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0-12-18 07:42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平市农作物秸秆

王 浩

(高平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 高平 046700)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长期以来把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燃料转变为以煤、油、气等为主的现代化能源,农作物秸秆传统利用价值和地位急剧下降,秸秆废弃焚烧成为愈演愈烈的普遍现象。如何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基于对高平市农作物秸秆的调研分析,提出一些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和想法,以供参考。

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成效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富含纤维、木质素、淀粉、粗蛋白等有机物,是一种可再综合利用开发的植物体资源。截至2019 年底,高平市粮食种植面积3.533×104hm2,其中:小麦0.079×104hm2,玉米 3.135×104hm2,薯类 0.095×104hm2,谷子、高粱、豆类0.224×104hm2。全市农作物秸秆每年理论资源量为15.62×104t,可收集资源量14.72×104t。经初步统计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92×104hm2,秸秆综合利用率82.8%。其中: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2.925×104hm2,燃料化使用 0.2×104t,利用面积 666.67 hm2;饲料化使用 0.93×104t,利用面积 0.31×104hm2。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引导之下,通过宣传教育、资金扶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在政府、企业、农户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1 秸秆露天焚烧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高平市2019 年8 月—12 月重污染天数为0,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到96 d,同比高于2018 年的82 d。秸秆焚烧重点防护的野川镇,农田里不仅再难以看到焚烧的漫天浓烟,取而代之的是运往工厂的一捆捆农作物秸秆商品。

1.2 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高平市经过多年实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并在丘陵山地推广秸秆整秆覆盖耕作农业技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保持在3%以上。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抗旱保墒,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对耕地质量与农作物产量提升效果显著。

1.3 秸秆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高显著

在农机购机补贴的大力推动下,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设备数量增幅明显,2019 年新增秸秆综合利用机械73 台,其中:秸秆还田机械新增35 台,秸秆打捆机新增38 台;秸秆收储设施快速发展,2019 年新增2 个秸秆青贮池各7 000 m2,新建4 500 m2干草库3 个。促进了全市硬件设备设施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高平市政府部门加大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焚烧秸秆场景一去不返,农田耕地质量大幅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随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入,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2.1 农民对秸秆资源利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近年来,通过高平市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教育和各项行政举措,农户逐渐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在农田中秸秆焚烧已基本杜绝,人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农民没有真正认识到秸秆的资源价值,思想意识中仅仅对秸秆资源利用有了初步的认知,但不知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完成秸秆资源再利用这个利农惠民项目,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相关方面的政策不够清楚,这影响了农户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制约了秸秆资源再利用的发展。

2.2 秸秆作燃料化、原料化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秸秆作为传统燃料,具有成本低廉、产量丰富等优点,但其运输、储存成本大,虽推广使用的秸秆打捆机方便了秸秆运输,将秸秆逐步转化为商品,但也增加了秸秆资源的使用成本,加之高平市农田地块破碎、机耕道路发展缓慢,运输成本也随之增加,而作为燃料产生的热值仅占同等质量煤炭的40%左右。为避免秸秆霉变,需要将秸秆烘干处理,在干燥的环境在贮存,这也导致储存成本远高于煤炭;作为原料化使用目前主要用于造纸,在面临运输、贮存等成本投入的同时,其前期购置设备投入成本大,短期内难以实现企业的丰厚盈利。

2.3 农作物秸秆市场化产业链尚未成型

在高平市政府逐年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下,秸秆综合利用专用农机设备与专用设施,得到了初期的建设与发展,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秸秆市场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秸秆收获、捡拾、打捆、运输到加工利用,各个环节尚未形成专业的产业服务链,在惠农惠工政策的引导下,虽有一些社会企业开始重视发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但因市场效益不佳,仅靠政府资金补助维持,加之缺乏地区龙头企业带动,成熟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和运作机制还未构建定型。

2.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较为单一

高平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以玉米为主,玉米秸秆约占总秸秆量的91.67%,在实际的走访调研中,每0.067 hm2玉米干秸秆年产量在250~400 kg,每0.067 hm2玉米秸秆还田使用量为200~300 kg,而剩余25%左右的秸秆量需要寻找其他的方式资源再利用。目前高平市秸秆资源再利用主要以秸秆粉碎还田为主,所占比例为87.12%,其他途径的秸秆利用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单一成为目前较为突出的难题。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策略

3.1 秸秆禁焚与综合利用宣传教育要并行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惠农利民的可持续发展工程,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引导农民树立秸秆和籽实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搞好秸秆综合利用也能增收的新观念。开展秸秆还田、免耕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发展秸秆经济。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使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焚真正从“让我做”向“我想做”的行为转变。

3.2 加快资金扶持力度,加大政策倾斜角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秸秆综合利用现阶段缺乏商品竞争力,短期内难以取得市场效益,无论是企业、农户,若在短期内无法取得收益,其产业难以维持,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因此要建立更大力度的奖励机制,对秸秆还田后增加有机肥投入、或有效利用秸秆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或奖励。同时各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加大推广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立示范基地,对推广项目的技术、设备引进给予适度补贴。

3.3 优先帮扶企业发展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还田化利用是资源经济化利用的一种初等方式,而农作物秸秆市场化发展、产业化建设,是真正将秸秆推动成为商品的一种本质性转变,实现秸秆与籽粒同等经济地位。“政府是领路者,农民是参与者,企业是创造者”,政府其力在通过政策引导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秸秆商品早期市场搭建一个良好的条件,前期加强政策优待,逐步减少政府干预,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秸秆综合利用完全市场化运作,企业是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角色,主动抓住政策机遇,改进生产技术,上结政策下应市场,打通利益链,实现农作物秸秆产业化效益。

3.4 实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的双加模式

农作物秸秆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1 kg的玉米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其营养价值约等于0.3 kg的玉米,但市场售价却远低于玉米价格。高平市作为农作物秸秆大产区,每年秸秆供应量完全可以满足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秸秆揉搓加工技术是目前一种效果不错的秸秆物理处理方法,应用挤丝揉碎机对秸秆精细加工,使之成为柔软的丝状物,其质地松软,能提高牲畜的适口性、采食率和消化率。秸秆养畜,不仅可以促进全市畜牧业的发展,而且牲畜产生的粪尿肥可以反哺农田,实施“双加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适合全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高平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应以政策为引领,以推广示范为先驱,以制度健全为保障,在工作方法上,主体是农民,出路在技术,关键在企业发展,重点是增加投入,必须利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来发展秸秆经济,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使农民增收,企业增利,最终实现全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平市农作物秸秆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高平市:科普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山西省高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高平市:搭建纪检干部学习交流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