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山区黄秋葵栽培技术

2020-12-17 22:36罗兴红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秋葵害虫

罗兴红

(浏阳市小河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 浏阳 410308)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金三角”交汇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无霜期短,土壤肥沃,耕层深厚,山区土质较好、水质良好,土壤感染性病源菌少,虫口密度小,是黄秋葵露地保健栽培的理想生长地。黄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源于非洲,浏阳菜农又称之为洋辣椒[1]。黄秋葵为药食兼用型作物,食用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2];因富含多酚和黄酮等活性成分,而多酚具有抗氧化性,抑制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黄酮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降低人体胆固醇,预防血栓形成,减轻心脏血管闭疾病发生,功效明显[3~5]。近年来,黄秋葵因味美鲜嫩兼有保健功效,深受人们喜爱,渐成餐桌上的家常菜肴,也是宴席必备菜之一,久有盛名的新兴蔬菜已成了华夏新宠[6]。提高产量是种植黄秋葵的首要目标之一。虽然目前黄秋葵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研究比较多,本研究立足于黄秋葵保健栽培,突出特色产业发展,针对采收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开展包括品种选择、选址整地、肥水管理、保健技术和适时采收等内容的关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探寻最佳栽培条件,为黄秋葵的生产提供参考。

1 选择品种

品种是增产增效的第一要素,选择好优势品种,才有核心竞争力。在生产上应根据浏阳山区气候、土壤肥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以及食用习惯等综合因素,着重考虑抗病、早熟、长势中等、肉质柔嫩且符合当地消费习惯、丰产性能高的品种。如清福、五福等高品质优良组合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当地种植习惯。

2 地块选择

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比较广,在贫瘠的地块、新平整的土地都能正常生长,基本上不择土地,但怕渍水,不宜与锦葵科作物连作。因此应选择前茬为白菜、辣椒或萝卜等菜地或前作为水稻的稻田,有条件的田块还需要进行冬季深翻冻坯。为有效利用阳光和发挥边际效应,还应选择耕作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排灌方便的梯形田易获高产,茬口选择3 a内未种植棉花等锦葵科作物的地块[7~8]。

3 整地施肥

播种前再翻耕1次,整地做畦,做成1~1.2 m宽的畦面,厢间开15~20 m深的排水沟,同时开好围沟,围沟比厢沟低3~5 cm,更有利于雨季排水。黄秋葵根系发达,需肥量大,翻耕前3~5 d施入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1 000~1 500 kg·667m-2、45%氮磷钾复合肥20 kg·667m-2,将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深埋于土壤中间。

4 适时播种

播种前先将种子进行药剂处理,一般用60%吡虫啉悬浮剂600倍液拌种2~3 h,然后放置阴凉处晾干。选晴天下午5时后,播种以点直播为主,方便、省时、出苗快。一般按株距60 cm,行距40 cm,栽植1 500~1 000株·667m-2。每厢平行式开穴,种植两行,每穴2~3粒种子,穴深2~3 cm,然后再覆2 cm左右细土。厢面干燥的,播种后及时浇水,保证出苗整齐一致。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播种3~5 d,黄秋葵出苗快,要保持厢面湿润。盖土不能晒得过白,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及时到田间查苗。每穴留1株健壮幼苗,其余的拔掉,对于严重缺苗的地块,要及时补种,保证足够的苗数。定苗后及时用高效盖草能进行行间除草,保证肥料利用率,在幼苗5~6叶,用1%尿素低浓度根外追肥促苗,促幼苗早生快发。

5.2 肥水管理

黄秋葵生长过程中对肥和水的要求很高,因此要控制好肥料和水分的用量,总体上是掌握“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9]。黄秋葵怕涝,而挂果前降雨多,在雨季要注意排水,在干旱季节要在早晨和傍晚浇水。黄秋葵喜肥,所以前期的施肥对其生长和结果很重要,但不能够猛于施肥,易徒长。第1次采收后,需重施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将肥料施入土中,一般施45%复合肥20 kg·667m-2,或尿素和氯化钾各10 kg·667m-2;在盛果期间,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为确保连续结果和幼果鲜嫩,每隔10d左右施1次,施1%低浓度的尿素水。

5.3 整形摘叶

黄秋葵的枝条生长和开花结果习性比较有规律,一般情况一个枝一朵花一个果。采果后剪去枝叶,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发生,同时还可以节约土壤养分[10]。

6 及时采收

黄秋葵株高25 cm左右、7~9片时即开花结果,以后只要阳光肥水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果。采收期较长,约70~120 d。一般在幼果长约10 cm时(谢花后4 d)采收,不可采收太迟,太迟影响品质。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

7 绿色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保健技术”为抓手,实施“绿色植保”战略,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化防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黄秋葵的猝倒病、立枯病、卷叶螟、蚜虫、斜纹夜蛾等病虫害,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生产出的蔬菜更为安全、健康。

7.1 农业防治

7.1.1 种子处理 兼顾品种的适应性和商品性,选用抗(耐)病品种;在播种前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在冷水中浸泡10 min,然后放入52~55℃的温水中浸种10~20 min,并用木棒不停地快速搅拌,以使种子受热均匀,务使种子烫伤。也可以用吡虫啉、噻虫嗪种子处理剂与枯草芽孢杆菌等杀菌剂混合拌种处理。

7.1.2 清洁田园 收获黄秋葵后及时拔除黄秋葵秸秆、清除病虫残体和落叶,并带出作业田外集中处理。有条件的黄秋葵种植区进行翻耕冻坯或冬季灌水灭蛹,压低病虫越冬基数,降低来年虫害发生机率。选择土质肥沃、避风向阳、地势较高、排灌水方便的田块,培育无病虫危害症状的壮苗。

7.1.3 轮作换茬 黄秋葵不耐连作,前作种植锦葵科作物的土壤,不能作为黄秋葵种植基地,发病严重的土壤在第二年种植水稻进行水旱轮作,以减轻土传病害危害。

7.2 物理防治

7.2.1 诱杀害虫 可用25 cm×30 cm诱虫黄板30片·667m-2,用竹片固定诱虫黄板的两侧,然后插入地下。悬挂位置:苗期将粘虫板悬挂于距离黄秋葵上部15~20 cm,随作物生长高度不断调整粘虫黄板的高度,悬挂高度应距离作物顶部15~20 cm为宜,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

7.2.2 灯光诱虫 每2 hm2安装1盏太阳能频振杀虫灯引诱鳞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害虫等害虫扑灯,从而击毙害虫。杀虫灯的悬挂高度在150~180 cm为宜,开灯时间为下午19~23时。

7.3 生物防治

7.3.1 赤眼蜂寄生技术 赤眼蜂是鳞翅目害虫的天敌,在鳞翅目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放蜂。一般每667 m2设置2个释放点,每点放1万头卵块。蜂将卵寄生在害虫卵内,由赤眼蜂幼虫取食斜纹夜蛾卵黄,使之不能孵化,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7.3.2 性信息素技术 在鳞翅目等害虫的成虫盛期,每667m2安置1个飞蛾诱捕器和性信息素诱剂(诱芯),诱杀雄性成虫,使其不能与雌蛾交配,减少产卵量,降低孵化率,达到控制下一代幼虫为害的发生。

7.4 药剂防治

7.4.1 苗期病害防治 在苗期始见立枯病、猝倒病时,用30%恶霉灵水剂600倍液淋蔸,每次每隔7~10 d,连续用药2次。

7.4.2 斜纹夜蛾害虫防治 在开花前用0.3%印楝素800倍液喷雾,5 d后用0.3%印楝素1 200倍液再喷雾1次;出现蚜虫为害时,用0.3%印楝素800倍液和1.8%吡虫啉1 000倍液混合喷施或11 000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

7.4.3 介壳虫防治 在黄秋葵上偶尔也见有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等介壳虫的发生危害,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为害发生时在鲜果上产生排泄物,极不易清除干净,影响食用品质和外观形象。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介壳体内,防治比较困难。可在发生初期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11],每隔7 d一次,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黄秋葵害虫
黄秋葵对肉兔屠宰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害虫的克星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黄秋葵籽乳制品的工艺研究
寓言二则
绿色无公害特色蔬菜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