃,无霜期125~155 d,年降水量约385 mm,年蒸发量约1 550 mm,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而此时期是马铃薯块茎形成期与膨大期,非常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平襄镇气候冷凉,昼夜温度差较大,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和马铃薯果实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平襄镇的土层疏松深厚,钾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种植的马铃薯具有外形均匀、大中薯率高、品质优、口感好等优点。因此,平襄镇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1 000 hm2,已成为了该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现将通渭县平襄镇马铃薯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

1 地块及茬口选择

马铃薯的适应性较强,在合适的水肥条件下,任何类型的土壤均可种植。一般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15~20 cm)、疏松、便于排水,且3年内未栽培过茄科作物或根茎类作物的地块。茬口以豆类、玉米、小麦、莜麦为宜,忌重茬栽培。

2 种薯选择

种薯应选择高产、抗病性强、商品性良好的品种。通渭县平襄镇多种植陇薯7号、陇薯10号、庄薯3号、新大坪等品种。

3 播种

3.1 种薯切块

播种前要严把种薯质量关,剔除烂病种薯及不规则种薯。切刀用75%的酒精或1.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8 min。将经过精选的种薯切成约40 g的块状,确保每个种薯块均有1~2个芽眼。种薯块用草木灰拌种,并晾晒1 d。

3.2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4~28 cm,并于秋后浅耕地、打耱耙平,以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为了避免马铃薯生育后期脱肥早衰、提高产量与品质,应按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重施有机肥的原则进行配方施肥。基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 000~4 000 kg/667m2、尿素12~16 kg/667m2、过磷酸钙40~50 kg/667m2、硫酸钾18~20 kg/667m2。所有基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并用60%的辛硫磷乳油200 mL/667m2,对水4~6 kg/667m2,拌入细土60 kg/667m2,翻入地内防治地下鼠虫害。

3.3 播种

3.3.1 播期 根据通渭县平襄镇的气候条件,早中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5月10号左右,晚中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5月20号左右。

3.3.2 播种方式 一是垄沟种植。该方式的优点是方便排灌,可防止土壤板结,同时可降低绿薯率。每垄栽植两行,垄幅约82 cm,沟深约12 cm。垄上行距35 cm,以垄中线为界等距离种植,株距32~34 cm。以开穴点播的方式种植或机械种植,播种深度为10~13 cm。二是地膜覆盖种植。该方式是在垄上覆膜,可有效解决海拔较高地区前期地温低的问题,种植时株距控制为28~30 cm,其他同垄沟种植。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放苗

播种35 d后相继出苗,此时要及时查苗补苗,避免出现断垄缺苗现象。地膜覆盖种植下,要及时破膜放出串到膜下的幼苗,并封口压实,确保其密闭性,以达到保温保墒的目的。

4.2 中耕除草

现蕾前苗高15~18 cm时中耕9~12 cm,现蕾期浅锄4~8 cm。中耕除草时应注意保护薯根,确保薯块不外漏、不受伤。也可用15%精喹禾灵EC 2 500~3 000倍液清除禾本科杂草。

4.3 培土追肥

现蕾开花期苗高18~20 cm时,从垄沟取5~7 cm、垄两侧各取4~6 cm的土培放在垄面。通过培土加高垄台,为块茎膨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降低烂薯率和绿薯率。马铃薯的产量较高,同时对养分的需求量也较高,结合培土追施尿素8~10 kg/667m2、膨大素和高钾肥适量,可增产15%。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可在现蕾期喷施2~3次多元微肥。

4.4 病虫害防治

通渭县平襄镇马铃薯常见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绿色防控原则,优先采取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4.4.1 早疫病 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发,多发生于叶片,也可感染块茎。叶片发病时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植株成片枯黄。块茎发病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暗褐色病斑,且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防治方法:选用早熟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及时拔除中心病株,进行深埋处理;用80%代森锰锌、70%百菌清或55%加瑞龙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 d喷雾1次,连喷2次。

4.4.2 晚疫病 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可导致茎叶枯死、块茎腐烂卵菌病害。相对湿度超过95%、气温19~23℃时易发病,发病后7~14 d病害会蔓延全地块,导致减产40%。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周边可疑植株,进行深埋处理;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50%甲霜铜800倍液、50%氟啶胺2 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8 d喷雾1次,连喷2~3次。

4.4.3 黑胫病 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始发于脐部,病部及维管束呈黑褐色,湿度大时薯块会腐烂发臭。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WP 2 000倍液和20%喹菌酮WP 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4.4.4 虫害防治 蚜虫用15%吡虫啉、40%灭蚜松或20%氯氰菊酯防治;红蜘蛛用3%阿维菌素防治;烟粉虱用95%巴丹防治。

5 适时收获

马铃薯植株停止生长、大部分茎叶呈黄色、中基部叶片枯黄、薯皮颜色由浅转深、薯块易脱离脐部时干物质的含量最高,此时为最佳收获期。应选择晴天进行人工或机械收获,采收过程中要避免造成块茎的机械损伤。

6 科学贮藏

马铃薯块茎入窖前需晾晒约2 d,并剔除病薯、烂薯、青薯及带有机械损伤的薯块,入窖时轻放轻倒,以免擦伤薯皮。贮藏窖用6%来苏水或生石灰消毒,马铃薯的最大贮藏量不超过贮藏窖容积的3/4,贮藏期间窖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控制在1~4℃和75%~90%。入窖至立冬前,马铃薯块茎呼吸旺盛、散热多,应勤通风散热;立冬后至3月初,马铃薯块茎处于休眠状态,呼吸微弱、散热少,且此时外界温度较低,应封闭窖口或通风口以防发生冻害;3月初至出窖前,气温回升,马铃薯块茎易发芽,应勤通风降温。

猜你喜欢
通渭县薯块块茎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三个好朋友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李鹏鹏书法作品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二)
高铁开到家门口(节选)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