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0-12-18 20:46江苏泗洪县上塘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生活

◇(江苏:泗洪县上塘镇中心小学)

一、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了解政策意图,但在布置作业时依旧秉持着传统的作业观,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片面强调机械学习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业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符。基于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对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进行研究,是一个紧要而实际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重量轻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并不理想,简单机械的题海战术、传统乏味的课后习题和辅导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正因如此,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了解作业的意义,更别提掌握解题的技巧了。他们多数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考试,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甚至会选择抄袭答案,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抑制了他们数学方面的创新发展。

(二)作业形式单一枯燥

小学数学作业仍以书面作业为主,这种形式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更不符合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天性。我们应该知道: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通过相关训练,增强小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锻炼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不同的作业形式着手,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作业布置方式缺乏层次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层作业逐渐流行。但大部分教师即使有利用分层的观念,也利用不深甚至是从未利用。

全班统一模式的教学,虽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却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吃不饱”“不够吃”的现象也由此出现。同样标准的数学作业,学生却持有不同的态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天重复着他们认为简单的题目,无疑是浪费时间和资源,抑制发展;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每天尝试几乎完成不了的题目,深深打击了自信心甚至是自尊心,大大削弱了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对策

(一)作业内容丰富化,增加学生的体验维度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张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强调作业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生活自身便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学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问题是小学数学作业内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全面考虑各种作业形式的比重。

第一,当前大多学校布置独立作业,强调了思考的独立性却忽视了合作意识的培养。现代教学应当充分体现“立体化”“群言堂”,确保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交流。

第二,书面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容易产生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弊端,设计实践性作业可以很好地弥补。坚持将“学”和“做”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生活与社会的本领,让学习数学变成与学生个体息息相关的活动。

(三)作业布置分层化,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数学作业也时常是“一刀切”,背离了个体之间各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

社会、学校和教师一直以来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动性权利,将学生视为真正的独立能动的个体。因此,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等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主挑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当家做主的作用,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学生地位中心化,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拥有适当的权利主动选择作业,提高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代表他们布置作业,树立学生的主人观和责任感,也可以让学生在竞赛中完善自我。批改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参与,采取学生互批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生活
生活感悟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