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路径探究

2020-12-20 10:55蒋笃君
关键词:学生会社团大学生

蒋笃君,李 扬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并做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相对成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内部治理机制,这对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但是,大学生作为高校利益相关者中的一员,无论是从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机制和渠道,还是在观念与意识等方面,都尚有欠缺。大学生群体不能真正深入地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既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2]因此,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充分完善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势在必行。

1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客观需求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推动教育现代化。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他们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符合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1.1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必要性

相关理论如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善治理论等,有力表明了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是必然的、可行的。“大学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大学治理中拥有某种利益诉求的,会受到大学治理的决策、实施及活动的影响,同时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治理目标实现的个体、群体和机构。”[3]在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机制中,利益相关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划分为行政管理者、教师与大学生三个群体。在目前大多数高校中,行政管理者利益与教师利益都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与保障。行政管理者从维护自身权益、便于管理、更好地培养优秀大学生等角度出发,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规则;教师从方便传授知识、易于教出成绩等方面考虑,维护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规则。二者相辅相成,并相对于大学生利益来讲处于一种“主体地位”。大学生群体无论是从文化层面、社会层面还是现实层面,相较于以上两者,均属于弱势群体,这导致了大学生利益更多时候处在“从属地位”。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4]。善即为好,善治可理解为良好的治理,高校治理可解读为行政管理者、教师、大学生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当前,在高校内部治理中,大学生群体无论是从治理意识与意愿、治理素质与能力、治理方法与路径以及治理效能与效果来讲,都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新时代,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这样既可弥补高校内部治理的盲区,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法理性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显示, 大学不再是统一的、高度同质化的学术组织, 学者和学生对于教育的目标、内容、标准和形式也并非完全恪守一致, 学生不只是大学教育的单向接受者, 更是教育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学生和其他大学组织成员一起对于大学教育的质量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5]完善高校内部治理制度,一方面要施行去行政化手段,淡化行政色彩;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参与主体的独立和相应权力范围,构建合理、均衡的权力分配体制。组织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既可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又能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从该层面讲,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是新时代我国高校迸发巨大活力的催化剂。现代大学中的学生组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大学生群体利益的代表,还在大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体现了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性,将大学生从被动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学校建设,展示出大学生的新型主体地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主旨所在。因此,高校管理应凸显 “以学生为本”思想的价值中轴地位。

1.3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有益性

纵观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不难发现,由于国家制度的不同,各个国家的高校管理制度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但随着高校大学生对自身利益合理诉求呼吁的不断高涨,世界各地高校都开始关注并引导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制度相对成熟,并由此提升了高校内部治理的效率,完善了高校管理制度,发挥了更大的创造力与竞争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已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对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他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积极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6]在充分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拓宽空间,提供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相关制度,从而全面保障大学生合理利益。

2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现状与困境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国家政策与学校特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内部治理制度与体系,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积极性,历练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履行着属于高校自身的初心与使命。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大学生参与内部治理实践,仍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之处。

2.1 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主要渠道是学生会、学生社团与学生团体。虽然三者组织形式不同,各自侧重点有所区别,但都是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有效平台。

2.1.1 学生会

学生会是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主要学生组织,有较为完善的管理章程与管理体系,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大学生的利益,向学校行政管理者反馈大学生群体的意见与诉求,帮助教师与同学开展课堂学习、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与环境等。但学生会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例如:官僚主义抬头,对非学生会成员颐指气使、命令学生会成员无条件服从;只有“下达”、没有“上传”,教师布置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而同学们的诉求与反馈往往不能及时呈报,导致基层教师和学院领导不能与同学很好地进行双向沟通;等等。诸如此类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公信力和处理学校事务的效率,使得学生会执行任务的有效力大打折扣。

2.1.2 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又一重要平台,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课外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不同于学生会,学生社团是非营利性“民间”学生组织,是典型的自发性群众组织。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学生社团需要在学校团委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不能违反学校相关制度。与学生会相比,学生社团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但正因如此,学生社团在教师与学生心中的地位略逊于学生会。如今学生社团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问题。例如:社团与教师的沟通联系不够,导致教师无法对社团发展给予有效的指导意见,社团发展因此步入困境;学生社团本是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大学生聚集体,但当一批新成员加入后,因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逐渐丧失积极性而不再参与社团活动,同时社团又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吸引他们,这就导致社团成了少数人的“游乐场”,部分社团只剩下社长孤军奋战,甚至有的社团名存实亡;等等。此外,经费审批困难、经费缺乏保障、社团领导者能力欠缺而无法经营社团等各种问题,也是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效能。

2.1.3 学生团体

相较于学生会与学生社团,学生团体出现时间较晚,组织较为松散,形式相对单一,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维护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填补目前管理漏洞。学生团体是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又一载体,是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又一有益补充。这些学生团体,例如宿舍管理委员会、食堂卫生监督委员会、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等,都是在高校行政管理层的指导下开展活动,接受相关机构部门的直接领导,而且是根据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意愿组建起来的,可与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共同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相对于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来讲,学生团体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与大学生联系更加紧密,更能代表大学生的利益,最能倾听到学生真实的意见与诉求。目前,高校各学生团体情况相对较为复杂,但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团体规章制度不完善,在工作过程中主要依靠经验,出现新问题时难以自主解决,需要求助其上级管理部门;参与内部治理程度不深,多数团体只能做最基本的工作,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例如:图书管理委员会大多负责图书归还的整理,食堂卫生监督委员会与宿舍管理委员会一般负责检查卫生情况,等等。

2.2 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困境

长期以来,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效能不足,其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制度保障不健全、参与治理意识薄弱、参与治理自身能力不足等。

2.2.1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高校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学生参与治理的现实需要,必须完善鼓励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相关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合法权益。同时,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应具有边界性,如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等核心行政及教学事务等,虽需要大学生参与治理,但对边界问题的把握必须慎重斟酌,而国内高校对此边界问题普遍界定模糊。此外,需要对学生会等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学生组织加强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用权不当的现象,并加强高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2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意识薄弱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奉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权威,所以旧社会的私塾等教育机构不可能诞生与学生权益有关的概念。近代以来,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部分开明的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开始为学生争取权益,中国开始出现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萌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解放思想的深入,人们思想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发展。不过,“在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赞成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但是同时也表露出对学生参与动机、知识水平以及参与能力的担心,这种担心在管理人员中的比例要高于教师。”[7]反观大学生,由于深受传统教育“父权”的影响,由此衍生出的家长式教育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造成参与意识及参与观念的束缚,致使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意识薄弱。有关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动机的调查研究表明,82.5%的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目的是提高自身能力,为求职增筹码,只有48.6%的大学生是为了表达诉求,维护学生权益[8]。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意识。

2.2.3 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自身能力素质欠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影响高校大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扩招使学生管理压力增大,如果行政管理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或者出现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导致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过程出现滞后。另一方面,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大学生学业繁重,课程安排与课后复习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课余时间又碎片化,因此大学生专心参与内部治理的时间与精力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压力面前,在信息化、自媒体等诸多诱惑面前,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受到挑战,甚至会出现大学生无序、低质量地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现象,导致大学生参与内部治理流于形式。

3 创新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路径探究

“高校具有学术组织、教育机构和事业单位的三重属性。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内部治理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9]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与有益补充,高校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路径,健全保障机制、拓展治理渠道、更新治理观念、提升治理能力,全面增强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健全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保障机制

“囿于当前我国高校治理体制的不健全,除了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的政府体制、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主体,其他治理主体均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到高校治理过程中。”[10]国家层面,主要通过立法的完善来保障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合法性。例如:2017年9月1日,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保障了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权利。高校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根据本校的情况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校规校纪,由此形成具有本校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同时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形成一种良好的参与氛围。此外,无论是法律还是校规校纪层面,都应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边界,而不只是进行原则性、倡导性的规定,应避免参与权的空置,以此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大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积极投身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从而历练自我、成就自我。

3.2 拓展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渠道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观点,社会实践是人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知识给人力量,实践让人闪光。”[11]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渠道主要为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学生团体,三者都已拥有了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且权利明确。假如仅通过它们实现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具体实践告诉我们还远远不够。推动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要坚持实践观点,积极整合高校现有的新兴学生团体,完善其制度、规范其组织,使这些新兴学生团体可以发挥更大的力量,成为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又一重要平台。此外,各高校要利用好新媒体信息化技术,可以参照清华大学微博协会、易班等成功案例,推出与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实时发布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信息,保证管理机构多样、管理过程透明、管理结果满意。随着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平台的多样化,大学生能充分利用闲暇时光参与内部治理,行政管理者也能多方听取学生意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管理的意见与诉求,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多方面、多层次地实现高校的高效管理,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3.3 转变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观念

创新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路径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刻板印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再局限于师生关系,也包括平等朋友关系,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某些思想与理念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想要实现高校科学治理应当善于听取大学生的意见。而且,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不应再依靠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应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综合评判。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进行自我反思并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敢于挑起时代发展的重任。此外,“从教育管理的角度,高校应采取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两者相结合的模式。”[12]考虑大学生现实发展需求,对其采取外部激励与自身内化并行的举措,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实践。

3.4 提升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能力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自身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要求,因此高校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支优秀的大学生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包容心和充分的发挥空间,通过大量观察、重点培养等手段发现合格的大学生治理者,注重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积极性、能动性,营造和形成大学生乐于参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治理意愿,高校管理部门要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与实践岗位,组织大学生群体之间进行交流研讨,相互借鉴学习,定期举办管理知识与实战工作讲座,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实践。综上,要逐步改善大学生参与治理“多意见、少建议”的局面,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拿出合理可行的方案,以此提高学校对大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采用率。

毋庸置疑,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充分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满足国家对多技能、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治理,必然会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与管理能力,由此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因此,高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群体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治理能力,增强自我竞争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成才。

总之,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是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有益补充。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高校管理部门要从制度方面保障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合法权益,并为大学生提供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平台,拓展参与治理的渠道。同时,高校管理部门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积极性、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让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高校内部治理的实践中,从而历练才智,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学生会社团大学生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社团少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