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铸伟业 勇争一流绘宏图
——新中国成立70年新干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

2020-12-19 23:23沈丽娜新干县统计局
品牌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县城全县工业

文/沈丽娜(新干县统计局)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5.2亿元,是1949年的1784倍,年均增长11.3%。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全县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197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940万元,1988年2.32亿元,1998年10.54亿元,2008年37.38亿元,以后每年增加10亿元左右,到2018年突破130亿元,达135.2亿元,是1978年的227.6倍,年均增长14.5%,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76.5:5.4:18.1调整到2018年的13.6:47.3:39.1,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工业型经济结构转变。人均GDP稳步增长,1978年人均GDP为211元,1988年、1998年 和2008年分别为772元、3556元和11851元,2018年达39934元,是1978年的189.26倍,年均增长14.0%。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新干是农业大县,改革开放初期,新干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农村税费改革、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农村生产关系重大历史性变革,农业跨越了新旧体制的蜕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农业农村经济欣欣向荣。全县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39个、家庭农场972家,数量居全市前列。201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3.67亿元,是1978年的68.4倍,年均增长11.1%。农作物播种面积128.1万亩,比1978年增加18.19万亩,增长16.5%。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2018年,全县粮食产量37.72万吨,是1978年的2.63倍,年均增长2.5%;油料产量2.14万吨,是1978年的20.5倍,年均增长7.8%;肉类总产量8.39万吨,是1978年的18.9倍,年均增长7.6%;水果总产量29.72万吨,是1978年的79.1倍,年均增长11.6%;水产品产量2.38万吨,是1978年的46.2倍,年均增长10.1%。

三、工业经济集聚发展

解放初期,全县工业只有一家46人的小厂和1706人的个体手工业者,70年来,全县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个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企业170家,总数列全市前茅。2018年,全县盐卤药化、机械机电、箱包皮具、灯饰照明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1.3%,产业集聚优势凸显。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60.45亿元,是1978年的1102倍,年均增长19.1%;实现工业增加值51.68亿元,是1978年的954倍,年均增长18.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2%,比1978年提高了28.9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商业经济不断搞活,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一批大型购物广场、县城中心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亿元,是1978年的183.9倍,年均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5.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7%,比1989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餐饮业3.7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比1989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五、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财政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财源基础不断巩固。财政收入从单纯依靠企业上缴利润向依靠税收转变,财政实力明显增强。1978年财政总收入769.9万元,2001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第一个亿元用了52年。此后5年(2006年)突破2亿元大关,2年(2008年)突破3亿元大关,在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间,新干县财政收入翻了两番,2018年突破19亿元,达到19.01亿元,是1978年的246.9倍,年均增长14.8%;人均财政收入5614.8元,是1978年的409.5倍,年均增长16.2%。

六、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近年来,新干县围绕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向上争项目,向外引项目,向内上项目,扎实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8亿元,相当于新干60年(1949年至2008年)累计投资总量。

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一条街、三条巷,并排难行两匹马,伸手摸到屋檐瓦,抽完一支烟走遍全城”,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干县城的真实写照。如今,一条条大道宽敞明亮,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片片小区竞相开发,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多张“国”字号名片。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49年的0.4平方公里扩展到2018年的14.5平方公里,2018年城市化率44.5%,比1949年提高40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6%。

八、小康生活梦想成真

70年来,新干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百姓安居乐业,荣获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项“长安杯”,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18年,新干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4.8%。其中,新干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32317元、15530元,人均住房面积46.8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1%;科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1%,卫生发展指数为68.8%,贫困发生率仅为0.34%;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7.8%,连续多年保持省市前列。

猜你喜欢
县城全县工业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太原古县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