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畸形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2020-12-19 13:20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驻马店市分校董景周
河南农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苦味温差光照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驻马店市分校 董景周

一、尖嘴瓜

尖嘴瓜表现为瓜条未长成商品瓜,瓜的顶端停止生长,形成尖端细瘦瓜。

(一)产生原因

一是温棚内北部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二是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三是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病虫害,或遇连阴天,导致1 个叶节长出多条瓜,长势弱的易出现尖嘴瓜。

(二)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多施骡马粪等热性肥料,提高土壤的供水、供肥能力,防止植株早衰;二是合理建造温棚,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增加透光度;三是合理密植,保证每个植株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四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虫害。

二、细腰瓜

细腰瓜表现为瓜条中腰部分细,两端较肥大。

(一)产生原因

一是温室后排白天光照弱,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二是钾素供应不足;三是植株体内硼元素缺乏。

(二)预防措施

一是挂反光膜,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物质积累;二是增施微量元素肥,每667 m2施1 kg 硼砂作基肥;三是每667 m2施硫酸钾15 kg 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四是重施腐熟有机肥,每667 m2施2500 kg 以上。

三、曲形瓜

曲形瓜表现为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瓜条逐渐呈弯曲状态,在最初和最后的果穗发生较多。

(一)产生原因

光照不足,营养不良,温度、水分管理不当;高温、低温、昼夜温差过大或过小易发生。此外,幼果因茎蔓遮阴也易形成曲形瓜。

(二)预防措施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肥管理工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差过大或过小。

四、苦味瓜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口感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有明显差别。

(一)产生原因

黄瓜苦味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所致。造成瓜肉中苦味素过多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施磷肥、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二是低温弱光照生长条件下,氮素化肥施用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且口感涩麻,因为大棚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细胞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三是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四是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二)预防措施

一是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为5:2:6 的比例配方施肥。二是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三是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 ℃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 ℃以上。四是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 等营养调节剂,也可以减少苦味瓜的产生。

五、化瓜

化瓜表现为瓜条长到2~5 cm 停止生长,萎蔫。

(一)产生原因

一是连阴天,光照弱,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二是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三是瓜条之间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四是白天温度高于32 ℃,夜温高于18 ℃,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骤增,导致营养不良。五是高温或低温下雌花发育不良。

黄瓜化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总体来说是因为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停止发育。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易化瓜。

(二)预防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适时定植,适当稀植,加强通风透光,培养壮根;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均匀供水,避免土壤过干过湿。二是加强放风,防止白天温度过高,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增加昼夜温差,促进瓜条营养物质积累。三是增加光照,选用无滴膜,保持膜面清洁,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四是早收根瓜。瓜码过密,坐瓜太多,要及时疏花疏瓜,防止小瓜互相争夺养分。五是注意保温、短期加温,提高棚温,促进黄瓜生长和结果。六是注意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糖尿液,可防止大量化瓜发生。

猜你喜欢
苦味温差光照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针织暖意
雪可以用来发电吗
隐蔽的力量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温差“催甜”等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