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一村一品”培训体系研究

2020-12-19 23:23黄嘉鸿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一村一品一村讲师

文/黄嘉鸿(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十九大报告期间首次提出后,在各地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乡村人口群体数量庞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广泛、直接、深远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广大农民共建共享权益、健全现代农业经济体系、优化乡村综合治理等。而在落实乡村振兴的众多举措中,发展“一村一品”是其中重要部分。但由于村“两委”班子、生产队负责人、广大村民等主体缺乏品牌意识、现代农业产业构建与管理技能、资金土地资源难以协调等限制因素,致使“一村一品”在各地的发展成效参差不齐。

为提升“一村一品”实施主体的综合素质、品牌产业发展技能,强化农村的竞争力、吸引力、经济增长力,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后,针对村“两委”班子、生产队负责人、村民,这与发展“一村一品”成效直接关联的三类群体,以构建完整、实用、切点的培训体系为着眼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构建丰富实用的培训课程体系

考虑到发展“一村一品”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因此对于这三类群体,很有必要创设与之相关的、多样化的、实用性、同识性的培训课程,包括:品牌的创建与维护,现代农业产业的构建与运营,市场痛点刚需分析技能,市场环境分析方法,公司的筹资创立与融资壮大,财务分析与利润分配,市场营销与推广等。除了通识培训课程外,仍需针对三类主体在发展“一村一品”中的职能角色,开设差异化的培训课程:对村“两委”班子应开设强化政治素养、创新开拓、领导控制、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知识能力的课程;对生产队负责人应设置向上向下沟通技巧、资源协调、监管控制等基层管理的;对农民应设立开拓思想启蒙和发展利好介绍的课程。

二、完善培训讲师管理制度

基于发展“一村一品”所需提升的思想觉悟,所需获悉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较多,因此应该开发在发展“一村一品”方面各有所长的讲师资源,规范化、流程化、系统化地扩大选拔渠道、候选讲师资格认证、培训前中后期评估、及时激励计薪等。在讲师上岗前,需知会讲师管理制度的详情,让讲师获悉所开设课程的数量、质量、时长、教材等指标规定,让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行有所指。鉴于单个农村而言,所能开发的讲师资源有限,因此不妨与其他农村合作,实现讲师资源集约共享。具体而言,在临近的几个农村中,由村“两委”干部牵头,观察、沟通、挖掘其中的对发展有一定认知的村“两委”干部、乡贤、村民先进分子等,同时鼓励对担任讲师有兴趣又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竞聘,随后对竞聘讲师的知识储备、授课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考察,对于通过甄选的讲师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期间的授课质量监管评估并做相应记录,培训后及时发放报酬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承接好乡镇政府下派的讲师资源,而这部分讲师的管理权往往在于乡镇政府而非农村,因此村级对下派的讲师所持态度和应对措施,应是尊重、配合,支持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价值。完善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具有积极意义: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强化讲师胜任力,促进培训授课的清晰详细讲述、培训进程的按部就班完成。

三、落实培训效果评估科学全面执行与有效应用

对于在农村开展的培训课程,应实施完整的、规范的、详细的评估。鉴于培训前对讲师的评估已于前述提及,因此笔者接下来将更侧重于论述培训中与培训后的评估事宜。培训中评估,主要是对讲师的授课过程的内容讲授技巧把握、知识技能教授难易程度把握、讲授的清晰程度等。笔者认为这个过程的评估主体应是村“两委”干部、乡镇政府下派指导人员等。这是具有一定领导管理权限的主体,由这些群体评估监控培训中的情况,更具有公信力和强制执行力。而这些主体应发挥好行政权力评估监控讲师培训中的综合表现。

培训后评估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培训效果获悉的重要途径,应重点把控实施。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方面来实施,一是增设培训后评估的主体,包括:在村“两委”班子、生产队负责人、村民等随机选派代表,及参与培训的乡镇政府下派指导人员,从领导者、参与者、受训者、执行者、关联者等不同的方面出发,以主体多样性,确保培训后评估的考察视角更立体、更多维度、更能反映全面的培训实施情况。二是添加评估方法,包括笔试测试法、实操检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致力于用不同的方法,更科学、具体、深入地分析出培训效果,为今后改善培训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通过对培训前、中、后期的培训情况,进行全周期、全过程的评估,能监控培训全程实施质量,发现不完善之处,从而为后续优化改善发展的全套培训计划与实施提供依据。

四、强化培训运营管理

对培训运营管理进行强化落实,即对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对培训资源的分配和培训组织制定计划、对培训实施方案进行拟定与检验修善、对培训全周期进行有效评估并及时反馈改进、对所涉及的各个培训项目流程进行监控等。具体而言,可从这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根据培训“三步走”原则,从“组织-任务-人员”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的分析确定培训需求,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一村一品”的阶段性任务、受训人员的知识技能需求等,从而让培训课程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更实用及对受训人更具吸引力;二是对培训资源(包括:讲师、物资、场地、预算等)及培训的组织工作(包括:讲师的接待、培训时间安排、受训者登记与通知等),需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计划,从而为培训的实施强化前瞻性、规划性;三是对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要经过各方主体的参与,并以行政权力保障实施,从而为发展“一村一品”铺设培训实践基础;四是,对培训评估进行全周期落实,包括培训前讲师资质的审核、培训中对授课教材的鉴阅、培训后对培训质量的调研等,从而保障培训全过程的成效;五是加强对发展“一村一品”相关的培训项目的监管,把控好项目进度,确保培训项目有序有效进行,例如:对于“品牌的创建于维护”培训项目,应做好项目前的准备工作、项目进行中的进度和质量把控工作、结项后的总结分析工作等。落实周全、详细、持续的培训运营,是保障培训体系的顺畅践行的基础。

如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其他举措会面临大量阻滞,构建和完善发展“一村一品”的村级培训体系亦可预见面临不少阻力。这是一个长期的、涉众广泛的、影响深远的过程,村级应发挥积极主动性,调动各方资源,从课程、讲师、评估、运营等方面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深入的、翔实的、持续的培训体系构建实践并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一村一品一村讲师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专访CEDIA培训讲师薛磊
直击家庭影院构建难题 HAA讲师Gerry Lemay问答合集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数学小讲师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虚惊一场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