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18 11:11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4期
关键词:阴影支原体准确率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0 引言

在儿科临床疾病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支原体感染是主要发病因素,病情发展快速,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合并其他疾病,从而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指标,需要临床及时诊断,并在确诊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由此才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2]。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本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开展实验研究,以本院筛选出的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从我院接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筛选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和X线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在CT组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从6个月到1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18±1.36)岁;患病时间从3天到17天不等,患病平均时间为(10.98±2.49)天。在X线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从7个月到1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21±1.31)岁;患病时间从3天到17天不等,患病平均时间为(10.79±2.31)天。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年龄需在6个月到10岁之间。排除标准:存在因感冒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排除;存在支气管炎、哮喘疾病的患者排除;有肝、肾、心等脏器器官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以上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内容并自愿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CT组和X线组患者在一般数据资料比较方面不存在比较性,P>0.05。

1.2 方法

给予X线组患者X线诊断方式,采用X射线摄影诊断系统对患者胸部正侧位进行拍摄,曝光参数根据患者的体厚来调整。为了减少射线的剂量,拍摄时间需要在患者安静的时候,靶片距设置为100cm~150cm。

给予CT组患者CT诊断方式,采用64排螺旋CT,层距为5mm,层厚为5mm,将肺尖到肺底部位作为扫描部位,电压设置为110kV,电流为100mA,1秒为扫描时间,肺窗设置为(L2500:W1000),纵膈窗设置为(L45:W450)。对患者病灶所处的位置,密度、形态、大小等情况进行依次检查。之后进行增强扫描,上述参数保持不变,选用碘海醇(国药准字H20000593)作为造影剂,按照每秒2ml的速度进行输注,然后进行扫描,获取内部CT和病灶边缘的结果。如果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依从性较差,需要给予患者服用3%浓度的水合氯醛(国药准字H32022265),剂量为每千克1.5ml。诊断过程中需要严格观察胸腔积液、病灶分布、内部结构等情况。

1.3 评价指标

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比较,对CT诊断方式和X线诊断方式的影像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涉及的资料及数据均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CT组和X线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的比较

表1 CT组和X线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CT组患者中确诊28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而X线组患者中确诊22例,诊断准确率为73.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83,p<0.05。(详见表 1)

2.2 CT组诊断影像表现情况

CT组中单侧存在病变的患者为11例,其中左上叶病变患者3例,左下叶病变患者4例,右侧上叶病变患者2例,右侧中叶病变患者1例,右侧下叶病变患者1例。有17例患者双侧病变,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病灶支气管壁有明显增厚,肺部纹理的数量变多,条索状阴影、斑片状影等大面积呈现。有一些患儿出现肿大的淋巴结症状,出现胸腔积液、肺部空洞等情况。从病灶CT特征情况来看,有6例患者肺部纹理增多,有4例患者出现斑点阴影,有21例患者出现斑片阴影,有8例患者出现磨玻璃阴影,有5例患者出现条索阴影。

2.3 X线组诊断影像表现情况

在X线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累及1个到2个肺段,增高影密度明显,对于累及1个肺叶的患者,主要使以下肺为主,增大了肺门影,清晰度不高。有3例患者胸膜病变,存有少量胸腔积液,病灶一侧伴有胸膜反应,例如胸闷、咳嗽等。有9例患者肺间质性病变,变大了肺门,纹理变粗且增多,结构呈紊乱状态,模糊了边缘。有7例患者小叶性肺实质浸润性病变,肺部中下段有云絮状或者斑片状的阴影,模糊了边缘,有不一致的密度高度。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在临床中不能及时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病情将难以控制,出现其他并发症症状[3]。因此需要临床中采用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进行确诊[4]。

CT诊断是临床一种主要的诊断方式,相比较X线诊断方式,其能够明确显示患者肺部的病变状况,而且其放射性不存在,对患者不构成伤害[5]。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CT组患者中确诊28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而X线组患者中确诊22例,诊断准确率为73.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83,p<0.05。CT诊断方式单侧存在病变的患者为11例,有17例患者双侧病变。X线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间质性病变和小叶性肺实质浸润性病变为主,这说明了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的研究与临床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例如在龙良均的研究中,采用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72.50%,而采用CT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CT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X线组,两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本文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采用CT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阴影支原体准确率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