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职学校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20 18:45颜云青马永峰南宏师
甘肃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教技能中职

颜云青,马永峰,南宏师

西北民族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21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发展、滑坡到再发展的过程。2018年,我国中职学校总数达到1.03万所,年招收559.41万人,在校生1551.84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0%左右。在十三五阶段,重视中职学校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提升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影响力,是中职学校工作的关键点,有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

甘肃省地处西北腹地,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独特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的实施要求,通过调查探索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新路径,解决当前西北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州三区存在的发展问题,促进产教融合,变革产业结构,带领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促使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在当代具有强烈的研究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国外关于学校如何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的相关研究比较早,较为深入的有J.M.Minter等人的《学院和大学:社会变化的机构》[1]、R.Heyns的《作为社会活动工具的大学》[2]、S.E.Luria的《大学的作用:象牙塔、服务站还是前沿阵地》[3]等。通过对高校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他们提出高校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相互作用,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才能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二)中职院校教育服务能力的分类

我国目前的中职院校教育服务类型主要有两种:服务学生和服务区域社会发展,重点在于后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提出了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要把提高服务能力作为重要的着眼点[4]。要瞄准中国智造提供有力服务;要瞄准“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服务;要瞄准区域战略提供有力服务;要瞄准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服务;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服务。结合江苏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改革创新实践,史益大[5]提出要通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育为首,创新教学模式,推进理实一体化发展。深化科研和课程改革,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教学体系。

(三)民族地区中职院校服务能力的地区差异

广西以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校建设为依托,规划建设区域性产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对应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技术力量,积极为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技能技术培训,年均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200多万人(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重点提高服务扶贫富民水平。以优质资源、城市资源带动县域内职业教育发展,在实现共享的基础上激发扶贫活力[6]。近年来,甘肃中高职院校每年开展培训达100万人(次)以上,大幅度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改善了劳动力结构。职业院校正成为主要的社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了8所以“农”字头职业院校为龙头、80所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教学点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7]。

二、A职教中心的现状及问题

(一)A职教中心社会服务能力现状

A职教中心位于我国三州三区重点扶贫建设地区,作为一所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全州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发挥着教育扶贫,促进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常年班有一百多人,分为电商、学前教育、工程机械、汽车驾驶与维修四个专业。同时常年举办塔吊、电工、清真餐饮、牛肉拉面、民族工艺、家政服务等各类短期培训班。从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技能培训经费纳入全市财政预算之中,每年拨给A校培训经费300万元,对全市失地农民、两后生、复转军人等进行免费培训。

1.培训活动稳步进行。为适应“一带一路”的实施和临夏市努力打造伊斯兰民族产品走出去的经济贸易大通道需要,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在大量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了清真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大纲和教材。同时,结合初步编写的大纲和教材制定了相关培训计划,并进行了初步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扶贫行动,学校积极开展“三送”下乡活动,为偏远地区农民提供上门培训。近两年来,先后培训人员350人。通过双拥共建活动,学校积极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累计培训500多人(次)。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面向周边地区开展技能培训,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全年全覆盖,每年完成各类培训5 000余人(次)。

2.技能鉴定工作遍地开花。学校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起了“先培训,再鉴定,后就业”的良性培训就业机制,彻底解决了临夏外出就业人员因无资格证难以就业的突出问题,基本实现了劳动从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3.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粗放式扶贫到精准式扶贫,40年来临夏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0多万,中职教育在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按照“培训一人,成功一人,输转一人”的原则,学校向各地输送劳动力6.6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3.169亿元,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临夏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A职教中心社会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到位。除专项培训经费外,每年的建设经费较为短缺。A职教中心占地30亩,建筑面积10 000m2。由于面积小,食堂与清真食品实践中心合在一起,另有一个大型实践中心在建,课堂所用挖掘机等设施随意堆放在操场上。图书馆存书量仅为5 000本,且更新慢。教室的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

2.招生工作困难,生源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普遍轻视态度,全国中职招生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A职教中心也难以幸免。该职教中心的生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学校教师下乡宣传招生。二是由各地政府劳务部门等输送,数量、质量都难以保证。培训课程也存在不少人只报名申领补贴,并不实际参与课程的情况。

3.专业师资缺乏且培训通道不畅。一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A职教中心共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仅24人,数量不足一半。师资缺乏导致教育水平的提升存在困难。二是教师老龄现象突出。由于受编制限制,学校晋升渠道不畅,每年新教师数量不断减少。三是教师培训困难。受经费等原因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难以达到国家要求。四是实践能力不强。由于缺乏双师型师资,对于一些新兴技术工艺的教学并不了解,通常只是在上课前查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大都是理论的讲述,缺少实践的指导。

4.校企合作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多数学校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如何发挥校企合作、工学并举的优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存在断层,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两张皮”现象突出,仅仅通过人力市场认识对方,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工作之间还相当陌生,学校对于企业之间的困惑与境遇、目的与需求、过程与结果等都从不深究探明[8]。

三、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一)加强资金利用率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甘肃应顺势而起,利用政策红利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适时引导银行开发适合中职产教融合发展的多元融资渠道,在税费减免、政策倾斜、资金补贴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加强东西协作,适时可采用托管办学的方式,借力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化办学,深化校企融合,做到办好学、上好学,提升质量、服务当地。

(二)乡土课程校本开发

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两种模式,即设计模式和内生模式。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发展要依靠民族地区提升自我职业教育发展能力,走职业教育内生型发展道路[9]。面向当地,充满乡土情怀的校本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适切性。一是乡土文化教育课程,其可以充分增强学生对于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从内心迸发出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促进脱贫攻坚的发展,切实培养一批“学得精、干得好、留得住”的本土人才。二是适应当地资源的乡土技能课程,比如基于临夏丰富的文化和资源,可以设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类课程、花儿艺术类培养课程、砖雕文化遗产类培养课程等。此外,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老师和编写者更熟悉当地环境,更了解发展方向,更熟悉当地民族的语言背景,能够更精准的编制出适合当地的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

(三)农林科技化创收成

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农牧民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推动力,甘肃地区多山区丘陵,黄土高原的地理地貌造成干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极易造成因灾返贫,对农牧业技术有极高要求。甘肃农牧业发展多采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容易发生饥荒。科学种植、养殖方式的推广迫在眉睫。1992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培养素质较高的新型农牧民的目标。同时,在办学方式、方向、管理办法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此外,还可以邀请农牧业科研技术人员到甘肃来,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农牧民的技术能力和抗灾害能力,以科技带动发展。

(四)双师型教师反哺家乡

我国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和技能实习,使他们掌握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双重技能,可以回到家乡进行职业教育建设。一方面为家乡带来新的技能,教育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对当地职业发展做研究,找到更适合自己家乡的职业类型。乌鸦反哺,既能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也能为家乡建设创造条件。

(五)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招

虽然现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出台了各种政策减少职业教育的学费负担,但是仍有部分家庭难以承受生活费等方面的支出,导致大量职业教育生源的流失。参考近代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形式,可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只是将毕业生输往企业,更可以在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根据工作能力的程度发放补助,这种形式更适用于现代服务业。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课后和周末到酒店实习工作;纺织、语言专业通过学校接受一部分社会订单并保质完成。这项举措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学生误入传销或黑心商家;另一方面学生既熟悉了技能又获得了劳动收入,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三部委会议决定将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这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大力举,将有助于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猜你喜欢
职教技能中职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劳动技能up up!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