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汝州李常侍考
——以新出石刻材料为中心

2020-12-19 18:18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汝州郎中刺史

曾 涧

(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重庆400054)

《白居易集》卷三四有《天寒晚起引酌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以下简称“《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诗。诗云:

叶覆冰池雪满山,日高慵起未开关。寒来更亦无过醉,老后何由可得闲?四海故交唯许汝,十年贫健是樊蛮。相思莫忘樱桃会,一放狂歌一破颜。原注:樱桃花时,数与许、汝二君欢会甚乐。

诗题“许州王尚书”,即王彦威。唐文宗开成三年(838 年)七月,以卫尉卿分司东都王彦威为检校礼部尚书、许州刺史,充忠武军节度使。故朱金城先生系此诗开成三年洛阳作[1]。此说现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然诗题中“汝州李常侍”为谁,朱先生未置一词。1996 年,陶敏先生大作《全唐诗人名考证》出版,始疑“汝州李常侍”为李仍叔。其考证云:“开成三年春,白与李仍叔同赏樱桃花,与注称‘樱桃花时,数与许、汝二君欢会甚乐’合。”[2]陶说虽具卓见,然无实据,影响受限。郁贤皓先生《唐刺史考全编》引陶说,著李仍叔开成三年任汝州刺史,然又于其名下加一问号,以示怀疑[3]725。谢思炜先生校注此诗,即明言“未详”[4]2618。因此,要考索“汝州李常侍”之名讳,尚待新文献的发现。令人欣慰的是,近年,随着崔遂墓志及妻赵氏墓志及其它相关墓志的相继出土,为这一问题的完全解决提供了信实的证据,李仍叔生平事迹也得到了更多的发掘。

崔遂妻赵氏墓志,原题为《唐故秘书省秘书郎博陵崔公(遂)夫人天水赵氏墓志铭并序》。近年出土,具体时地不详。志文19 行,行字数不等。正书。志长、宽53 厘米。志主外孙张持撰。志云:

夫人讳,字,天水人。曾大父。大父珽,陇州司马,赠太子宾客。父惠伯,位官挫豪右,有干扄之称。累迁至河中观察处置等使,赠工部尚书。娶夫人河东裴氏,夫人实裴氏出。幼而婉敏,滋味琴书,以静缜情,不贰于性。尝闻工部公曰:“非盛德之士,不可以归吾女。”籍秘书公之贤,始见而喜,吾得其选矣。未及笄,将讬之……生子二人、女八人,皆夫人教,为子为妇,不忝前修。

元和末,茹泣言于亲族曰:“吾之苦,终天不疏,以众妙之门,虚无为尚。可以遗情舍物,将缓余齿。”乃于长安设醮,授箓臮毕法,因其兄守隰迎于官。自戊申甲子生,以己未甲子闰月朔薨于刺史之署。第六婿汝州刺史陇西李公,丰仁阜义,自卜宅至于窆,皆给俸钱,商孙继宗主其事。卜其年十一月六日吉,坟于秘书公茔之旧原[5]。

天水赵氏,唐世为望族。《元和姓纂》卷七天水西县赵氏:本道生思谦、琮、。,义王之友;生懋伯,河南尹。岑仲勉先生校云:“’,库本作‘珽’……旧纪一一,大历十四年三月,河中少尹赵惠伯为河南尹。考懋伯之父,仕为义王友,义王以开元十三年封,下去大历末不过五十余年,则懋伯、惠伯应时代相当,殆同一人”[6]。今据墓志,赵当作赵珽。《旧唐书·德宗上》:建中二年(781年)正月丁亥,“以河南尹赵惠伯为河中尹、河中晋绛慈隰都防御观察使”[7]328。与墓志所载相吻。夫人戊申甲子生,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年)十一月。己未甲子闰月朔卒,则卒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年)闰正月一日①,享年七十二。夫人及笄之年嫁与秘书郎崔遂,生二子八女,其“第六婿汝州刺史陇西李公,丰仁阜义,自卜宅至于窆,皆给俸钱”。知开成四年初汝州刺史为夫人第六女婿“陇西李公”。然此人名谁?志无明文。而赵氏之夫崔遂墓志,恰有明确记载。崔遂墓志,原题为《唐故秘书省秘书郎博陵崔公(遂)墓志铭并序》。2002 年冬,出土于洛阳市伊川县马营村,青石质,长49 厘米、宽48 厘米,行楷书26 行,行25 字。崔遂元和六年(811 年)正月十三日卒,同年四月九日葬,享年五十七。“前乡贡进士李仍叔纂。”志云:“夫人天水赵氏,抚领二子八女,行母仪丧礼,未尝不相合于古之人所尚礼度。公前年许仍叔婿第六女,虽未得近吉日,觉留爱在情,故序墓铭以云”[8]。证知“第六婿汝州刺史陇西李公”,当即李仍叔,开成四年初在汝州刺史任。由此可见,白居易《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诗题之“汝州李常侍”,必即李仍叔。陶敏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开成三年春,樱桃花开,白居易与王彦威、李仍叔相游甚欢。其年七月,王彦威出刺许州;约在同时,李仍叔也由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检校散骑常侍、出为汝州刺史。是年冬,白居易有《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诗,忆春日樱桃欢会。次年闰正月一日,崔夫人赵氏卒于隰州,同年十一月六日葬于河南县伊汭乡。其时,李仍叔在汝州刺史任,“自卜宅至于窆,皆给俸钱”,竭尽半子之孝。

李仍叔其人,两《唐书》无传。《全唐诗》《全唐文》未见作品收录。《唐文续拾》存文一篇,新出佚文四篇。其生平履历及与白居易交游,根据传世文献及新出石刻材料,可大略考知。

检《新唐书》卷七〇上《宗室世系上》蜀王房(亦称渤海王房):蜀王李湛子渤海王奉慈,长子眉州刺史义节,生延州别驾振。振第四子都官郎中嗣瓌,生宗正卿栻。栻子“宗正卿仍叔,字周美,初名章甫”[9]2041。此宗正卿李仍叔字周美,即与白居易交游者,为武德元年(618 年)六月封渤海王奉慈五代孙。徐松《登科记考》列为元和五年(810 年)进士[10]。前引《崔遂墓志》,元和六年四月九日立,署“前乡贡进士李仍叔纂”。2000 年陕西省华县梁西村出土《唐故京兆田君(占)墓志铭并序》,志主元和六年五月廿九日卒,亦称“前乡贡进士李仍叔撰”[11]。从两方墓志的署名看,李仍叔元和六年前已进士及第。因此,《登科记考》谓李仍叔大和五年进士及第,应该是可信的。

李仍叔入仕之途,与中晚唐不少文士一样,也是先应使幕之聘,以作进身之阶。其自撰《唐渤海王五代孙陈许溵蔡观察判官监察御史里行李仍叔四岁女德孙墓志铭并序》云:“女生元和乙未岁七月廿日,亡戊戌岁七月十八日于同州内城官舍。……元和十三年戊戌七月癸未朔廿七日己酉,仍叔撰文”[12]。李仍叔元和四年娶崔遂第六女。志称德孙“姓李氏,生崔氏”,知其为崔氏所出。元和十三年(818 年)七月,李德孙卒葬时李仍叔官陈许溵蔡观察判官,为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使马总幕佐[13]。此后,一直供职幕府。因在幕府“临事敢言,当官能守”,长庆初,为宰相王播等人举荐,升朝任右补阙。白居易有《辛丘度可工部员外郎李石可左补阙李仍叔可右补阙三人同制》。据谢思炜先生考证,制作于长庆元年十月至二年三月间[14]。白居易长庆元年十月十九日任中书舍人,次年七月,除杭州刺史。唐置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与李仍叔所任从七品上之右补阙一样,俱为中书省属员,同为扈从乘舆之官。两人此时相识,是再自然不过之事。白居易《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诗称两人“故交”,显然两人相识已久。因此,白居易与李仍叔交游之始,当不晚于此时。

宝历元年(825 年),李仍叔在京任水部郎中。正月十日,皇族虢王元凤五代孙李济卒,李仍叔为撰墓志。其《唐故宗正少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公(济)墓铭并序》(宝历元年闺七月十九日),撰者一行题作“通直郎守尚书水部郎中赐绯鱼袋李仍叔撰”[15]。是时宰相李逢吉当权,与同列族人李程不协,八月,李仍叔挑拨袁王府长史武昭欲刺宰相李逢吉而成狱。十月甲子,“武昭杖死,李仍叔贬道州司马”[16]。而据《册府元龟》卷一五三所载诏敕:“前水部郞中李仍叔,可道州司马,待服阙赴任”[17]②。知李仍叔时在丧期,贬逐时并未立即赴任。

大和元年(824 年)六月,长庆初提拔李仍叔升朝者淮南节度副大使王播再入为相。二年二月,白居易任刑部侍郎。三月,刘禹锡入朝,任主客郎中,兼集贤殿学士。次年春,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年正月,王播暴卒。五年冬,刘禹锡出为苏州刺史。而此时李仍叔服除,之后不久,也在京任职。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仓部郎中有李仍叔,其后依次为奚敬玄、赵真龄、陆简礼和郑鲂[18]。根据郑鲂等人的任职年限,可以大致推知李仍叔出任仓部郎中的时间。陈商《唐故尚书仓部郎中荥阳郑府君(鲂)墓志铭并序》(大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除权知江州刺史。……寻以仓部郎中徵赴阙,至池州感疾,大和八年八月廿四日终于旅馆,享年五十八”[19]。证知郑鲂大和八年八月由江州刺史迁仓部郎中③,卒于归阙途中。郑澣《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守司空致仕赠司徒相国赵公(宗儒)墓志铭并序》(大和七年二月廿六日):大和六年九月二日卒,春秋八十七。“嗣子真龄,前仓部郎中”[20]。志称“前仓部郎中”,知仓部郎中乃赵宗儒卒时真龄所任之官。则赵真龄大和六年九月前在任。赵真龄之前尚有奚敬玄一任。由此可知,李仍叔任仓部郎中之时,约在大和三年前后。其时,白、李两人俱在长安,当又晤面。李仍叔为仓部郎中,或许又是出于王播的举荐。刘禹锡与王播同门,两人过从甚密。李仍叔与刘禹锡的相识,可能也在此时。

大和五年(831 年),白居易任河南尹。李仍叔任某官,也在洛阳。李仍叔《唐故河南县丞安定皇甫君(弘)墓志铭并序》:“大和五年,选授河南县丞。六年五月四日,殁于东都崇业坊私第,享年六十一。……李仍叔幼与公游,至今之日,中间旷阻,未尝弥年,得谙行实,敢志于石”[21]。皇甫弘大和五年任河南县丞,为河南尹白居易属吏。李仍叔撰此志时署“朝议郎、守太子左庶子、武骑尉、赐绯鱼袋李仍叔撰”。知撰此墓志时在长安任太子左庶子。志称“中间旷阻,未尝弥年”,盖谓两人隔绝未满一年。证知李仍叔大和五年秋冬在东都任职。次年春,白居易送李仍叔归阙。白居易《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白居易集》卷二九)诗云:“樱桃岛前春,去春花万枝。忽忆与宗卿闲饮日,又忆与考功狂醉时。岁晚无花空有叶,风吹满地乾重叠。踏叶悲秋复忆春,池边树下重殷勤。今朝一酌临寒水,此地三回别故人。樱桃花,来春千万朵,来春共谁花下坐?不论崔李上青云,明日舒三亦抛我。”“舒员外”为舒元舆。诗作于大和七年秋末冬初舒元與由洛阳赴京任尚书郎之时(朱金城《白居易年谱》)。“去春”云云,显指大和六年。“宗正李卿”,即李仍叔。“考功崔郎中”,即崔龟从。诗称“此地三回别故人”,盖送舒元與、崔龟从、李仍叔三人。知大和六年春白居易在洛阳送李仍叔入京。疑李仍叔此时奉诏入京,即出任左散骑常侍。诗称“与宗卿闲饮”,可见两人相处甚恰,而李仍叔所任东都之官,疑为分司之类的闲职。白居易另有《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白居易集》卷二五)、《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白居易集》卷二七)诗。朱金城、谢思炜先生俱谓大和五年洛阳作[4]2024-2025,2160。其“李郎中”之名,历来注家均未详。《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诗云:“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显然两人交情极深。今知李仍叔大和五、六年在洛阳,此前又曾任仓部郎中。时地、官衔俱合,则此“李郎中”很可能就是李仍叔。不久,李仍叔再上“青云”,出任掌皇九族六亲属籍之宗正卿。舒元舆已由洛阳赴京任尚书郎,白居易作诗送别舒元舆,兼寄宗正卿李仍叔和考功郎中崔龟从,追忆两人在洛阳相游的闲暇时光。大和八年七月“辛酉,定陵台大雨,震东廊,廊下地裂一百三十尺,诏宗正卿李仍叔启告修塞”[7]554。十二月,李仍叔改任湖南观察使[7]556。次年八月,为卢周仁所代[3]2421。是年末或开成元年初,入职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此时的洛阳文坛,诗人荟聚,群星璀璨。除了担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的白居易外,开成元年秋,刘禹锡也因足疾,由同州刺史,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宾客虽贵为正三品,但分司东都,却系闲职。白居易屡有诗与李仍叔、刘禹锡、裴度、李绅、王彦威等人唱和,赋诗咏怀,相聚甚欢。白居易《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白居易集》卷二九)诗,诗作于开成二年。又有《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白居易集》卷三四)诗。刘禹锡亦有《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全唐诗》卷三六〇)诗。汴州李尚书,即李绅。两诗诗中之李宾客、刘宾客,俱谓李仍叔、刘禹锡。白居易又有《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以人和岁稔将禊于洛滨前一日启留守裴令公,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晋公首赋一章,铿然玉振,顾谓四座,继而和之。居易举酒抽毫奉十二韵以献》诗(《白居易集》卷三三)。裴令公即裴度。李仍叔、刘禹锡之职衔,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古抄残卷《白氏文集》卷六六载作“太子宾客李仍叔、太子宾客刘禹锡”[22]。刘禹锡亦有《泛洛禊饮各赋十二韵》(《全唐诗》卷三六二),记聚会之盛。白居易又有《樱桃花下有感而作》(《白居易集》卷三六),原注:“开成三年春李周美宾客南池者。”诗云:“蔼蔼周美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停杯两相顾,堪喜且堪嗟。”《河南志》京城门坊街隅古迹:“北履信坊,……太子宾客李仍淑(叔)宅,宅有樱桃池,仍淑(叔)尝与白居易、刘禹锡会其上”[23]。刘禹锡也有《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中赏樱桃花》(《全唐诗》卷三五五)诗。周美,即李仍叔字。证知开成三年春李仍叔仍在太子宾客任。是年七月,王彦威由卫尉卿分司东都出刺许州。约在同时,李仍叔也由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出为汝州刺史。同年冬,白居易有《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诗。刘禹锡也有《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全唐诗》卷三六一)之作。开成四年,岳母赵氏归葬河南,李仍叔仍在汝州刺史任。

会昌三年(843 年),李仍叔再为宗正卿。是年二月,宪宗女太和公主远嫁回鹘得还,改封安定大长公主。“诏宗正卿李仍叔、秘书监李景方告景陵”[9]3668。至迟在会昌五年,李仍叔又由宗正卿出任福建观察。皇甫藩《大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副使监察御史里行安定皇甫府君(简)墓志铭并序》:“李仍叔自大宗正出福建观察,尝知其清能,辟为都团练判官,奏监察御史里行。……以会昌六年二月十七日启手足于福州官舍,春秋五十九。……观察使李公,尔之内兄也。俾军将护丧兼辟道路费用之宜。以其年十一月二日窆于洛阳县淸风乡兵曹府君墓侧”[24]。“观察使李公”即李仍叔。证知会昌六年,李仍叔尚在福州观察使任。而同年八月,一代诗人白居易终于洛阳,享年75 岁。

综上所述,白居易与李仍叔至迟在长庆初已订交。现存白居易诗歌,至少七首是与李仍叔的酬唱之作。在两人长达二十几年的交游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是真正的“故交”挚友。而李仍叔与刘禹锡等人也过从甚密。因此,进一步弄清李仍叔的生平和履历,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检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是年闰正月甲申,非甲子。

②李仍叔贬逐之事,又见《旧唐书》卷一六七《李逢吉传》《册府元龟》卷九三四《总录部·告讦》。其贬逐之日,《通鉴》作十月甲子,二十五日。《元龟》作十一月甲子。按是年十一月庚午朔,无甲子。《元龟》误。

③郑鲂大和八年为仓部郎中,又见《唐故卢氏(后闵)亡室郑夫人(嫮)墓铭并序》,载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859 页。

猜你喜欢
汝州郎中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你是“急先锋”还是“慢郎中”
以河南省汝州市为例的城市打磨若干建议
曲剧的发展与传承
曲剧的发展与传承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急先锋和慢郎中
郎中治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