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油用胡麻产业体系示范点建设及关键栽培技术

2020-12-18 03:51朱勤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崇信县油用胡麻

朱勤娥

(崇信县种子管理站,甘肃崇信744200)

胡麻是崇信县主要经济作物,也是主要油用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0.4万hm2以上,因长期以来的粗放耕作,导致胡麻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一直不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胡麻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2018年在平凉市农科院主持下,按照“集中连片、示范带动”的原则,实施了国家油用胡麻产业体系崇信示范县建设项目,通过推广性能稳定、高产、抗病等优良胡麻新品种,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扩大示范面积,提高胡麻生产整体效益,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油用胡麻生产的积极性。现将国家油用胡麻产业体系崇信示范点建设情况及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项目实施情况

1.1 示范点建设情况

2018年,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以项目建设带动群众脱贫的原则,崇信县将国家油用胡麻体系建设项目崇信县示范点选择在本县较为贫困的新窑镇大兴村实施。2018年崇信县共种植胡麻面积为0.4万hm2,其中新窑镇种植面积为0.09万hm2,示范点建设涉及大兴村大坪、炎和坪、沙滩、花儿坪、大湾、大坪、腰儿山7社147户,投放陇亚13号优质胡麻籽种共750kg,尿素2000kg,种植面积14.3hm2。3月30日—4月3日组织统一播种,播种量52.5kg/hm2,机械耧播,施复合肥225kg/hm2。出苗后,根据胡麻长势,中耕松土除草3次,实施“一喷三防”工作1次,有效地防治了地老虎、立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了胡麻健康生长。

1.2 生长表现

1.2.1 苗期(4月上旬—5月中下旬) 苗高3~6cm时进行了第一次除草,苗高10cm 左右时组织农民群众结合第二次除草进行了中耕,出苗率良好,幼苗健壮,长势特别好。

1.2.2 现蕾期(6月上中旬) 现蕾期组织农民群众进行了第三次中耕除草,由于天气干旱少雨,部分胡麻田长势欠佳,但示范田胡麻长势特别好,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

1.2.3 花期(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 在胡麻花期,崇信县遇大到暴雨天气,降雨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降雨量之多,创历史同期新高。本次降雨使崇信县不同程度受灾,造成小麦、胡麻、玉米等农作物严重受灾。

1.2.4 灌浆期(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 胡麻灌浆期阴雨天气仍然较多,对胡麻果实的成熟影响很严重,导致全县胡麻产量降到低点。最后进行田间测产,示范田胡麻平均产量450kg/hm2,而当地老品种几乎绝收。

1.3 建设成效

通过示范点的建设,推广应用了适期早播、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栽培技术,让农民切实看到了新品种胡麻种子的抗旱、抗冻、抗病虫害、丰产等的优良特性,特别是在2018年多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新品种胡麻陇亚13号抗倒伏表现突出,加之良种良法配套,加快了胡麻先进实用技术集成推广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胡麻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天气影响,2018年胡麻收成大减,让持观望态度的农民更加犹豫不定;二是部分农民在种植时就参杂了地方品种的胡麻种子,结果导致长势欠佳;三是耕作粗放的现象仍有发生;四是部分农民对机械种植认识欠佳,仍旧坚持传统的撒播种植。

2 油用胡麻关键栽培技术

2.1 轮作倒茬,精细整地

种植油用胡麻不能连作,胡麻连作种植会使土壤中单一养分过度吸收引起养分失衡,同时病害连年侵染加重,虫害继代繁殖,杂草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胡麻产量。因此,应轮作3年以上,前茬作物以小麦、马铃薯、玉米、豆类茬种植为宜,以豆类作物前茬最好。胡麻属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顶土能力弱,要求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伏耕或秋耕,并及时耙耱,做到土壤平整、土块细碎,达到土绵土细、土质疏松,为胡麻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2 因地制宜,适时早播

胡麻喜凉耐冻,当温度高于5℃时即可出苗。因此,当平均气温达到7~8℃时即可播种,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期早播,早播可有效利用土壤墒情,有利于出苗及培育壮苗,获得较高产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崇信县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为宜。

2.3 科学施肥,适期追肥

胡麻施肥以基肥为主,尽量控制氮肥施用,氮肥施入过量会导致胡麻后期贪青晚熟,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胡麻需肥规律,一般在播种前底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0~35000kg/hm2,基施尿素12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氮、磷配施比例为1∶1.5。根据胡麻后期田间生长情况,有缺肥现象时,可在现蕾至开花期遇雨追施尿素75~90kg/hm2,或在胡麻籽粒形成期用磷酸二氢钾1.5~2kg/hm2、尿素3.75kg/hm2,兑水300kg 喷施,可明显提高胡麻产量。

2.4 精选良种,合理密植

一般选用适宜当地栽培优质、抗病的陇亚、宁亚系列优良新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摊晒,清除草籽、杂质、秕粒等。山旱地、塬地播量75kg/hm2,保苗375万~450万株/hm2;川地及土壤肥沃的地块播量90kg/hm2,保苗450万~525万株/hm2。以条播形式为宜,行距15~20cm,播种深度3cm 左右,遇干旱年份及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相应深一些,播后应及时耙耱镇压。播种至出苗前,如遇降雨及时耙耱,破除板结。

2.5 中耕除草

胡麻最易受杂草危害,在胡麻苗期杂草与胡麻争水争肥,造成胡麻幼苗生长缓慢弱小,要尽早除去杂草,一般要求在胡麻生长期间进行2次人工除草,苗高10cm、现蕾期各进行1次,也可以在苗期用适宜的除草剂配合进行喷雾除草。

2.6 病虫害防治

影响胡麻产量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锈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漏油虫、蚜虫及地下害虫,播前用辛硫磷7.5kg/hm2或3kg/hm2甲基异柳磷拌细土300kg,结合整地撒入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在胡麻田中发现零星发病植株,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g/hm2对水225kg 喷施防治立枯病、炭疽病和枯萎病。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锈病、白粉病。生长期间如发现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治,采取连片、联防措施加以防治,用10%敌杀死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喷防漏油虫。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2.7 收获

当胡麻田间75%的蒴果变黄、下部叶片脱落、籽粒变硬时收获,收获过早没有完全成熟,收获过迟胡麻籽粒易脱落,均影响产量,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收获。收获前应拔除结籽的杂草和芸芥等,留种田还应拔去杂株,以保证种子质量,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

猜你喜欢
崇信县油用胡麻
崇信县:平凉红牛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首立“规矩”填补计划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空白
甘肃崇信县冬小麦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无言的丰碑——记中铁一院胡麻岭隧道设计科研攻坚战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