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新品种福薯604在宁化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19 09:39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薯苗薯块甘薯

邓 南

(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农村局,福建三明365400)

甘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在宁化县的播种面积均保持在1 800 hm2左右[1],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6世纪末引入中国福建、广东一带起[2],甘薯在农业生产中就扮演着重要作用。甘薯可作为粮食和饲料,还可作为工业原材料[3]。为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专用甘薯新品种的需求,宁化县加大力度开展甘薯新品种区试、生产试验、展示及示范推广,其中福薯604的主要性状、品质、产量等方面均表现较好。福薯60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2016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甘薯2016008)。2014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展示,2015—2016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展示,2017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展示、示范,2019年参加甘薯品种示范,经过几年在宁化县试点的区试、生产试验、展示及示范,福薯604综合表现优越,品质优良,既可作鲜食用,也可以作淀粉深加工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1 产量表现

2014—2019年福薯604在宁化县试点的区试、生产试验、展示及示范中产量表现均较好:2014年区试中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每667m2分别为2 620.42 kg、730.83 kg和469.14 kg,分别比对照金山57增产11.00%、12.05%和12.42%;展示中鲜薯每667m2产量为2 120.21 kg。2015年生产试验中鲜薯每667m2产量为2 652.84 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0.45%;展示中鲜薯产量为2 474.96 kg。2016年生产试验中鲜薯每667m2产量为3 106.95 kg,比对照广薯87增产46.26%;展示中鲜薯产量为3 281.36 kg。2017年展示中鲜薯每667m2产量达2 714.68 kg,示范中鲜薯产量达2 621.45 kg。2019年示范中鲜薯每667m2产量达3 302.52 kg。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福薯604的主蔓长平均值为156.8 cm,单株蔓重平均为0.63 kg,基部分枝数为11条,株型为半直立型,叶片形状为心形,茎尖绒毛多,顶叶色、成叶色、叶主脉色、叶侧脉色、叶柄色、柄基色、茎色均为绿色,脉基色为紫色。薯形为纺锤形,薯皮色为红色,薯肉色为桔红色,薯块整齐度为中等,结薯习性表现为集中,薯块表面无条沟、开裂,外形美观。单株结薯数约为5.2个,大中薯占比为82.06%,商品薯率相对较高,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2 品质

选择250~500 g薯块,收获后1~2 d,采用烘干法(整块刨丝拌匀后取300 g用80℃烘干至恒重)进行干物率测定。2014年区试中,福薯604薯块干物率为27.89%,淀粉率为17.90%,均略高于对照金山57。2015年生产试验中,薯块干物率为26.29%,比对照金山57高3.47%;淀粉率为16.51%,比对照高3.02%。2016年生产试验中,薯块干物率为26.72%,淀粉率为16.89%,均略高于对照广薯87。

取300~500 g薯块,蒸熟后品尝,从肉质粘度、甜味、香味、面度、纤维含量等项目对福薯604食用品质进行综合评定,得分平均值为83分,高于对照金山57(80分)。

收获期调查大中薯,从薯形、薯肉色、薯皮色、芽眼、根点、条沟开裂等方面对福薯604的商品外观进行综合评定,得分平均值为82分,高于对照金山57(80分)。

2.3 抗病性

从2014—2019年在宁化县城南乡、石壁镇、水茜镇开展的区试、生产试验、展示及示范表现结果看出,福薯604的抗病性较好,未出现薯瘟病、蔓割病等发病株。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苗

在苗床选择上,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种薯排放前对苗床进行适当深耕、细整、施足基肥,苗床宽度(带沟)为120 cm。在种薯选择上,应剔除带病虫、皮色异常以及严重破损的薯块,选择重量200 g左右、无病斑、未受冷害的健康薯块,并用42%三氯异氰尿酸稀释1 000倍液对福薯604种薯进行浸种消毒10 min。种薯排放至苗床后进行覆土,以盖没薯种为宜,薯块间保持3~5 cm的距离,采用小拱棚育苗,在苗床上边搭一层塑料薄膜小拱棚,棚高保持在25 cm左右。根据气候条件加强苗床管理,苗床管理要“保、促、控”相结合,就是保多苗、促全苗、控壮苗[4]。保证各个时期的适宜温度,前期高温催芽,床温保持在29~32℃,出苗至剪苗期间降到25~28℃,剪苗前3 d左右,揭开棚膜,将床温降至环境温度[5]。在种薯萌发生长的各个时期,要确保水分供给。薯苗生长至一定长度(25~30 cm)要及时剪苗栽插[6],剪取18~20 cm顶端苗用于栽插[7],避免剪苗过迟,造成薯苗拥挤,进而使小苗受损,对下茬薯苗产生影响,剪苗后对苗床及时浇水、施肥,保证下茬苗的质量。

3.2 精耕起垄

选择肥力较好、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壤土或沙壤土,有利于甘薯的生长。为给福薯604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薯苗栽插前,用旋耕起垄机对田块进行适当深耕、深翻、整畦起垄,起垄时并开条沟采用条施法施基肥(基肥施在畦心内),每667m2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2O5-K2O=8-5-7,有机质≥20%)40 kg作基肥,再用旋耕起垄机起垄,整畦规格为畦带沟宽100 cm,垄高30~35 cm[8]。

3.3 适时栽插

栽插时掌握适宜的温度(日平均温度16℃左右[9]),在宁化县福薯604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栽插为宜。选择具有茎粗壮、节间短、叶浓绿、无病斑等特征的健壮薯苗,栽插方法采用斜插法,栽插时必须掌握“苗要插得浅、节要插得多”的原则[10],插苗入土节数2~3个节,薯苗头部朝同一方向。栽插规格为单行种植,株距为20 cm左右,每667m2插3 200~3 500株。薯苗栽插应选择在适宜的天气进行,避免在温度过高、大雨、暴雨天气栽插,影响薯苗栽插成活率。

3.4 科学管理

福薯604薯苗在栽插后4~5 d,要及时查苗补苗。在甘薯封垄前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以免因生长前期气候高温多雨,造成草荒,及时中耕除草施肥确保甘薯正常生长不受影响。福薯604生长势强,施肥的原则是:“重施钾肥、轻施磷肥、适施氮肥、忌施氯肥”[11],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氮、磷、钾肥的使用配比,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4∶1.5。在田块起垄时进行条施基肥,每667m2用有机无机复混肥(N-P2O5-K2O=8-5-7,有机质≥20%)40 kg。栽插后10 d左右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采用开小穴(苗侧下方约10 cm处)施苗肥,每667m2用45%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8-5-22)5 kg;封垄前(栽插后30 d左右)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施夹边肥,选择晴天破垄晒白后,每667m2用45%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8-5-22)35 kg、硫酸钾7 kg(施入畦两侧),然后培土恢复垄形。栽插后若遇干旱天气,需要在早晨或傍晚及时浇1次透水,分枝结薯期和膨大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促进分枝,而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通过及时提蔓控制徒长,对土地肥沃、茎叶旺长的地块,前期可结合除草适当提蔓,不提倡翻蔓,翻蔓会造成不同程度减产[12]。

3.5 病虫防治

甘薯较为常见的病害有薯瘟病、黑斑病、根腐病、蔓割病、疮痴病等,甘薯的主要害虫有甘薯麦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蛴螬、金针虫等[13]。福薯604在宁化县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能力,未发生病害,有发生甘薯斜纹夜蛾、麦蛾、天蛾等虫害,防治这些虫害应选择在1~2龄幼虫期施药,可选用“茶核·苏云菌”进行防治,每667m2用药量为100~150 mL,施药时对甘薯叶片均匀喷雾,宜在晴天傍晚或阴天使用。防治地下害虫可以在栽插前3~4个月对田块进行溶田(每667m2用生石灰100 kg) 或者实行水旱轮作,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6 适时收获

当5~10 cm处土壤温度达18℃左右时,甘薯的重量近乎停止增长,而当温度降至15℃时,薯块则停止膨大[9]。因此,要在地温18℃时开始收获,地温在12℃时收获完毕,福薯604在宁化县的收获期一般掌握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甘薯在合适时期收获,有利于产量的增加、保证品质、躲避冷害、提升耐贮性,收获过晚会造成甘薯受冷害不利于贮藏、降低商品率等不良后果。甘薯贮藏期的适宜温度为11~14℃,适宜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14],保持相对适宜的温度、湿度,有利于甘薯的长久贮藏。

猜你喜欢
薯苗薯块甘薯
双季红薯栽培管理技术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红薯栽苗注意啥?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