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毛泽东《寻乌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2020-12-19 03:30张爱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寻乌调研研究

文_ 邓 莉 张爱丰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今年是毛泽东《寻乌调查》发表90周年,重温这篇关于调查研究的经典文本,有利于我们从中汲取丰富历史营养,继承发扬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一、《寻乌调查》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范本

毛泽东一生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寻乌调查是其中的一次典型。1930年5月,毛泽东在时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在位于赣南的寻乌县进行了一次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最为深入的社会调查,形成了《寻乌调查》,为解决当时中国革命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也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调查研究的一个优秀范本、经典之作。

准确把握主题选取样本。把握调研主题、选取样本,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决定了整项工作的方向和价值。当时,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深入了解土地分配情况,作为制定针对农村不同阶级的政策、路线的依据;二是进一步了解城镇问题,作为制定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的依据。为此,他选取了寻乌县这个最佳样本。一方面,因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所以,通过寻乌调查,可以了解福建、广东、江西三个省的大致情况。另一方面,寻乌还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显现出复杂的社情民情。所以,到了寻乌城,也就找到了“能充足地供给材料的人”。

细致深入开展调查。寻乌调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农村和城镇都纳入调查范围,除了土地问题,还对当地的政治制度沿革、交通、商业、手工业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比如,调查某一货物的贸易流程,除了货物的名目、特点、出自何时何地、销往何方等基本信息外,还调研了不同时期该货物品种、销量、销售对象的变化,以及经营该货物商家的店号、店主信息、资本状况、经营范围与经营方式等,甚至还有店主的家庭、起家的历史等内容。我们今天读来,依然可以毫不费力地再现90年前的历史画卷。

坚持唯物辩证分析。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一方面,反对简单粗暴和片面地看待问题。比如,他在调研中发现,当地地主对待土地革命的立场和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反对“一刀切”地处理,并提出对地主给予生活上的出路,对富农在经济上限制而不是彻底消灭。另一方面,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寻乌城的人口构成,清晰把握了当地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情况,对农村社会变革中一系列问题得出了正确的认识,由此得来的理论成果成为中国革命理论的重要源起。

躬身实践。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亲自拟定纲目,主持召开调查会,实地走访,撰写报告,形成了几十万字的调查笔录。他经常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和农民一起劳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访问式调查。他虚心请教、甘当小学生的诚恳态度拉近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当地人对他畅所欲言,使他成功获得对农民、农村和中国社会的全面正确的认识。

善于总结提炼升华。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进一步弄清了富农问题,提出了“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方案,为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提供了实际依据;进一步弄清了城市商业状况,明确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为深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撑。毛泽东根据在寻乌调查以及多年调查研究活动的体会和深刻思考,写下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

毛泽东根据在寻乌调查以及多年调查研究活动的体会和深刻思考,写下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

二、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一个很好很重要的工作方法,本质上更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要回到实践,接受实践检验。调查研究正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1842年到1843年间,马克思曾做过报刊撰稿人和记者编辑,在此期间他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文献调研,为《莱茵报》撰写了多篇关于贫困的调查报告。1842年到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居住期间,用了21个月的时间,深入工人住宅区进行实地调查,亲自了解英国工人劳动和生存情况,写出了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个堪称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调查研究的开山之作、共产党人针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调研的经典。列宁称之“是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我们党对于调查研究的重视一以贯之,而且认识在不断深化。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要在中国进行革命斗争,就必须把握中国的国情。1925年,他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贫富悬殊,有雇农、贫农、中农、地主之分,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打下基础。1927年,毛泽东深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县农村开展了32天的实地考察,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初步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活动,写成了包括《寻乌调查》在内的《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为我们党制定土地革命时期的路线和农村阶级政策提供了有力根据。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系统论述了调查研究的原理、对象、目的、方法以及调查的技术,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著名论断。延安整风前后,毛泽东亲自整理了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调查材料,编为《农村调查》一书,并写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作了《关于农村调查》讲话。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怎样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崭新课题,毛泽东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纠正我国农村工作和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了几个调查组到河北、山东、浙江、湖南等地农村调查,并向全党重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贯彻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制定其他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反复强调,“拿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回答”,“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江泽民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胡锦涛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调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第一时间出台中央八项规定,首先就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踏遍革命故地、红色热土,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运筹帷幄、谋篇布局。比如,在河北阜平同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翻山越岭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实地考察,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阳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深入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要求、方法等,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思想,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

三、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方面矛盾凸显、风险加剧,调查研究依然是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少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调查研究不仅没有被当成看家本领加以高度重视,反而被视为工作中的“附加题”,要么不做、要么浅尝辄止敷衍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重形式轻内容,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走马观花,把调查研究当成自己亲民的“作秀”,展示自己所谓的为民情怀,却对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不够关心。有的调研只看成绩、回避问题,并时常以问题敏感为借口,隐瞒事实真相或绕着问题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好传统好方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身入”更要“心至”。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走到”不等于知道,“身入”不等于深入。因此,开展调查研究,要身心到位,转变思维、转变作风,思想上要真重视,作风上要真深入,真正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做细,取得实效。在寻乌调查时,毛泽东就亲自拟提纲、亲自主持调查会、亲自作调查记录、亲自撰写调研报告,也做到了“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首先要从关系党和事业成败得失的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坚持用90%的时间搞调研、10%的时间作决策,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全程、成为必经程序,先调研再决策、不调研不决策,切实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自觉性。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甘当小学生”,向“可敬爱的先生”学习请教,和人民群众做知心朋友,这样才能真正摸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之策。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调查研究只有把问题找准找实,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都是奔着明确的现实问题去的。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就要像毛泽东那样奔着问题调查、带着问题研究。要带着问题去,尽力掌握调研的主动权,有“规定路线”,更要有“自选动作”,避免“被调研”现象。多开展不打招呼、随机性的调研,要选择工作做得好的,更要选择问题多的地方,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选准选好调研对象。毛泽东寻乌调查实践告诉我们,准确选取调研对象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我们要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和实效,就要选择好调研对象,要选择熟悉情况的人,机关干部、专家学者、普通群众,谁熟悉情况就调研拜访谁,谁说的对就听谁的。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使各项决策部署能够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

坚持科学的调研方法。掌握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对准确把握问题、研判形势、做出决策可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重温《寻乌调查》不难发现,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调查的始终。比如,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对象的选取,开调查会、实地走访的调研方式等。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引用了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要做好调查研究,就要综合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精准思维,既要从宏观上做好调研设计,也要在微观上学会使用解剖“麻雀”的分析方法。要借鉴“老办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办法。同时,我们又要用好“新手段”,适应新技术发展,用好网络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大数据调查等方法,善于从海量信息中发现内在逻辑关系,从个别偶然事件中探究宏观发展规律等,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学性。

持续深化调查研究。毛泽东善于分析总结调查对象的特点、联系,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等。他在寻乌调查后写成的《反对本本主义》,是对调查研究的理论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要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抓好落实,推动问题解决;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进行深入理性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小现象”发现“大逻辑”,努力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努力增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这是调查研究的更高要求,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猜你喜欢
寻乌调研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江西省寻乌蜜橘荣膺“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
寻乌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