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野生鲫鱼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0-12-20 14:29宋汉清彭斌松王玉群
科学养鱼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毒剂鲫鱼底层

宋汉清 陆 伟 彭斌松 王玉群

(1.盐城市盐都区水产养殖场,江苏 盐城 224034;2.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85)

水库、混养池塘中野生鲫鱼的存在无可避免,其中水库尤为突出。水库常年有水,排干难度大,清野清杂代价高。经年累月后其野生鲫鱼的存量巨大,野生鲫鱼也成了水库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湖南地区的水库常出现只死野生鲫鱼的情况,主要是养殖户前期不重视,致使后期引发野生鲫鱼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一、水库养殖生境的特殊性

水库属于养殖水体较为特殊的一类,大多数水库常年都有农业灌溉任务,养殖过程中不能按照普通的精养池塘去规划。投苗也只能按照枯水期计算,投放大规格苗种需要避开枯水期。因水库养殖环境复杂、面积大、养殖密度小等特性,施用产品要尽可能做到科学精确,以节约养殖成本。

水库常年有死库容,水有一定深度,清淤、清杂等工作难以进行。水体深度一般大于3米,最深处可达几十米,很少去改良水库的底质环境,造成水库常年底部垃圾沉积,底质恶化。加之对水库的环保要求还没有严格的时候,水库一般以养殖鲢鳙鱼为主,有的持续投入有机肥和化肥,这两种肥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其缺点也比较明显:污染水环境、鱼类病害发生率高、产出鱼品质低。没有被水体利用的肥料全部沉降到底部,这些沉降到水库底部的肥料,常年在光照少、溶氧缺乏的情况下难以被利用。水库底部环境复杂,很多水库无法捕净鱼类,造成底层鱼过多。

二、野生鲫鱼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

1.存量密度过大

水库常年有底层鱼类存活,底层鱼类密度过高,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载能力,且一般水库配备增氧设备不足。在鱼高密度、水体低溶氧的情况下,鲫鱼等底层鱼发病尤为明显。

防治措施:最直接的方法是每年定期捕捞底层鱼类,降低底层鱼的存塘量。不易捕捞的水库可搭建食台连续诱食15~30 天,再设置抬网间断性捕捞,把渔获物从水库中移出。

2.底质恶化的问题

水库以前都以养殖中上层鱼为主,经年累月的有机肥、化肥积存,使底部环境到了承载能力的临界点,造成大面积野生鲫鱼死亡。这些有机肥在水体底部厌氧发酵,造成底质酸化。低pH 会影响鱼体内二氧化碳代谢以及氨通过鳃与水体的交换,与此同时还会影响鳃丝上酶的活性,使鳃丝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增多,造成鳃丝颜色发暗,鱼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细菌,继而出现鱼死亡。

防治措施:加强底质管理,勤改底。由于水库面积大,建议使用颗粒制剂的氧化型底改,每月1次,高温季节每月两次。有条件的水库在枯水期使用生石灰改良底质。

注意定期检查底部水质情况。水库养殖环境不同于池塘,只测量表层水的pH 往往反映不了整个水体的酸碱度。针对底质酸化的水库,建议多使用厌氧菌如酵母、乳酸菌,以分解底部过剩的有机肥。

3.细菌感染

很多水库发病前期只死野生鲫鱼,没有引起重视,1 周后开始死亡其他经济鱼类。从另一角度来说,野生鲫鱼的死亡是“预兆”。野生鲫鱼生活在底部,底部环境恶化后鲫鱼容易感染细菌并导致其死亡。

防治措施:发病前期使用颗粒型消毒剂消毒。对死亡量大的水库单纯使用消毒剂效果不理想,建议使用麦麸拌内服产品,沿水库周边干撒,连续使用3 天,病情稳定后再使用消毒剂消毒。水库水较深,消毒时应注意水剂消毒剂产品与颗粒型消毒剂配合使用,这样能达到立体消毒的效果。

三、小结

野生鲫鱼不作为混养池塘、水库的经济鱼类,普通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且代价大。但野生鲫鱼作为底层鱼类,可从侧面反映底质情况,可以作为水库养殖动物发病的风向标。

对底层鱼存量超标的水库,可及时捕捞,降低底层鱼密度。对底质酸化的水库要定期补充乳酸菌、酵母菌,以分解底部有机质。要弄清水库野生鲫鱼发病原因,进行科学防治,把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消毒剂鲫鱼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鲫鱼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鲫鱼最鲜美的10种做法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