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河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

2020-12-18 22:37马晓丽
中国种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南繁种业种质

马晓丽

(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石家庄 050031)

种子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十二五”以来,河北省多次出台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文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科技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步伐。

1 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9 年以来,河北省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着力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特色优质品种,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全省种业发展优势特色日益突显、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河北省农业农村工作保持良好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1.1种子企业实力稳步提升2019 年全省种子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374 家,注册资本达到44.4 亿元,省内实行“生产经营相结合、有效区域为全国”的种子企业数量达到6 家,20 家企业的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价达到A级以上,其中8 家达到AAA 级。全省种子企业年科研投入超过2.5 亿元,以企业为核心的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

1.2品种创新呈现崭新面貌审定品种数量持续增长,216 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绿色优质品种占比不断提升;416 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完成引种备案程序,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需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登记品种数量稳步增加,2019 年审核上报8 批494 个品种,农业农村部复核公告登记了301 个。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实施以来,河北省已审核上报品种1132 个、获准登记763 个,登记数量居全国第6 位。节水的关键在农业,而农业节水的重点在小麦[1]。节水小麦品种推广再创佳绩,在全省继续组织实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项目,年度推广节水小麦品种35.7 万hm2,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18.1 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4.5%,累计减少地下水开采16.36×1011L。

1.3资源普查取得良好开端河北省2019 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省厅制定印发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全面推进普查收集行动开展。3 月下旬,组织对全省141 个县(市)进行了技术培训,各县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印发文件通知、制发宣传单等形式,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农村大喇叭等平台,广泛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意义,征集种质资源线索。截至目前,已征集种质资源1492 份,为摸清河北省种质资源“家底”打下了良好基础。

1.4南繁规划落实进展明显在基地建设上,占地22.4hm2的河北省海南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已具备使用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完工;2019 年继续在海南省南繁科技城周边流转土地14.82hm2,使全省南繁基地在国家南繁规划的核心区面积达到29.64hm2,省级南繁基地总面积达到52.04hm2,石家庄、张家口、沧州等3 市已建成或开建的市级南繁基地项目,为保障南繁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南繁管理上,省、市两级种子管理机构普遍开展南繁种子质量鉴定,省内南繁单位科研育种活动有序开展,对各南繁基地配套设施的多规合一测量基本完成,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南繁规划落实打好基础。

1.5种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市场监管上,开展种子企业督查、春秋季市场专项检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关键环节,与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周边省份普遍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经常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和执法交流活动,实现了区域协作的常态化,有效震慑了涉种违法行为,种子市场秩序持续向好,种子经营者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没有发生涉种大案要案。

在质量监管上,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种子质量认证示范工作成效明显,试点单位的质量意识和种子质量明显提高;节水小麦补贴项目繁种田检查和种子市场、企业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没有发生重大种子质量安全事故。

在项目建设上,通过县级申报、省级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河北省辛集市、赵县、围场县、磁县、大名县、任县、平泉市7 个县(市)获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认定数量与山东省并列第一,为进一步推动全省良繁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应急保障上,积极推动国家和省级种子储备制度的落实,加强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监管,省级储备品种更加科学,规模更趋合理,为保障河北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作物种业发展中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一是种业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新修订《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河北、四川、海南、天津等多个省(市)也出台或修订种子管理地方性法规,农作物种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种的新阶段。二是企业发展进入平台期,种子企业压力不断增大,在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很难进一步扩大规模。三是社会资本投入进入观望期,种业的社会资本面临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收慢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资本进入种业领域的信心。四是种子企业发展进入分化期,企业多小散的现状面临严峻形势[2],融合发展、抱团发展是趋势,要求高科技集约化发展,努力谋求发展新机遇。

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河北种业,必须正视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只有找准自身坐标、创新发展理念,化挑战为机遇、从困难中找办法,才能实现全省农作物种业新发展。

3 加快河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建议

3.1要展现服务保障的新作为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均就现代种业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从长远看,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紧平衡将长期存在,从当前看,2020 年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对粮食生产成本、农民种粮比较效益都构成较大压力。河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在环境资源趋紧、耕地面积受限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滑坡,必须大力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发挥好农作物种业的基础保障作用。

3.2要抓住特色发展的新契机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在农业生产中,表现为对强筋小麦、鲜食玉米、高蛋白高油大豆、高油酸花生等特殊用途品种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大。河北省在节水优质小麦、杂交谷子、马铃薯、优质抗虫棉、甜糯玉米、甘蓝以及部分瓜菜等特色种业育种和产业化开发上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难得机会,在特色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和现代育种技术创新应用上下功夫,培育一批具有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推出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优质品牌,把特色农作物种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同时,河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和水资源紧缺现实,以“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为继,以产量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农作物育种模式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病虫为害加重、气候变化影响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须通过发掘农作物品种的遗传潜力,加快资源集约型品种选育,提高农作物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作物抗逆、抗病虫能力。河北省种业要以选育推广绿色品种为主,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从源头推动农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以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的水平提升。

3.3要把握政策资源人才的新机遇河北省在2019 年《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种业,重点研发节水小麦、饲用玉米、特色蔬菜、马铃薯、杂粮杂豆等特色优势农作物品种,支持优势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明确了对种业发展的支持方向。河北省拥有一批具备开创精神、掌握现代理念、热爱河北种业的企业家,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种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为河北省种业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培育发展壮大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种业领军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积极探索加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3],为河北种业发展培养一批懂种业、爱种业的人才,为河北种业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南繁种业种质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管理利用好江苏南繁基地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