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选手技战术运用研究①
——以陈雨菲与戴资颖为例

2020-12-19 05:32黎根龙斌谢雯雯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1期
关键词:陈雨菲前场后场

黎根 龙斌 谢雯雯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研室 湖北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湖北武汉 430205)

2019年12月15 日,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单决赛在中国广州天河体育馆落下帷幕。此次打入女单决赛的运动员是中国女单选手陈雨菲和中华台北女单选手戴资颖。戴资颖可以说是陈雨菲的“苦主”,也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单项目金牌的实力竞争者。在2017、2018两个赛季中,两人一共交手14次,戴资颖取得14胜0负的压倒性优势,两人3年的比赛战绩详见表1。

2017—2018 赛季两人的实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戴资颖连续两年以87%的获胜率蝉联世界第一的宝座,但2019年的胜率较之前有所下降。陈雨菲连续3年的比赛胜率呈稳步上升的状态,2019年的比赛胜率更是高达88%。陈雨菲也通过首次在总决赛上夺冠,并且积分超越戴资颖成功登上世界第一的排名。

世界羽联年终总决赛对运动员的参赛要求有着不一样的特点:规定是该年度各单项排名世界前八名的选手才有资格报名参加比赛,所以比赛的含金量及激烈程度不亚于洲际锦标赛、世锦赛等世界级的赛事,具有代表性;不仅如此,总决赛的设置奖金额度高达150万美元,是所有超级系列赛中设置奖金额度最高的赛事,所以运动员对比赛的获胜心理更加强烈,进一步增强了比赛的竞争性。陈雨菲作为东京奥运会周期的中国羽毛球队女子单打新星,此次战胜戴资颖夺冠打破了中国女单连续5年无缘总决赛的局面,值得称赞。但是,通过对比赛的分析,还是可以看出陈雨菲的技术短板。笔者根据此次总决赛女单决赛的技术统计和录像资料,对两名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情况作出对比分析,揭示中国选手陈雨菲的打法特点与不足之处。

表1 2017—2019赛季陈雨菲与戴资颖的战绩统计表

表2 陈雨菲与戴资颖发球技术运用统计表

表3 陈雨菲与戴资颖接发球技术运用统计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子单打决赛的技战术运用比较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以参加2019年世界羽联年终总决赛女单决赛的中国选手陈雨菲和中华台北选手戴资颖为例。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19年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单决赛的比赛视频进行技术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定义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竞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1]。羽毛球的技术分为发球与接发球技术、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后场技术;羽毛球单打可分为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拉开突击、下压控网、高球压底、过渡球、防守反击等战术。高水平的技术是战术运用成功的基础,战术的运用又体现出技术水平的高低,所以在实战中,二者相互为统一体。羽毛球的技战术可定义为为获取胜利,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技术动作与战术运用的有机结合。

2.2 陈雨菲与戴资颖发球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在发球技术运用上(见表2),陈雨菲整场比赛发了54次后场高远球,其中有1次主动失误,而戴资颖发了45次网前小球和5次平快球。陈雨菲通过发后场高远球压制戴资颖头顶区的战术,逼迫对手退到底线削弱其进攻威力,并加大对手的击球难度,从而减少对自己的威胁。戴资颖主要采用发小球控网,为第三拍回球获得更多的主动权;此外,戴资颖在双方比分相持阶段和关键分阶段发出5次平快球,目的是为了打乱陈雨菲的接球节奏与回球质量使其在准备接发球时站位不敢轻易靠前。

表4 陈雨菲与戴资颖前场技术运用统计表

表5 陈雨菲与戴资颖中场技术运用统计表

表6 陈雨菲与戴资颖后场技术运用统计表

2.3 陈雨菲与戴资颖接发球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羽毛球的接发球技术主要分为前场的回放小球、抢推、抢扑、挑底线和后场的高、吊、杀球。接发球技术的运用影响对手的第三拍衔接和对下一拍球路的判断。由表3可知,陈雨菲在接发球技术上52%选择了回放网前小球,面对戴资颖偷发后场的5个平快球中陈雨菲4次都是选择了杀球,但是出现了1次主动性失误。而戴资颖面的接发85%都选择了杀吊下压,只有15%的接发球选择了回高球。

在战术意图上,陈雨菲更多是回放网前小球,不轻易起高球给对手进攻下压的机会;戴资颖接发球66%都选择直接杀球下压,通过提高速度来限对手的回球,但伴随3次主送性失误送分,从陈雨菲接发杀球失误1次可见其偷发后场的战术发挥了一定效果,但过于单一的追求进攻速度也导致接发球阶段失误次数高于陈雨菲。

2.4 陈雨菲与戴资颖前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羽毛球项目的前场技术有5种,分别为搓、推、勾、扑、挑。就当前羽毛球技战术的发展来说,盛传着“得网前者,得天下”的流行语。因为羽毛球的网前技术对运动员手腕、手掌及手指的小肌肉群之间协调发力要求非常细腻,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基本功是否扎实以及对球的空间感觉是否灵敏。

从表4分析,两人在前场技术运用次数较多的是搓放球和挑球;挑球技术属于过渡、防守技术,陈雨菲运用挑球技术占总次数的44.8%,戴资颖占比29.4%,意味着在前场球的争夺阶段,陈雨菲给戴资颖创造了15.4%的进攻机会。区别最大的是网前勾对角球的技术运用,戴资颖占比17.1%,而陈雨菲只占比5.2%。在战术上,戴资颖主要采用后场下压控网的手段通过大量的搓球、勾对角球等主动性进攻技术迫使陈雨菲被动挑高球给自己制造后场进攻机会,因此陈雨菲显得较为被动,多数情况下都选择挑高球来作为过渡,被戴资颖的网前节奏所牵制,战术变化少,同时伴有14次的主动性失误。

2.5 陈雨菲与戴资颖中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表5分析发现,两人在中场防守端技术的运用差别不大,在接杀挡直线的技术运用中,陈雨菲要高出14.5%,这似乎是陈雨菲接杀球的习惯性球路;突击截杀技术的运用,陈雨菲一共截杀15次,失误3次,而戴资颖则只有5次,说明戴资颖在中前场的回球质量出现问题,被陈雨菲多次抓住突击的机会。陈雨菲中场接杀技术运用率约为80.8%,戴资颖为73.6%,说明戴资颖在进攻端很强势;而陈雨菲则是采用稳扎稳打的防守反击战术,从她抓对手15次的突击机会可以看出其战术运用取得不错的成效。

2.6 陈雨菲与戴资颖后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表6可知,在后场主动进攻技术中两人区别最大的是吊球与杀球技术的运用,陈雨菲后场进攻时主要采用吊球技术来调动对手占到41.9%,戴资颖则多采用直接杀球进攻占到40%,但伴随高达7次失误。陈雨菲主要采用全场拉吊的战术大范围调动戴资颖的移动,从被动抽球技术可以看出戴资颖回击了很多被动球,陈雨菲则抓住机会突击截杀。戴资颖在整场比赛的进攻主要是采用“杀上网”战术,想通过陈雨菲防守被动然后迅速上网前抢高点进攻。但在本场比赛中,陈雨菲防守稳固,没给戴资颖太多进攻抢网的机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总决赛两人技术运用的共同点:前场的搓球是两人前场进攻端运用的主要技术;中场接杀技术的运用两人相差不大;后场过渡性高球技术运用次数两人都是最少。

(2)总决赛两人战术运用的共同点:前场的发接发阶段两人都采用控网战术争夺进攻主动权。

(3)总决赛两人技术运用的不同点:戴资颖的前场及发球技术的运用更为丰富多变、进攻性很强;中场接杀放直线是陈雨菲的习惯性球路,但其突击能力强;后场戴资颖主要以杀球为主,陈雨菲则以吊球为主;从各项技术的失误次数来看,陈雨菲的失误次数最多的是网前,戴资颖的失误次数最多的是在后场。

(4)总决赛两人战术运用的不同点:戴资颖主要采用“下压控网”的速度型进攻战术,击球技术动作节奏快、网前球质量高。陈雨菲则采用“防守反击”的拉吊突击型防守战术,中场接杀防守稳健,抓突击能力强、效率高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3.2 建议

(1)在进攻端:陈雨菲除了拉吊创造进攻机会的手段外,也要加强杀球技术来提高球速,快慢结合,增强后场的进攻威力;同时注重网前小球的击球质量,弥补自己的网前技术短板加强战术运用的多变性。

(2)在防守端:基于陈雨菲防守反击的比赛风格应增强专项体能训练作为战术支撑,避免因比赛相持阶段体能下降等因素影响效率;同时在接杀回球路线上多加变化,利用接杀勾对角的技术大幅度调动对手化被动为主动,防止被对手提前预判抓球路.

猜你喜欢
陈雨菲前场后场
陈雨菲:跨过难关 寻光前行
一个偷发后场引发的争论
陈雨菲 中国一单成长记
后场头顶之后场头顶高远球技术
前场荞酒的沉史(外一篇)
陈金赛后“记者”“指导”无缝切换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