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20-12-17 19:23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中学廖永胜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数学课数学教师习题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中学 廖永胜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书面考试成绩占比,而忽略了课后作业设计及学生完成状况对于数学教学实效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过于片面化,没能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讲评时,没有抓住作业习题中较易出错的代表性题型,只一味从头到尾地将所有习题都一一讲评,没有主次重点,那些简单题型有些本可以一语带过,却耗费时间讲述,浪费了其他重点题型的讲述时间。直接影响作业设计实际成效,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规避、理解习题错误点,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教学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及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无法良好践行数学教学实效,不能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要。

二、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1.鼓励学生间开展小组形式作业讲评

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间开展小组形式作业讲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突出学生数学教学主体地位,增进师生、学生间情感互动交流程度,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又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及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体现出良好数学教学引导实效。譬如,数学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将之前布置的课后作业习题进行了统一讲解,以使学生在还保有作业难点记忆时,激发学生解题共鸣,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解题思维活跃,讲评契机和效果恰到好处,学生能够印象深刻,以保证下次解题中再不犯同样错误。此外,数学教师还要积极提升个人板书书写状况,在为学生做课后作业讲解时更要注重板书规范清晰,才不会出现学生因看不清板书标注而记录成错误点,影响今后做题判断的状况。随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及个性特点,将班级学生科学分成6 个小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讲评活动,这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听过教师讲解后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相关知识点。各小组的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理解,对于同一习题给出不同讲解路径,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氛围异常活跃。教师会巡视旁听各小组成员间的习题讲评内容,对于其中独特见解给予充分肯定,针对讲评中的不足也给予积极引导指正。最后,教师鼓励各小组成员间评选出各自的讲评标兵,同时要求这几位讲评标兵分别到讲台上为学生们进行习题讲评。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教学互动形式,不仅有效契合初中生参与积极性、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的自然特性,更增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数学核心素养,实现良好数学教学实效。

2.课后作业设计要具有代表性

初中数学学科较小学数学有一定难度,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一定要注重代表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师在布置设计课后作业时一定要针对学生日常错题率和教学重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课后作业。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习题,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将课堂教学知识与课后作业融会贯通,学生对于这些题型也会理解掌握得更加透彻;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进师生间情感互动交流程度,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及综合素养,良好践行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成效,满足新时期数学教学需求。

3.将课后作业完成纳入数学素养评定体系

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学生数学素养评定体系,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有效推动学生数学成绩和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体现出数学教学引导实效,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要。譬如,数学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和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摒弃以往过于注重书面考试成绩的教育理念,而要将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及课后作业完成状况纳入数学素养的评定体系中。数学教师通过将课后作业完成全面纳入学生数学素养评定体系,不仅能够极大激发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积极性,增进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课堂互动程度,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全面促进学生数学成绩及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践行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成效,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

本文主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具体策略。新时期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能力特点,制订实行有效作业设计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优秀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及核心素养,良好践行数学教学成效,满足素质教育需要。

猜你喜欢
数学课数学教师习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有趣的数学课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